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麗,王亞萍,葉家薇,桂紅民,潘雪萍,章旭峰
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湖州 313000
尿量是監測危重癥患者多種指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反映組織灌注和體液平衡的重要指標之一,并可以反映腎功能、心功能及循環狀況。及時、準確記錄尿液的顏色、性狀和量,為臨床醫生救治危重癥者提供依據顯得尤為重要[1]。目前通過留置導尿管連接尿袋收集尿液的方法已在臨床廣泛應用,通過目測或將尿液置于量杯中進行尿量測量,但目測易受環境光線、觀察角度、測量時間、尿袋充盈程度等影響,導致測量值存在誤差[2-3]。為了能在ICU護理工作中對患者進行快速、精準的尿量監測及尿色觀察,筆者設計制作了智能尿袋(專利號:ZL 2018 2 03343 89.7),現將設計制作與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準備厚3 mm的透明亞克力板及一次性尿袋、定時器、報警燈、懸臂梁秤(測力傳感器)、電磁閥、液晶顯示器、高清攝像頭、繼電器。
用亞克力板制作一個高40 cm、長17 cm、寬13 cm可前后開門的透明盒子,在盒頂中間位置安裝懸臂梁秤,一次性尿袋掛在秤下方的掛鉤上;在前門內側安裝液晶顯示器和報警燈,在側壁安裝攝像頭,盒中間板(盒底安裝39 cm×16 cm亞克力板)上安裝繼電器、電源、定時器,盒底安裝電磁閥,并連通管路,用導線連接各部件之間的電路。智能尿袋裝置制作由后勤人員協助完成;信息科人員協助編制重量、時間等控制程序,并將程序安裝在護士站電腦上。智能尿袋實物圖見圖1。
使用前將連接患者導尿管的一次性尿袋掛在智能尿袋裝置中的懸臂梁秤掛鉤上,開放尿袋活塞并連接排放管到電磁閥。打開電源開關,啟動智能尿袋裝置,連接無線網絡,將尿液的監測數據傳輸到護士站的電腦自動錄入患者尿液監測系統中;啟動定時器,流入尿袋的尿液觸發測力傳感器精準稱重計量,所測尿量分實時尿量及總尿量。顯示面版上的W代表在當前時間點測得尿液的重量(實時尿量);S代表測得尿液的總量(尿袋中尿量+已排放尿量),第一行末尾的數字代表排放的次數;T代表時間,以24 h制顯示,第二行末尾的0 g代表每小時測得的尿量,見圖2。總尿量達到750 g和低限值0.3 g/(kg·h)觸發報警裝置,其中總尿量達750 g即激活電磁閥開放,將一次性尿袋中尿液排出。護士在護士站電腦上可通過查詢時間查看指定時間尿量,并觀察尿色及性狀(視頻實時監控并傳輸實時圖像)。使用過程中一次性尿袋及排放管更換2次/周,電磁閥低溫消毒,以防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發生。裝置使用完畢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懸臂梁秤的掛鉤及亞克力盒子表面,干燥通風處存放備用。

圖1 智能尿袋正面 圖2 智能尿袋顯示器示意圖
尿量是診斷危重癥患者腎損傷的一個敏感指標,也是使用最廣泛的液體復蘇終點指標[4],同時尿液監測是確保術后早期發現并發癥及病情評估的重要內容。以往護士常用量杯測量尿量,查看刻度時存在個體差異;應用量杯測尿量操作較繁瑣,耗時又耗力。本研究設計的智能尿袋,選用懸臂梁秤作為稱量儀器,通過程序設計可實時顯示尿量數據,排除了人為因素造成的誤差。懸臂梁秤測量的是重量,臨床觀察的尿量常為體積,因尿液的比重一般為1.010~1.030,即1 ml尿液重量為1.01~1.03 g,可近似為等值,因此,可用稱重儀器來測量尿量。危重癥留置導尿患者連續動態精確尿液監測結果能及時反映病情變化,因此本裝置設計為可連續自動計時、實時稱重計量,簡化了尿量監測操作,減輕護士工作量;通過稱重測定尿量限量值自動報警并排放,提高自動化水平;通過程序設計能循環監測稱量,設定每小時尿量低限值,一旦尿量低于低限值則自動報警,便于實時掌控病情;利用高清攝像頭來完成視頻監控,畫質清晰,實時提供圖像資料,能截屏保存,方便及時查看或回顧尿色及性狀改變情況,不易漏記和錯記;視頻監測數據與護士站聯網實時顯示記錄保存等功能,提高護士工作效率。但使用智能尿袋進行尿量監測也存在以下問題:由于該裝置是一個硬質容器,對于起床走動患者便捷性欠缺;該裝置需要一定材料及維護成本,實現基層臨床推廣有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