高靜
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圖書閱讀和知識、信息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也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質的終身教育組織。該文探討了科技創新運用于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中的意義,同時還列舉了部分科技創新成果在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的運用,并對未來科技創新成果用于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進行了前景展望,以期為公共圖書館未來創新發展提供思考與借鑒。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科技創新? 讀者服務? 智慧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8.5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a)-0191-03
Talk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in Service Work of Public Library
GAO? Jing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Library,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11 China)
Abstract: Public libraries are academic institutions that provide book read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the public. They are also lifelong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that improv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the peo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also enume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u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Prospect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thought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ader servic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提供知識信息、傳播先進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責,肩負著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公共圖書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我國科技整體實力持續提升,在一些重要領域如農業科技、生物醫藥科技、信息科技等方向取得重大創新成果,與此同時,科技創新深刻影響著人民文化生活。在科技創新的影響下,傳統圖書館已經邁向了智能化、個性化的智慧圖書館發展時代。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促使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方向、服務方式等均發生了巨大轉變。
1? 科技創新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意義
1.1 促進圖書館轉型
傳統的圖書館以資源為中心,以為讀者提供文獻服務為基礎,在服務方式和服務環境上較為單一和固定。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也隨著技術進步而不斷革新和轉型,智能化的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知識信息服務,為讀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1.2 延伸服務內容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信息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與日俱增,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公共圖書館在信息收集、篩選、傳遞、共享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可以延伸出許多新的服務內容。通過內容創新,借助科技創新、數字網絡等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讀者服務、閱讀推廣活動中得到弘揚。
1.3 提升服務效能
目前,移動閱讀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流方式,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十分豐富,將互聯網技術與公共圖書館融合發展,將館藏優秀文獻信息化,開發公共圖書館移動閱讀平臺,為讀者提供精選優質資源、隨時隨地隨身的閱讀殿堂。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共享性和利用率,滿足讀者的多樣化的文獻信息查閱需求,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
1.4 創新服務方式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把網絡資源的組織以及服務與圖書館內部資源組織及其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成為圖書館整個資源系統與服務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傳統的人工服務方式,智能化設備、大數據平臺可以讓信息獲取更及時、更方便,結合讀者借閱習慣推送更精準的資源信息,服務方式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
2? 科技創新在公共圖書館的運用
2.1 VR+閱讀推廣
VR+閱讀推廣是近年來依托互聯網技術產生的“完美的新知識媒介”,借助于虛擬現實,實現了視域和知識的融合與傳承。VR+閱讀推廣可以為讀者帶來三維立體的感官體驗,能讓文字描述的對象實體化、生動化,帶給讀者直觀的親身體驗和臨場感受。不少人認為VR+閱讀推廣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合在一起,為讀者帶來沉浸式閱讀體驗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汲取滋養身心的力量。
圖書館通過VR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相結合,可以為讀者構建個人的VR+閱讀推廣平臺。讀者可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個性化資源,將數字圖書館服務由信息化向個性化和智能化轉型。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平臺,根據讀者的興趣圖譜推送個性化、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如名家講座、精品課程、書籍推薦、主題展覽等通過VR技術呈現給讀者,通過多維度和輔助信息提示的方式,讓讀者更容易理解VR虛擬現實技術中的信息內容,可進一步擴大智能化圖書館的讀者群,加快館藏資源社會化利用進程。
2.2 建立科技智庫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發展需要科技智庫提供知識保障。建立科技智庫,可以為科學咨詢和科學決策提供豐富的理論經驗。在科技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今天,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解決資源環境瓶頸等都與科技密切相關,需要科技智庫研究關鍵問題、提出重點任務。
在科技智庫建設中,包括科學數據、經濟數據、社會數據等大數據資源是關鍵,同時還需要分析工具來支撐科技智庫發揮作用。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數據分析與數據關聯發現和解決問題,才能提供深度的科技決策服務。
2.3 智能化管理平臺
智能化的圖書館除了給讀者提供智慧化的服務外,對于館員來說,也能夠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平臺,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傳統圖書館中,圖書的自助借還、圖書的查找、亂架等問題一直是阻礙圖書館進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互聯網+”圖書館的技術保障,可以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提供一個智能化的管理平臺。
智能化管理平臺由全時自助借還、圖書智能分揀系統、全域3D智能導航、網上互動服務平臺和自動辦公服務系統等組成。其中,圖書智能分揀系統采用領先的物聯網技術,軟硬件均采取模塊化設計,可兼容ISBN、條碼、二維碼、RFID標簽等多種標識多種碼制,可以讓使用者通過自助的方式享受借還書、閱讀、辦證,續借、預約等自助服務,實現最大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提供24h全天候服務。在提高服務效率的同時,也讓館員從繁瑣的工作中脫離出來,集中人力物力開展圖書館文獻挖掘、文獻信息研究等深層次的工作。
2.4 機器人館員的應用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機器人館員在圖書館管理的引進和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服務質量和效率。目前,機器人館員已廣泛應用于全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中。機器人館員能有效解決圖書管理和服務的一些問題,為廣大讀者讀者提供滿意、高效的服務。
機器人館員帶來的便利主要體現在人性化、專業化、智能化的服務方式上,讀者可以與它進行人機對話,為讀者借閱提供導航服務與參考咨詢服務,它能夠通過學習,不斷加強人機對話的能力。機器人館員通過地圖構建、射頻定位、大數據分析等多項高新技術,讓位置引導、書籍查詢、信息介紹、咨詢服務等基礎服務變得更加快捷和準確。有了機器人館員的參與,有效減少了圖書館人員管理的壓力,機器人館員會更敬業、更智能。
3? 科技創新成果驅動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趨勢
3.1 智慧化管理服務模式
公共圖書館系統能夠在科技成果的影響下,配置相應的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感知設備,在提升信息傳輸速度的同時,更好地為全面掌握資源狀態和讀者實際情況,確保圖書館能夠更好地與讀者進行信息的交換,提升信息共享的運行效率。讀者還可結合移動終端、智能設備來實現對線上圖書館的訪問,獲得現代化的服務。
3.2 數據資源智能感知處理
伴隨著科技成果的日新月異,未來的公共圖書館也會引入微型芯片嵌入整個系統中,此時就能夠借助感知設備來實現對各種紙質文件信息的智能化管控。該項科技成果不僅能夠提升紙質化管理效率和質量,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掌握紙質化圖書的實際情況,明確其具體位置。
3.3 特色資源建設與服務方式
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現代智能化技術的運用可為信息、數據收集整理提供便利的渠道,促使圖書館服務實現創新發展。系統能夠結合讀者的需求給予語音提示,形成館藏資源導航,實現特色服務模式的建設。
4? 結語
公共圖書館從傳統服務模式到數字圖書館,再到智慧圖書館,受社會發展、科技信息技術等多種要素驅動,以及讀者需求變化的推動,這也是圖書館自身進步和服務效能提升的必然結果。各級圖書館可以借助不斷進步的科技信息技術等成果,結合自身的能力與文獻資源,科學合理地驅動包括多形態內容產品、個性化空間意愿、內外部角色及行為資源,促使圖書館需要并且能夠發揮更大服務價值,以更高的服務質量、更全面的服務內容、更豐富的服務方式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繼華.基于現代科技融合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1):21-23.
[2] 魏東原,王春明.區域科技圖書館科技智庫建設探索[J].圖書館論壇,2016(12):70-75.
[3] 譚博.圖書館開展“VR+閱讀推廣”的基本途徑與實施策略[J].圖書與情報,2017(4):13-17.
[4] 劉瑤.高校圖書館智慧轉型中的管理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9.
[5] 董雪敏.基于智慧圖書館技術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8.
[6] 張念祥.智慧圖書館生態及場景構建研究[D].吉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