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攝影 大琦
目前,各種媒體上發布的廣告很多,個人感覺不靠譜的吹噓、忽悠者偏多。各色軟廣告也是“滿天橫飛”,讓人應接不暇。譬如,從《黃帝內經》搬來的“健康作息時間表”,被很多人奉為“健康圣經”,說得煞有介事,且傳播甚廣。
《黃帝內經》,我承認它在歷史上是一部很了不起的醫學典籍,而且至今仍值得我們參考借鑒。但是,它集結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逾2000多年。
2000年前的中國正處在農耕初期。落后的生產勞動工具以及有限的勞動力,都迫使當時的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們通常五更天一過(早五點鐘)起床,男人下地干活,女人們開始燒柴熱鍋,準備做飯。待日頭升起、天光大亮之后,男人們才回家吃早飯。勞作一天,到了一更(傍晚七點到九點)本分的農人們已基本就寢了。
不僅僅是勞動者,城里的達官貴人也是如此。就拿朝廷的辦公時間來說,除了清朝外,一般早朝是五更過后,天一放亮,皇帝就要朝政。為了上早朝,大臣們必須過了四更即起,準備妥當后馬上出發趕路。那時文官大多坐轎,走得太急是不行的,若趕上個“暈轎子”的,就更急不得了。即使住得離皇宮不遠,晃蕩過去也得一個時辰。晚上,皇帝也得早睡——要不次日哪里起得來去上早朝理政?這也是所有帝師、古訓都告誡皇上不要過度淫樂、貪杯的原因。
《黃帝內經》的健康作息時間表,就是在那樣一個農耕社會里寫出來的。是針對那個時代人的作息所規劃的健康指南。
其他類似的還有很多。比較出名的是“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它也是根據農耕社會人們的作息時間而定的。那時的早餐,和我們現在的早餐時間是不一樣的。古人的早餐不是起床后就吃,而是在下過地或退了早朝后才吃的。如果我們現代人仍依照這個吃飯指南去行事,不僅不會獲得預期的健康,而且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我們知道,人在睡眠時,身體的各個器官的功能都放緩了運行速度,以保持生命的基本需求為目標。這就和動物靠冬眠度過寒冷缺食的冬季一樣。因此,早上剛醒來時,一般人反應都較遲鈍,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才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國際上重要的大型體育比賽,除了長跑外,一般都不安排在上午舉行。腸胃和其他器官一樣,也是剛睡醒時動力比較弱,要逐漸恢復——類似大病初愈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吃好的,腸胃不僅“不領情”,還會“抱怨”突然加劇的工作強度。
再說“午吃飽”。吃得太飽容易犯困。只要不是成心想被炒魷魚,哪個正常的上班族敢午餐吃飽下午打盹呢?而對古人來說,中午當然要吃飽,因為午餐后可以歇晌,睡個午覺。午覺對于早起的古人來說非常重要。有催眠功效的飽餐,當然也就成了古人午餐的金律。
至于晚餐,對于七八點就上床就寢的古人來說,簡單墊補點就行了。而對于很多過了午夜才睡的現代人來說,晚餐吃少了,到睡覺前已經又是饑腸轆轆。此時,您是吃個宵夜再睡,還是挨著餓強忍?晚餐的少食會讓您左右為難。
我上面講的并非是要否定《黃帝內經》的權威性和古人遺訓的真理性,而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很多指南、箴言、法則和金科玉律都是離不開時代背景的。
我以為,這個世上根本就沒有統一、普適的作息時間或健康標準。由于種族、遺傳基因、身體特質、飲食習慣、居住環境和工作性質等等都不盡相同,每個人獲得和保持健康的方法也應各自不同。要求差異化巨大的人類都奉行一個簡單劃一的“科學健康標準”,這本身已經違背了科學。
我對健康的認知很淺薄,卻也有個4句話、16字的健康原則,這就是:
竊以為,把這16個字參透,健康的基本問題就解決了,其他的諸多因素只起輔助作用。
病由心生,禍從口出。心性的釋放,就是最大的健康。釋放心性,讓它有更多的自由,身體的機理也會隨之順通。暢則無恙,通則康健。
為了踐行這16字的健康原則,我早早就放棄了約束自己的坐班工作,只干些時間彈性、自己可以支配而不是被其所累的活計。在與人交往上我亦是如此。有了16字的健康原則后,不再主動去追求什么人際關系了,與所有人都平和而交。只要對方熱情,我便還之以禮;對方冷淡,我則拂袖而去。沒有了刻意逢迎,杜絕了違心討好。如此一來,頓時感覺身旁清亮了起來,周遭都是可以隨性而動的舒展空間。再后來,我索性在遠離市區的農村租下一個小院,關上院門就完全獨享了一個小世界。在小院中,遠隔人間的種種喧囂,在說不出的寧靜中,仔細觀察著平日里被人們徹底忽略的各種細微生命的生活狀態,努力捕捉在蕓蕓人海的社會中無法感悟的哲理。
我一直主張,人可以不聰明,但必須有智慧。智慧就是對大格局的正確評判,而不單單是自己情緒的隨意釋放。關于健康,我們需要的也是智慧,而不是聰明。
在現代社會喧囂紛攘的大都市中,人的心性很容易被壓抑、被扭曲,最后變得面目全非。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私密空間,讓自己的心性在那里得以喘息。當您可以毫無顧忌地袒露自己心靈的那一刻,便體會到了這是一種怎樣珍貴的幸福。當然,這個獨處的空間,未必一定是完整的一個小院,它也可以是家中的一間書房、小小的露臺,甚至廚房或洗手間。只要能夠讓您放心地釋放自己的心性,就起到了洗滌自己內心的功效。誰都可以擁有這種特殊的空間,但它需要用犧牲其他利益去做交換,就看您是否愿意去做。
最近流傳著一個“屁股決定腦袋”的冷笑話,大意是這樣的:美國鐵路的標準軌距是1435mm,它源于何處?有人也許會說,這是經過反復測算,最后確定下來的最科學最合理的尺寸。然而,選擇這種軌距的原因是,英國的軌距也是1435mm。那么,英國人為什么這么定?因為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造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1435mm相當于四英尺八英寸,正是有軌電車所用的規矩標準。這個標準最早來自馬車的輪距。因為最早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他在造第一輛有軌電車時就沿用了馬車的輪距。那么馬車為什么用這樣的輪距呢?這是因為古羅馬人造的羅馬戰車的寬度就是這個標準。古羅馬人為什么選這個標準呢?真實的答案又是一個冷笑話——因為四英尺八英寸恰好相當于兩匹戰馬的屁股的寬度。這就是人類路徑依賴癥的標準模版。
2000年前羅馬的馬屁股居然決定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這看起來有些荒謬,然而卻是事實。
今天,我們是不是也要用2000年前的“健康作息”和吃飯指南,來框定自己現在的健康呢?至少我不會讓自己的健康穿越2000年,去被束縛在那“銹跡斑斑”的金科玉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