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剛

安徽位于華東腹地,是一片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麗熱土。
8月27日至2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帶隊赴安徽學習考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十四五”期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開展專題調研。受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的委托,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會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一行,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分別介紹有關情況,安徽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沈素琍,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宋國權,副省長章曦等參加調研。
8月27日下午,沈素琍副主任在合肥主持召開交流座談會。她指出,安徽將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抓緊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集聚地、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綠色發展樣板區,加快融入長三角,實現跨越式發展。
蔣卓慶主任對安徽人大的精心安排表示誠摯感謝。他說,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親自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上海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指明了方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深刻認識未來長三角區域在國內國際“兩個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要發揮更大作用,找準上海人大工作的發力點、切入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將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提升為長三角區域的共同任務,是一個新的重要部署。上海人大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重點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立法保障和引領,加強監督推動和落實。組織本次調研是要始終著眼國家發展大局所需,著眼有效發揮人大職能作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座談會上,鄧向陽常務副省長提出,深化與上海協作,加快建設“一地六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合作區,推進滬皖產業園合作建設,推進張江合肥“兩心共創”,共建皖南健康養老基地,依托上海建設兒科、腫瘤科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等介紹了有關具體合作需求。
8月28日上午,調研組一行赴安徽創新館參觀學習。創新館于2019年4月開館,是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場館,目前已經入駐科技服務機構11家,舉辦科技成果轉化活動68場,發布創新成果500多個。
步入創新館,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創新安徽光影展,“墨子號”衛星、“悟空”號暗物質探測衛星、高分5號全譜段高光譜衛星、空警-500預警機、可長時間懸浮于平流層的觀測飛艇、可搭載預警雷達的JY-4000系留氣球等高科技裝備循環展現,生動展示了安徽的創新活力。隨同調研的宋國權副主任介紹說,近年來安徽集中力量打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創新能力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正在攻關一系列世界高新技術前沿課題。
調研組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參觀路線,詳細感受安徽的創新成果。如2016年發射的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經過中科大團隊改進,已經實現了集成設備的芯片化,新版量子衛星從原來15噸下降到200多公斤。合肥中俄超導質子研究中心研發的緊湊型超導回旋加速器治療設備,與國內現有質子治療裝備相比,加速器占地面積減少到200多平方米,造價從1億美元下降到2千萬美元左右,將大大普及質子治療方式。為高分十一號衛星研制的芯片能有效克服霧霾和地球氣體對衛星云圖的影響,實現超高清畫像。新研發的腦部核磁共振儀檢查腦瘤只需30秒,將大幅減少患者的不適感。
安徽抓科技創新力度很大,進步速度很快,調研組一行深受觸動。蔣卓慶主任說,安徽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發團隊中很多來自中科大,或者是與中科大合作的結果,說明中科大已經深度融入安徽科技創新發展,其充分發揮中科大作用、推進科創產業發展的做法值得上海學習借鑒。

8月28日下午,調研組一行來到合肥市巢湖經濟開發區半湯鎮的“三瓜公社”參觀考察。一下車,一個色彩明亮、整潔通暢、充滿青春氣息的村莊圖景就牢牢抓住了調研組的眼球,仿佛來到了歐洲風情小鎮。
前來介紹的是“三瓜公社”創始人之一陳民利。他說,“三瓜公社”不是村名,是公司名稱,是為了幫助湯山村脫貧而設立的開發管理公司。當年為了便于記憶,他們將東洼、大奎、倪黃三個自然村分別取名為冬瓜村、南瓜村和西瓜村,一年后根據產業實際再改為冬瓜民俗村、南瓜電商村、西瓜美食村。經過努力,“三瓜公社”已經成為安徽鄉村振興的名片和特色鄉村。
步入南瓜電商村,難以想象,淘寶、京東、天貓、快手、抖音、甲骨文科技、順豐大當家、四季安徽、科大訊飛等電子商務和視頻直播企業均在村里設點,村民在村里就業,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的完美融合。迄今,“三瓜公社”與村民合作,開辟了三十多個產業基地,研發出茶、泉、農特、文化等1000多種特色紀念品,打造了巢湖銀魚、山泉花生等多個網絡銷售爆品,去年游客總量達到700萬,依靠物流體系和互聯網,實現了種植業、加工業、商業和旅游業深度聯動。
陳民利介紹說,在村莊改造中,他們十分重視生態保護,“三瓜公社”十幾平方公里范圍內,所有的老房子都全部保留,不掩一口塘,不填一口井,不砍一棵樹。他們給自己設定三個指標,就是經過幾年的建設,能讓年輕人回來,讓鳥回來,讓民俗回來。目前,已經有200多位當地青年返鄉,100多位異地年輕人入鄉創業,村莊一派熙熙攘攘、歡歌笑語的繁榮景象。
8月29日上午,調研組一行來到位于宣城市郎溪縣的白茅嶺農場調研。1956年,白茅嶺農場建設成型,由上海管轄。2018年4月,上海市政府將白茅嶺農場移交給光明集團管理,光明集團在郎溪設立農場總部。2019年7月,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到農場總部調研,要求大力弘揚皖滬合作好傳統,共同打造新型經濟合作樣板區。2020年7月,在湖州峰會上,郎溪縣和白茅嶺農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白茅嶺新區。
宣城市委書記陶方啟介紹說,白茅嶺是上海和安徽的紐帶,更是三省一市緊密聯系的紐帶。從地圖上看,圍繞上海白毛嶺基地有6個縣——江蘇的宜興和溧陽、安徽的郎溪和廣德、浙江的長興和安吉,這個地方是唯一覆蓋三省一市的區域,是天然的無縫對接。“一地六縣”總面積10156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經濟總量4000億,產業互補,山水相連,彼此交融,發展潛力無限。
在大型展板前,調研組感受了這塊天然寶地的區位優勢。“一地六縣”身處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之間。今年新開通的商合杭高鐵,使得郎溪到杭州只要一個小時。寧杭高鐵二通道建成后,郎溪到南京都市圈只需半小時。更令人振奮的是,隨著蕪申運河改造完成,郎溪到上海比走長江航道要少100公里,可以直通太倉港、洋山港和寧波港,節約運輸成本40%以上。
在農場總部召開的座談會上,蔣卓慶主任、沈素琍副主任共同聽取了宣城市和郎溪縣、光明集團、白茅嶺農場相關情況介紹。蔣卓慶主任指出,規劃建設“一地六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光明集團要發揮白茅嶺農場資源豐富、區位獨特、農林產業特色突出的優勢,培育健康養生新業態。配合當地政府抓住高鐵建設重大機遇,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希望皖滬雙方人大共同發揮各自職能優勢,支持政府加強協同對接,將“一地六縣”打造成省際一體化先行區,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實現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