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妙群
(肇慶市德慶縣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腦梗死是因為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的腦部病變,其是腔隙性梗死、腦栓塞及腦血栓等疾病的總稱。近年,我國腦梗死患病人數越來越多,且呈增加趨勢,其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存活人群中,80%左右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且具有顯著后遺癥,往往伴有較高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而降低了患者自身生活質量[1]。據有關資料顯示[2],臨床上,在治療腦梗死疾病的同時,聯合中醫(yī)康復護理方法,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同時可協助其保持良好心態(tài),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因此,本文針對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綜合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將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收的60例腦梗死患者收入本研究中,基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30例)中,有18例男,12例女;年齡最小、最大分別是60歲和82歲,平均(72.65±2.35)歲;觀察組(30例)中,有19例男,11例女;年齡最小、最大分別是62歲和81歲,平均(72.71±2.43)歲;在臨床資料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較小(P>0.05)。
實施常規(guī)護理者為對照組,具體如下:定期清潔病房,并對患者飲食進行相應的指導,將皮膚干預及口腔干預等工作做好,嚴禁患者飲酒、吸煙,并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果排便難度較大,則予以甘油栓、番瀉葉等,以便加快排便等。
實施中醫(yī)康復護理者為觀察組,詳細內容如下:①仰臥位。盡可能向前伸肩胛骨與上肢,將軟枕放置在肩胛骨下方,避免肩胛脫位的發(fā)生。向外側伸展肩關節(jié),使其呈45°,外展腕關節(jié),掌心朝上。將軟枕置于髖關節(jié)和腰部,輕微向內旋髖關節(jié),背曲踝關節(jié),足尖朝上,避免足下垂。②健側臥位。一般情況下,健側肩處于下方,幫助患者調整舒適體位。患側肩位于上方,屈曲上肢大約80°至90°,將軟枕置于患側肩下方,輕微屈曲肘部,并向前方旋前臂,伸展手部。健側下肢輕微向后伸展,屈曲患側膝至患側前,屈膝、屈髖,并將軟枕置于下方。③患側臥位。向前伸屈肩,防止受壓,將軟枕置于下方,伸直肘,向后旋前臂,伸展手。健側上肢通常選取舒適體位。向后伸患側下肢,屈膝,踝中立位。④肢體康復訓練。每日在規(guī)定時間上舉、旋轉和外展踝關節(jié)、指關節(jié)、膝關節(jié)、肩關節(jié)、髖關節(jié)、肘關節(jié)等,同時每個角度均需要維持數秒,對肢體控制能力進行訓練。協助患者在床邊進行站、坐等訓練,在床邊緩慢移動。對于合并功能缺陷者,予以下肢矯形器。對室內步行進行訓練,每次進行大約30分鐘。⑤穴位按摩。按摩患側肢體如下穴位:太沖、曲池、三陰交、手三里、足三里、外關、血海、合谷和梁丘等,每次進行大約30分鐘按摩,1次/日,加快患側肢體血液循環(huán)速度,疏通經脈,避免靜脈血栓及雞肉味萎縮的發(fā)生。
評估60例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程度,判定依據為NIHSS評分[3],同時評估不良情緒狀況,包括抑郁和焦慮,判定依據分別是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4],分值越高,說明抑郁、焦慮現象越嚴重。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21.0準確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與檢驗值分別是()和t;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與檢驗值分別是率(%)和χ2;兩組對比經P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護理后,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 1。
表1 對比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分)

表1 對比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分)
分組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0 12.45±2.16 6.06±1.39觀察組 30 12.36±2.41 2.84±0.67 t 0.152 11.429 P 0.879 0.000
護理前,2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差異較小(P>0.05);觀察組護理后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具體如下表2。
表2 比較不良情緒評分( ,分)

表2 比較不良情緒評分( ,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0 57.68±10.31 45.65±5.31 56.78±6.48 48.93±3.26觀察組 30 57.59±10.26 38.47±6.36 56.92±6.53 34.57±2.35 t 0.034 4.747 0.083 19.571 P 0.973 0.000 0.934 0.000分組 例數 焦慮評分
腦梗死是當前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之一,每年我國腦血管疾病新患病人數超過200萬,每年150萬左右因為該病死亡。現階段,在診斷技術日益完善和提高的同時,腦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來越低,但是由于該病造成的致殘率顯著提高,使得患者社會及家庭經濟壓力增加。腦梗死患者康復是當前改善腦梗死患者病癥的主要方法,經調查研究發(fā)現,早期康復護理在改善腦梗死預后中具有重要作用[5]。近年,在診治水平及醫(yī)療環(huán)境日益改善的同時,早期康復護理及訓練應用范圍越來越高,其有助于致殘率、死亡率降低,盡可能的恢復患者身心殘障。
中醫(yī)將腦梗死歸于中風疾病的范圍內,大部分是因為過度情緒波動、精血虧耗等致使氣血逆亂、陽亢于上等,導致半身不遂等表現。有關研究人員認為,康復護理可在患者各項指標平穩(wěn)、意識清楚后進行,初始階段實施體位改變、肢體按摩等方式,重建神經功能。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理活動、呼吸和消化等[6]。實施早期康復護理,能夠盡量避免肢體攣縮的發(fā)生,防止肌肉萎縮的發(fā)生,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不良情緒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
綜上,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其有助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和不良情緒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