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一般而言,若零部件出現質量問題,將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為降低經濟損失,通常采用商業保險策略降低損失。實際上,購買商業保險的成本較高,因此,部分供應商會輕視零部件質量問題。論文對無策略及商業保險策略進行了闡述,對決策序列進行了分析,對無策略下的最優決策及商業保險策略下的最優決策進行了探討,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if there is quality problem of parts, it will cause a certain degree of economic losses. In order to reduce economic losses, commercial insurance strategy is usually used to reduce losses. In fact, the cost of buying commercial insurance is relatively high, so some suppliers will despise the quality problem of par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o strategy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 strategy, analyzes the decision sequence, discusses the optimal decision under no strategy and the optimal decision under the commercial insurance strategy,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relevant people.
【關鍵詞】決策序列;商業保險;供應鏈;賠付限額
【Keywords】decision sequence; commercial insurance; supply chain; compensation limit
【中圖分類號】F842.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8-0012-02
1 引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購買商業保險時,所需的成本較高,為避開質量風險,需犧牲現期利潤,若在保險期內零部件質量未出現問題,則這筆費用將沉沒。商業保險能將質量風險進行轉移,轉移至金融機構,進而降低質量問題對供應商造成的經濟損失。在此情況下,供應商極可能忽視質量問題,進而促使零部件質量水平降低。期望利潤與購買成本存在很大的聯系,保險成本能直接影響期望利潤,在商業保險策略下,雙方之間的交易能否達成,主要基于盈利情況及保險策略成本。
2 無策略
當產品質量出現風險時,制造商未采取策略,其為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通過控制采購價格,進而生產不同質量的零部件。在此情況下,由采購價格組成采購合約,如圖1所示。
3 商業保險策略
針對質量風險的商業保險而言,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保險購買費及賠付限額等,具體而言,賠付限額表示金融機構承擔的最高損失額度,免賠額是指供應商自行承擔的損失額度。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若金融機構具備完全信息,則保險機制如下所示:若免賠額高于經濟損失,則供應商不能獲取賠償;若免賠額低于經濟損失,則供應商可從金融機構處獲取賠償,但賠償額度不能高于最高損失額度。一般而言,供應商在承擔保費時,會基于保險公司的相關情況,如公司的信用等級及保單類型等,且供應商承擔索賠額,在此情況下,采購合約主要由投保額度及采購價格組成。制造商在制定策略時,主要基于責任限額及采購合約,如圖2所示。
4 決策序列
一般而言,供應鏈的決策過程如下所示:制定采購價格,并針對質量風險,選取相應的策略,如選擇商業保險策略,則在采購合約中,基于零部件質量,要求供應商參保,且投保額為責任限額,其中,制造商的決策變量為責任限額。供應商可選擇接受采購合約,或拒絕合約。若接受合約,依據合約內容及零部件的質量水平,向第三方金融機構購買保險,基于商業保險策略,供應商承擔期望索賠額,制造商承擔保費交易成本。在交付零部件環節,制造商需向供應商支付采購價格,以單位收益的形式交付用戶,若產品外部發生故障,制造商需承擔成本,成本由單位收益與市場價值損失組成,供應商需賠付采購價格及市場價值總損失,基于商業保險策略,金融機構向供應商進行賠償。
5 無策略下的最優決策
一般而言,在對產品質量風險進行衡量時,衡量因素主要包括零部件質量水平及供應商風險承擔能力,在此基礎上,可將供應鏈交易情況分為三種。若供應商承受風險能力較低,采購合約不發生,具體而言,針對規模較小、承受風險能力較低的供應商,企業難以承擔賠償責任,若發生質量風險問題,極有可能促使供應商倒閉,在此情況下,將會加大產品質量風險,不利于雙方交易。若供應商承受風險的能力一般,在零部件質量較高、成本較低的情況下,雙方交易達成,若不滿足條件,雙方之間的交易無法達成。針對規模一般的供應商來說,仍不能承受零部件低質量水平帶來的風險。若對零部件質量進行改進,將質量風險降低至供應商所能承受的范圍。制造商通過控制采購價格,進而促使供應商生產質量水平較高的零部件。通過這樣的方式,雙方之間的交易得以完成。
在分析采購價格之后得知,制造商面對的質量風險,可以借助采購價格的影響。具體而言,供應商承受風險能力越低,質量風險產生的賠償責任對其影響越大,市場價值損失比例隨之提高。此外,隨著風險承受能力的降低,加成比例得以提升。因此,在供應商風險承受能力降低時,為避免供應商破產,制造商需以較高的采購價格分擔更多的經濟損失。如若不然,當供應商風險承受能力降低時,依據采購合約,制造商需支付更多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通過改進質量能降低質量風險,實際上,若質量成本較高,為獲取質量水平較高的零部件,制造商需支付較高的采購價格。在此情況下,質量改進仍無法彌補經濟損失,以至于質量改進未產生效果,雙方之間的交易難以達成。
6 商業保險策略下的最優決策
6.1 決策目標
相比于無策略而言,決定雙方之間交易的主要因素發生了變化,基于商業保險策略,風險承受能力不再是關鍵因素,這主要是因為商業保險直接作用于經濟損失。
對于風險承受能力較低、規模較小的供應商,通過商業保險策略,能促進雙方達成交易。這主要是因為在發生風險事件之后,通過商業保險策略,能提高供應商的風險承受能力。尤其是采取全額投保的方式,金融機構承擔所有的賠償責任,在此情況下,風險承受能力將不再是制約雙方交易的主要因素。對于風險承受能力較高、規模較大的供應商,通過商業保險策略,能促進雙方達成交易,這主要是因為在發生風險事件之后,通過商業保險策略,能彌補經濟損失,并能確保制造商獲取更多的利潤。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基于商業保險策略,為降低質量風險,可通過以下途徑得以實現:通過去除制約風險承受能力的因素,進而減少經濟損失及質量成本,促使制造商以較低的采購價格完成雙方之間的交易。
6.2 與無策略的比較
相比于無策略而言,若保險成本較低,利用商業保險策略為制造商帶來的收益遠大于保險成本費用,由此可以得知,商業保險策略要優于無策略。隨著質量成本的上升,商業保險策略的優勢更大,這主要是因為利用商業保險策略,能降低風險承受能力對采購價格造成的影響,進而促使加成比例降低。尤其是隨著質量成本的不斷增加,商業保險策略對加成比例的影響更為明顯。雖然保險成本較低,但質量成本較高,通過比較得知,商業保險策略優于無策略。利用無策略時,若質量成本過高,雙方之間難以達成交易,但是保險成本費用較低,利用商業保險策略,供應商能生產出高質量水平的零部件,進而促使雙方之間達成交易。若供應商風險承受能力較高,針對區域而言,商業保險策略優于無策略。當供應商規模較大,且承受風險能力較強,若保險及質量成本較低,對于采購的零部件質量而言,商業保險策略優于無策略。
7 結論
綜上所述,對零部件質量進行改進,將質量風險降低至供應商所能承受的范圍,制造商通過控制采購價格,使得供應商生產的零部件質量提升,使雙方之間的交易得以完成。在供應商風險承受能力降低時,為了避免供應商破產,制造商需要通過較高的采購價格分擔更多的經濟損失。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后,利用商業保險策略可以有效彌補經濟損失,進而確保制造商獲得更多的利潤。若存在質量成本較高的情況,制造商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對質量水平較低的零部件的控制力度。對于風險承受能力較低、規模較小的供應商來說,在對質量風險進行管理時,商業保險管理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陳靜,魏航,謝磊.商業保險在供應鏈質量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9,22(01):80-93.
【2】陳靜,魏航,謝磊,等.規避制造商產品質量風險的保險策略及價格決策[J].管理工程學報,2019,33(02):14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