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來,航空工業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簡稱“特種所”)黨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強黨建,與時俱進育文化,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將黨委各項工作與科研生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契機,扎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
特種所黨委創新工作思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從嚴治黨各項要求做實、做細、做優,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培養成黨員。干部隊伍、黨員隊伍作用持續改進、能力素質不斷提升,領導班子凝聚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了較好發揮,為特種所中心工作、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動力支持。
一路走來,特種所先后榮獲“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山東省“省級文明單位”“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航空工業“優秀領導班子”“四好領導班子”等榮譽稱號。
1970年,特種所從誕生之日起就承擔起我國軍用、民用飛機雷達天線罩研制生產的重任。50年來,由特種所研發和制造的大量產品交付部隊,助力一架架戰鷹翱翔藍天。特種所人迸發出“闖”與“拼”的勁頭,積累了豐富的電磁功能結構研制生產經驗,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研制生產體系。
特種所立足自身技術優勢,緊盯航空市場發展需求,以堅實的步伐拓展業務領域,為持續創新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著力打造高水平、高素質、高效能的科研團隊,具備雷達天線罩產品電性能、結構強度、先進復合材料、先進加工制造、性能試驗和質量控制等完整配套的專業技術體系,擁有國內最先進的雷達天線罩科研生產儀器、設備和設施。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勝算”的理念,實施推進裝備質量提升工程,健全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積極開展質量整頓、質量信息化等專項工作,穩步提升產品實物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
特種所科研生產成果豐碩,擁有復合材料和無損檢測Nadcap證書,雷達罩電磁特性檢測實驗室CNAS和DILAC實驗室認可證書,是中國雷達天線罩性能鑒定中心,為我國國防武器裝備、民用飛機、重大科技專項等研發和制造了大量雷達天線罩配套產品,包括C919大型客機、ARJ21-700支線飛機、AG600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新舟”700新型渦槳支線飛機以及AC313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等民用飛機雷達罩和復材結構件的研制和生產。
隨著國防軍隊大變革和航空裝備跨代發展,以及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度推進,特種所面臨著市場競爭、領先創新、轉制改革等諸多嚴峻挑戰和考驗,處于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全面分析總結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特種所從理念、機制、管理入手,積極落實國家及航空工業的創新驅動戰略,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特種所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推動發展的基本著眼點,全力推動由“工程”所向“工程+技術”所轉型。一方面保障自主研發投入,建立了制度保障和正向激勵機制。制定了《關于加強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的決定》《創新獎評選及獎勵辦法》等多項制度,同時出臺了發展重點、創新體系、創新團隊、管理創新等配套文件。依據員工的創新成果、技術水平以及對特種所技術能力發展的價值和貢獻,創新能力被納入績效考核,并作為人才晉升和獎勵的依據。
另一方面大力營造寬容失敗、大膽創新的氛圍。頒布實施《關于激勵干部改革創新、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的實施辦法》,讓全體員工打消顧慮,瞄準電磁功能結構科技前沿,重點圍繞“卡脖子”技術、復雜系統工程等方面,超前開展顛覆性技術探索研究,力爭在電磁功能結構領域產生具有原始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
特種所著力培養高層次、創新型、復合型核心技術研發人才和科研團隊。聯合科研院所、高校等形成共謀發展的創新合作模式,依托院士工作站、山東省民用飛機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專家團隊的力量,強化前沿探索,加快自主創新、實現頂層引領、推動目標達成,加強高端人才培養。通過技術交流、項目合作、精準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打造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創新技術團隊,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在近50年的建設發展中,特種所構建了以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為核心,以“航空報國、航空強國”使命為主線的“特”文化體系。在一個個型號研制中,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特別能鉆研、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凝聚、特別能奉獻”的特種所精神早已融入特種所人的血液,成為特種所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傳承。
以“特”文化為指引,特種所大力宣傳創新、實干、奉獻、擔當的工作理念,營造充滿激情,奮發向上的文化氛圍。打造“星光大道”,宣傳吳大觀、宋文驄、羅陽、方文墨等航空楷模的先進事跡,引導干部員工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內化為航空報國的思想根基和愛崗敬業的實際行動。特種所重視創新文化、質量文化、保密文化建設,實施價值理念制度化、具體化,使“特”文化與時俱進,讓特種所精神成為鼓舞、激勵全所員工拼搏進取的精神動力。
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讓特種所在50年的歷史洪流中,歷經艱難困苦卻始終生機勃發。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挑戰,特種所將沐浴著歷史的榮光,為建設祖國強大國防提供一流裝備支撐,為實現新時代航空強國目標而不懈奮斗。
張明習,中共黨員,研究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現任航空工業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濟南大學兼職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首批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