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 纓
今年,我積極報名參加《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執法檢查,以期全面了解城市治理重心下沉街道后的工作情況、街道整體治理能力提升情況等。
我陸續參加了5月15日普陀區、5月21日黃浦區以及6月11日市人保局、市民政局的三個執法檢查座談會,總體感覺各方都非常重視本次執法檢查。作為一名法律界的市人大代表,我非常關注基層治理的法治化,有一些體會和思考。
開展執法檢查是再一次的普法和推動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機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城市治理。而檢查中發現存在不同的聲音,尤其是針對業委會的指導和監督工作,普遍認為沒有抓手,碰到業主維權意識較為強烈的情況,更有觀點要“廢除”業委會,直接由政府管理或者居民委員會代行職責。
職能部門工作職責下沉街道后,存在職能部門就該項工作直接考核街道的現象。而實質上被考核的應該是職能部門下沉的工作,考核主體應該是街道辦事處,結合轄區民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給予評價和考核。
對于有關部門制定的社區建設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等,目前普遍的實際做法是,街道僅是單純地配合有關部門做群眾工作,只有接受相應規劃方案一種可能,并未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更沒有真正行使提出建議的職能。
街道承擔一部分社會救助、住房保障等行政服務的事項辦理,但該項工作的專業度要求較高,且依法行政的程序要求較為嚴格,工作人員不能得心應手地開展。規劃工作制度和流程、加強人員專業培訓等方面都有提升空間,
另外,關于街道辦事處的定位問題,目前的法律法規明確街道辦事處是政府的派出機構,《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也明確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關,以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為重點。因此,如果要賦予街道辦事處更多的行政權,乃至于行政執法權,需要重新定位其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