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鋒 陳大力 吳 嬌
盱眙縣官灘鎮霍山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壯村、產業富民』,推進戰『疫』戰貧同步走,積極尋找龍蝦新銷路,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馬總,這是我們霍山村蝦稻共生種養戶的名單,你能加入我們的隊伍真是太好了!”站在田頭,盱眙縣官灘鎮霍山村黨總支書記錢后信緊握客商的手,激動地說。
受疫情影響,今年龍蝦銷路驟減,價格上不去,2019年剛脫貧的貧困戶又面臨返貧風險,55戶低收入農戶的630畝蝦稻田牽掛著這位基層書記的心。幸好,多日來的奔走有了結果,錢后信疲憊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2016年,霍山村集體經濟收入1.8萬元,是省定經濟薄弱村。2017年,在縣鎮兩級黨委的支持下,霍山村率先在全縣推行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通過實施土地流轉,以“產業壯村、產業富民”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蝦稻共生”產業,農戶徹底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以前農戶只有單一的務農收入,現在有了土地租金和務工的雙重收益,同時也解決了低收入農戶的增收難題,人均月工資達到2000至4000元,戶均年增收2萬元左右?!卞X后信說。
村集體擺脫了增收乏力的困境,有了集體土地發包收入和收取服務費的雙重收益,每年可增加穩定可持續性收入約60萬元。2019年,村集體經濟達90萬元,一舉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容不得半點松懈,霍山村黨員干部堅持戰“疫”戰貧同步走,抓住宣傳防疫知識的機會,對全村養殖戶進行摸排登記,積極尋找銷路。入黨積極分子、養殖大戶馬永波通過參加黨員志愿活動,把掌握的第一手資料記在本子上,同時也放在心上,他想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思路與霍山村黨總支不謀而合。2020年2月,霍山村村民委員會與馬永波簽訂了農產品交易中心合作協議。
之后,雙方相互協作、共謀發展,先后聯系到現代快報、南京大排檔、上海源之原味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固定客戶,目前,成品蝦銷售量已達每天300-500公斤。低收入農戶葛懷海說:“咱們村的蝦子這么暢銷,活蝦、熟蝦都有辦法賣了,我們的收入也有了保障,心里別提多高興!”
今年5月,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休閑農業精品村和主題創意農園名單,霍山村榮獲2019年省休閑農業精品村稱號,成為盱眙縣唯一入榜的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