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彥
【摘要】移動智能網自引入我國后,隨著通信網絡的更新迭代逐漸發展成熟,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通信業務服務。在SDN、NFV以及容災技術的引入后,移動智能網將完善自身的網絡構架,實現更安全的數據保存,在5G時代達成自身應用范圍的擴展,以及對人們生活的深入滲透。但目前移動智能網仍存在設備不統一、多代通信網絡并存等不足,未來發展趨勢將傾向于技術標準、網絡協議的統一化和標準化,逐步實現通信網絡的更新,從而使移動智能網能為客戶提供更豐富多樣的服務,助力新時代物聯網、智能網聯等新領域的發展。
【關鍵詞】智能網;移動通信網;技術;應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TN9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3-0348(2020)015-013-03
Abstrac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mobile intelligent network into China, it has gradually matured with the update and it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viding users with personalized and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servic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SDN, NFV and disaster recovery technology, mobile intelligent network will improve its network architecture, realize safer data preservation, exp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and penetrate deeply into people's lives in the 5G era. However, at present, mobile intelligent network still has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disunity of equipment and coexistence of multi-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will tend to unify and standardiz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network protocols,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updat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o that mobile intelligent network can provide customers with richer and more diverse services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ields such as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telligent network connec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Intelligent Network;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移動智能網,是在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上,將傳統業務呼叫交換與業務控制分離,建立的二者獨立運行的網絡,具有較高的開放性。通過移動智能網,電信運營商能夠迅速傳達客戶請求,快速處理客戶數據,在確保業務控制系統運行平穩的前提下,為客戶提供豐富的通信業務選擇。而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更新,移動智能網技術及其應用也發生變化,運營商應注意新技術在網絡架構中的應用,避免因技術不成熟造成的資源浪費。
1. 移動智能網發展歷程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ETSI、ANSI等組織提出基于2G通信網絡的技術標準,在此后近三十年中,國內移動智能網經歷了以CDMA、GSM為代表的2G網絡、以WCDMA、TD-SCDMA以及CDMA2000為代表的3G網絡、以TD-LTE和FDD-LTE為代表的4G網絡,如今已步入了5G時代。在2G時代,我國電信采用的主要是基于CDMA制定的WIN標準,構建移動智能網絡,而移動和聯通則應用以CAMAL為標準的GSM網絡。這個時代的移動網與智能網仍未實現完全的融合,業務的交換與控制還未完全分離。由于3G時代我國WCDMA、TD-SCDMA以及CDMA2000三種網絡都有部署,加之移動通信網絡用戶的迅速增長,三大運營商根據省市區域的不同將移動智能網特色化,業務提供逐漸呈現多樣化趨勢。而在4G時代我國三大運營上皆采用LTE技術構建網絡,移動智能網的技術與應用發展趨向一致,在功能實體結構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提供的業務種類豐富,至今仍然擁有我國最龐大的受眾人群。
2. 移動智能網的新技術引入
2.1 SDN技術的引入
移動智能網網絡構架中SDN技術的引入,是在物理架構上圍繞采用軟硬解耦的云數據中心,構建傳送網、IP網等廣域網。新的技術不僅構建了基于云設施的虛擬化網絡,提供端與端之間的通信服務,也使得運營商可以突破傳統網絡的邊界,實現各云服務商數據中心的互通互連?;赟DN的網絡架構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數據中心,運營商可以為客戶提供VPC即虛擬私有云服務,幫助客戶開通具備自定義配置、管理等功能的虛擬網絡,不同用戶的虛擬網絡相互隔離;第二是VPN,運營商通過集中控制器來管控用戶的CE和CPE裝置,利用隧道技術將其連接。因此,運營商可以在SDN平臺上,通過隔離網絡提供VPN+VPC的復合服務,同時將網絡API開放至云服務提供商,讓用戶可以直觀的感受二者的結合優勢,可以有更強的業務服務選擇。第三是在城域網和IP骨干網這二者中,由于現行網絡中布置了較多的設備,運營商通常將SDN與現行技術相結合,通過對網絡流量情況的分析,采用智能算法調配各網絡節點的流量,從而為用戶提供流量的智能路線選擇服務。
2.2 NFV技術的引入
在移動智能網的發展中,控制節點從業務控制點(SCP)升級為應用服務器(AS),電路域轉變為IMS域,運營商可由為用戶開放高清語音智能業務。為實現語音能力的開放,運營商需要引進NFV技術,構建智能業務服務器。第一方案是能力與業務的解耦方案,該方案要求語音能力平臺的完全變準話,業務服務器上功能、接口、業務標準化;在改造內容上,實現語音平臺上的SCP/AS和業務嵌套能力的融合,智能業務服務器開放能力接口;在設備上需要引入多廠商設備,出部分接口需要單獨建設之外,各廠商較易參與到網絡建設中。該方案對網絡的安全需求較高,需要各廠商協同合作才能實現設備的管理維護,可能對基本通話業務和能力開放業務造成影響。第二方案是能力與業務的耦合方案,與前一方案相比,耦合方案只要求智能網平臺實現功能、接口及業務的標準化;在改造內容上,要求智能平臺實現SCP/AS和業務的嵌套能力融合;在設備上通常使用單一廠商設備,易形成市場壟斷。由于能力的開放性,該方案會造成智能平臺網絡安全性下降,易對移動智能網的基本業務造成影響。兩方案各有其優缺點,運營商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NFV技術引入方案,實現移動智能網的升級改造。
2.3 容災技術的引入
由于移動智能網在各行各業都達成了較高的使用率,社會各界對其網絡技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移動智能網需要引入容災技術,實現客戶數據的安全保存,確保移動智能網的風險應對能力。運營商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1+1、N+1、N+X等三種容災方式:1+1容災指的是構建兩個智能業務平臺,分別設置于不同的機房中,當其中一個出現問題后,另一個迅速被切換介入,保證系統運行的平穩;N+1指的是構建一個備用系統,在其他系統正常運轉時,備用系統保持數據的交換同步,當故障發生后,備用系統迅速接替主系統完成業務的處理;N+X則是基于上述系統的升級,將容災備份范圍擴展至所有系統,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數據保護,降低超大損害下的數據損失。在容災技術引入后,客戶數據能夠得到更全面的維護,移動智能網也將擁有更安全的運行環境,增值業務服務能力得到加強。
3. 移動智能網的應用
3.1 移動智能網的應用及發展
移動智能網的過去的主要業務可分為三類,一是跟資費相關類的業務,如國內漫游、校園網、村村通等。隨著話音資費形式的改變,用戶逐漸習慣以套餐包月的方式獲取通信服務,上述業務的優惠逐漸被用戶放棄。二是計費充值、信息提示類業務,隨著話音業務逐漸轉移至分組域,流量計費成為主流計費方式,移動智能網的欠費控制業務將逐漸交由其他系統,但目前流量計費在技術上還未成熟,且話音還是中國移動收入的主要來源,欠控業務還將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存在。充值業務、主叫信息類業務和彩印業務隨著技術的成熟,在未來將被轉交至boss系統和彩印平臺,移動智能網不在提供上述業務。三是V網、號碼隱藏、家庭管控類等業務,如58同城、智能招聘等網站的虛擬號碼,就是在隱藏客戶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幫助招聘工作順利展開。同時隨著移動智能終端在年輕群體中的普及,家長對子女信息的管控需求逐漸增加,家庭管控類業務擁有廣大的潛在市場。
3.2 移動智能網的應用發展特點
一是移動智能網應用在發展過程中,提供的服務呈現個性化、智能化趨勢。以話費套餐為例,運營商最初提供的服務只是劃分了不同的產品分類,依靠村村通、移動校園等區分客戶群體。現在運營商更傾向于在提供標準套餐的同時,通過節日流量包等形式,讓客戶挑選適合自身的通信業務服務,從而提供個性化服務。二是隨著移動智能網的發展,其應用范圍和服務范圍逐漸擴大。最初移動智能網只提供基于通信網絡的號碼轉接、資費計量等服務,但隨著技術標準的完善,移動智能網開始提供智能語音、號碼管控等服務。在5G時代來臨后,隨著移動通信網絡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移動智能網也將助力車聯網、智能網聯等服務的發展。
3.3 移動智能網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
3.3.1 移動智能網發展的不足
一是目前移動智能網的設備提供廠家較多,各軟硬件一般由廠家針對特定的應用范圍生產,導致控制與轉發呈現一體化。因此運營商往往需要針對不同的廠家設配,采用單獨的配置方案。同時網絡設備的設計生產需要用到多種技術標準,且這些標準由不同組織針對不同需求研究開發,常常發現標準推出落后于設備研發,易出現設備不互通的情況。
二是移動通信網絡“四世同堂”,2G、3G、4G、5G等多代網絡并存,網絡架構復雜化,而移動智能網在各代網絡的互聯、切換上仍有不足。同時每代網絡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其覆蓋范圍、區域設備配置、聯合優化等,都是移動智能網建設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三是隨著通信網絡的更迭,由于流量數據延時較低且實時流量較大,客戶網絡數據膨脹,對移動智能網的穩定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營商亟需加強數據保存能力,設計移動智能網的應急機制。
3.3.2 移動智能網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
一是運營商將把握5G網絡設備部署的時機,根據自身所構架移動智能網的特點,系統性的開展設備更新換代計劃。運營商也會盡量通過與標準制定組織的合作,加快設備標準及網絡協議的互通,構建開放、靈敏、簡約的移動智能網絡架構,以滿足新一代信息通信應用發展需求。二是運營商將加快2G和3G升級和資源重耕,以4G和5G網絡長期共存為基礎,統籌完善和優化4G語音業務,加快5G網絡建設,吸引2G和3G用戶盡快遷轉到新網絡。同時設備企業也可以在2G和3G業務量縮減的情況下,及時作出調整,釋放無線頻率用于開發新業務。三是在4G換5G這一窗口期,隨著用戶手機等智能終端的迭新,企業為實現運營成本的降低,將會致力于降低終端復雜度和成本,在降低功耗的前提下提升終端的性能。新的終端將會提升用戶體驗,并能應用到更大范圍的領域中,如車聯網、物聯網等,讓用戶可以實切感受到5G網絡的跨越式發展。
4. 結束語
作為提供移動增值業務的最佳方式,移動智能網在我國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獲得了眾多客戶的青睞。移動智能網的下一步發展,在于將技術驅動與市場驅動相結合:一方面,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向高速化、高可靠性的發展,移動智能網的建設趨向于開放式、分布式;另一方面,在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運營商應及時研究最新功能實體接口,通過各類標準化協議引導市場發展,同時通過多樣性的業務開發,實現運營商業務量的提升。在技術和市場的共同促進下,運營商可以利用充分的技術資源,為客戶提供更加實惠的數據增值業務,從而增強運營商業務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馬偉.5G移動通信網絡關鍵技術分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0(05):147-148.
[2]張利巖.5G通信技術的關鍵技術及未來應用探析[J].通訊世界,2020,27(05):134-135.
[3]李濤.移動無線通信技術智能化發展趨勢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0,22(10):21.
[4]張余.移動智能網應用NFV架構關鍵問題探討[J].電信技術,2017(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