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 軍
自今年四月市人大常委會啟動《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執法檢查工作以來,我參與了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和個別訪談等一系列執法檢查活動。我還組織青浦區夏陽街道轄區內的部分居民代表、物業公司代表、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參與問卷調查,了解部分選民對本市街道辦事處工作的評價。從執法檢查的總體情況來看,條例的各項規定都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實施,特別是為垃圾分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本市絕大多數的居民和基層單位對街道辦事處的總體評價都很滿意,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充分認可。
結合基層在檢查過程中反映的情況,我覺得還有一些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基層各職能部門信息系統之間存在數據壁壘,條塊結合的信息共享體系有待建立、投入使用。目前,街道辦事處的絕大多數部門都有1-2套信息系統來完成業務工作,有些部門甚至會有更多的信息系統,但這些信息系統之間往往無法互聯互通,很多工作需要反復做、重復做。二是全市社區社會組織存在發展不均衡、街道辦事處的培育扶持力度不相同的情況。這主要表現在有的街道轄區內的社區社會組織種類齊全、培育扶持機制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力度較大,因此,服務社區成效明顯,老百姓的感受度很高。但有的街道的社區社會組織明顯存在能力不足等問題,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針對以上問題,我建議:將智能化手段積極運用到社區治理中去,借助“社區云”這樣的平臺,打破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市、區、街鎮、居村的上通下聯,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的效應;街道辦事處要加強政府購買服務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扶持機制,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依托街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為初創期的社區社會組織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