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程 趙 偉
工作亮點
抓好鄉情吸納、政策引導和典型帶動三件事,激發鄉土人才干事創業熱情。

日前,在鎮江市政府召開的全市穩就業工作會議上,1個鄉土人才傳承示范基地和3家鄉土人才大師示范工作室被命名授牌。
近年來,鎮江市先后出臺《優秀鄉土人才選拔培養計劃》《鎮江市支持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六條意見》等文件,堅持“鄉土人才與領軍人才、政策激勵與平臺建設、政府推動與市場培育”并重,為鄉土人才打通成長通道、搭建展示舞臺,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雖然今年雨水很大,丹陽市司徒鎮杏虎村的水蜜桃卻個個“顏值高、味道好”,受到消費者追捧。杏虎水蜜桃能夠在短短幾年內快速轉型,形成品牌效應,每個環節都離不開“亞夫團隊”的幫助與支持。
全國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趙亞夫,是鎮江走出的一個優秀典型。為擴大典型示范效應,鎮江市委組織部啟動“亞夫紅雁培育工程”,于2018年成立“亞夫團隊工作室”,短短兩年時間,打造出一支200人的“農二代”鄉土人才隊伍,成為助力返鄉創業的人才庫、智囊團,培育出“亞夫精神”傳承人劉樹安、“全國農業勞動模范”方應明、“草莓大王”紀榮喜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黨員帶富能人。
鎮江市充分發揮黨建示范帶動作用,強化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將人才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列入書記項目的重要內容,以市委副書記主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龍頭,構建三級“書記抓”體系,集聚人才資源,打好鄉村產業振興提升戰。
日前,省人社廳、省職稱辦公布了首次鄉土人才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結果,全省共34人取得正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資格,鎮江市天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戴網成名列其中,這是鎮江市首個正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
鎮江市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傾向,放寬鄉土人才職稱評價條件,評價標準重點圍繞思想素質、技術水平、帶動能力和群眾認可等要素。加強與鄉土人才定期聯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推薦優秀鄉土人才參選“兩代表一委員”,進一步提升鄉土人才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每個月,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趙氏琴坊第十三代傳承人趙軍都會抽出兩三天時間,專程趕往鎮江技師學院,為學生講授二胡傳統制作技藝?!摆w氏二胡”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喜歡二胡制藝,趙軍一方面積極參與政府搭臺的各種公益培訓,另一方面,建立“二胡傳統技藝培訓工作室”,面向社會招收學徒,為非遺傳承儲備人才。2018年以來,累計培訓學生300多人次。
近年來,鎮江試點“名師帶徒直接晉升技師職業資格”,全市累計培養“技能育徒名師”45名、實用型人才84名。在鎮江技師學院建設技能大師產業創新園,引進16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入駐。出臺《勞模創新工作室標準化建設實施辦法》,創成省級以上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6個,其中,鄉土類工作室2個。
年產值100萬元,吸納165人就業,帶動周邊60余戶村民發家致富,幫助6戶村民脫貧致富。這是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80后大學生村官汪厚俊交出的精彩創業成績單。每次談到自己的成功,他都會反復提及“30萬救命錢”的故事。
兩年前,剛剛獲得鎮江優秀職業農民榮譽稱號的汪厚俊迎來了一次創業挫折,飼養的雞遇到疫病全部被宰殺,急需30萬元流動資金進行再投入。在他最無助的時候,有關部門提供了30萬元無息擔保貸款,讓他“一下子活了過來”。
近年來,鎮江高度重視鄉土人才的保障機制建設,對鄉土人才給予最高6000元的人才獎補,為鄉土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給予最高200萬元擔保貸款、500萬元創業投資。與日本農文協、鯉淵學院等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圍繞特色農業,五年組織150人次赴日本學習培訓,邀請12名日本專家現場指導。近三年開展各類鄉土人才培訓50余期,受訓農民3300多人次。
鏈 接:
★鹽城:實施鄉土人才“百千萬”工程
以三年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培養100名“三帶”標兵、1000名“三帶”能手和10000名“三帶”新秀。出臺《關于集聚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激勵政策》,設立鄉土人才專項,涵蓋證照幫辦、用地優先、稅費減免、貸款傾斜等幫扶舉措,對“三帶”效果好的優秀鄉土人才,最高給予20萬元項目資助。
★揚州:“院室區園”培育鄉土人才
成立鄉土人才“三帶”研修學院,將現代職業教育引入傳統技藝傳承,讓鄉土人才登上講臺、鄉土技藝走進課堂。組建名師工作室,每年給予每個工作室4萬元工作經費,建立“領銜專家—指導專家—培育對象”培育鏈條。打造“486非遺集聚區”“三把刀”體驗區等鄉土人才展示平臺,匯集玉雕、漆器等70多個領域的鄉土人才。建設人才創業園,扶持魯垛亂針繡產業園、甘泉琴箏文化產業園等,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模式,讓富民產業得發展、鄉土人才得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