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喆

鼓樓人藝的小演員
“我跟你說862遍了,那是影壁(bèi),不是影壁(bi),老北京人都念影壁(bèi)。”上面的這句臺詞來自鼓樓人藝的經典之作《北京姑爺》。大家好,我是方喆,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是鼓樓人藝的創始人,而近兩年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北京閱讀季的主講人。有一些朋友問我:“在哪兒能參加你們閱讀季的活動呢?”
我回答他們4個字:中國書店。
中國書店是最具有傳統底蘊的文化圣殿,而我的主場雁翅樓中國書店坐落于北京的中軸線上,北邊是鐘鼓樓,南邊是景山故宮。這座北京文化的新地標除了經營修復古籍舊書之外,還時不常的舉辦北京閱讀季的活動。
在中國書店,鼓樓人藝先后為京味兒迷們奉獻了《北京方言》《北京頑主》《北京小曲》《旗人》《拔根兒》《炒肝兒》《曲藝行的規矩》等多部京味兒微電影作品。許多年紀大的朋友通過我的微電影找回了自己小時候的共鳴,而許多年輕人則是通過我的微電影了解了老北京的旗人,知道了老北京的五大鎮物……
鼓樓人藝的演員們也成為了中國書店的明星。來自美國的麥克是鼓樓人藝的當家小生,他在中國書店的人氣相當高,閱讀季的觀眾們給他起了一個有人緣的綽號“美國葛優”。通過拍攝微電影,麥克對北京方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雁翅樓的活動現場跟觀眾交流:“我以前覺得北京話就是加個兒化音,跟方導拍了幾部微電影之后,我覺得北京話深了去了,絕不是加個兒化音那么簡單,北京話有它自己的規矩,有它自己的內涵。”
麥克說完這句話后,底下的觀眾給他鼓掌:“好樣的,麥克說得好。”一位大媽上臺握著麥克的手說:“孩子,別離開北京,跟著方導好好拍微電影,大媽喜歡看你演的微電影,傳承北京文化需要你。你現在有對象嗎?要沒有,大媽給你介紹一個。”

我為北京添書香
此時,我看到麥克的笑容里流露出一些感動。
活動結束后,麥克跟我說:“我從小有個夢,就是去好萊塢當演員,沒想到這個夢在北京實現了,剛來北京的時候,我真沒想到會有這么一天,在中國書店首映我演的微電影,我更沒想到北京的觀眾這么喜歡我。這種感覺真的太好了!”
我對麥克說:“兄弟,我也萬萬沒想到啊。”
麥克:“只是現在我睡不著了。”
我對麥克說:“不光你睡不著,我現在也睡不著了,因為咱們肩上的擔子不輕啊,咱們的微電影就是中國書店里一本會說話的北京文化詞典,觀眾看咱們的微電影,不就是在閱讀一本書嗎?鼓樓人藝的微電影現在是傳播老北京文化的新生力量,咱們就是傳播老北京文化的復仇者聯盟。”說完之后,我和麥克擊掌相擁。
復仇者聯盟里不只有一個超級英雄,鼓樓人藝的微電影里除了麥克還有很多角兒。眾多角兒里,年歲最長的當數我的老街坊金世崑老爺子。我與金老爺子合作的微電影《老北京丟失的行當》,可以說是鼓樓人藝的巔峰之作。
金老爺子退休這幾年,把一些老北京的行當:耍猴栗子的、拉洋片的、鋦盆鋦碗的挑子、賣小金魚的挑子、糞車、水車、排子車做成了小模型。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些小模型時,心想這要拍成微電影,一定有人緣。果不其然,這片子在中國書店首映時掌聲雷動,底下的年輕觀眾對金老爺子做的這些行當聞所未聞,喜歡得不得了。
我問底下的觀眾們:“大家伙猜猜金老爺子做的這些行當模型,是用什么原材料做的?”底下的觀眾左一句,右一言的,我對觀眾說:“大家都猜錯了,金老爺子是用咱們生活中的廢品來做的這些模型,您看這個爐子是用飲料的易拉罐做的,這個襪板兒是用冰棍兒棍兒打磨光滑了做成的,排子車的車把是用一次性筷子做的。老爺子傳承北京文化的同時,又不忘環保,這正是我佩服金老爺子的原因。”
金老爺子說:“方導,別捧我了,我這就是消食解悶。”
活動結束后,觀眾們上臺和金老爺子合影,“老爺子,您太牛了!”“金老師,您下次什么時候演方導的微電影啊?”本來一個小時的活動,又延長了一個小時。
回家路上,我對老爺子說:“您現在可是名人了,您是咱們北京文化圈的明星了。”
金老爺子:“爺們兒,別說這話,您用微電影傳播咱們老北京文化也不容易,我這老輩兒人,有多大力使多大力,用得著我的地方,您就言聲兒。”
我:“您講了一上午了,也到飯點了,峨眉、馬凱、烤肉季、同和居,看您得意哪口?我孝順您。”
金老爺子:“又不是外人,花那錢干什么,走,家里吃炸醬面去。”
這幾年,鼓樓人藝的隊伍不斷壯大,因熱愛老北京文化而相識的我們形成了傳播老北京文化的“復仇者聯盟”。
傳播老北京文化是鼓樓人藝的興趣,也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