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媒總編走基層鄉村振興中原行”系列活動之走進"/>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策劃_范小紅 王澤遠 張克宣 楊學識 楊秋意
本刊記者_張阿蒙
編者按
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報道河南在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農業農村農民雜志社、農家參謀雜志社等媒體聯合組織實施“農媒總編走基層 鄉村振興中原行”主題采訪報道活動,該活動從8月份啟動將持續到12月。8月4日至14日,聯合采訪團在洛陽市相繼走訪了孟津縣、伊川縣、宜陽縣,在這里探索具有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創新經驗和做法,助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廣大農村地區落地開花。采訪活動將逐步在全省各地進行,詳情敬請關注本刊系列報道。
洛陽境內山川縱橫,溝谷交錯,大小溝岔不可勝數,僅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溝谷就有1.6萬多條。洛陽市結合每個溝域自然條件、產業基礎、歷史文化等稟賦要求,因地制宜,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力爭做到“一溝一規劃、一域一特色”。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條嶄新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之路。

孟津縣委書記楊劭春接受專訪
空中西瓜、水培蔬菜、無土栽培、多肉盆景……在孟津十里香草莓總基地,生態、綠色、無公害種植是這里的主旋律。該基地流轉土地1250多畝,帶動全縣種植草莓1萬余畝,幫助扶持農民就業創業5130余人,每年吸引游客30余萬人次,帶動176戶貧困戶成功脫貧。
這是該縣建設“多彩長廊”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推進的4條高效觀光農業產業帶和10條溝域經濟帶的一個縮影。孟津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呂繼波接受采訪時說,送莊鎮是孟津5條溝域經濟帶之一,全縣規劃的5條溝域經濟帶形成以后,一個方面帶動了集體經濟發展,全縣的產值可以達2億元;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周邊將近6個鄉鎮,帶動大概15萬人就業創業。
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孟津縣大力開展垃圾清零、一村萬樹、廁所革命、清違治亂等環境整治工作,累計鋪設農村污水管網410公里,打造“綠莊”106個,改造旱廁5.6萬座,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76個。如今的送莊鎮朱寨新村,整潔的村莊看不到垃圾,隨便走進一戶人家,清澈的自來水,干凈的煤氣灶,水沖式衛生間,浴霸下的淋浴,和城市一樣干凈衛生方便,孟津農村正在由“一處美”向“處處美”轉變。
一群美協會員住進了令人向往的小浪底鎮梭欏溝村,這里林深路幽,民宅雅靜,更適宜創作。樸實的村民讓會員們找到了靈感,一個個村民模特在靜坐中受益,藝術也在不斷地浸潤著村民。78歲腿有殘疾的郭金明被安排在村頭擺個茶攤,每月600元的公益崗工資讓老郭走起路來腿也硬實多了,見人就幸福地說:“政府真不賴,這縣里、鄉里的干部更是不賴,天天往家跑,幫咱修房,幫咱找活干。”

孟津十里香草莓種植基地里的無土栽培蔬菜

孟津縣送莊鎮朱寨村新村風貌

小浪底鎮磨盤山綠化植樹點

黃河濕地國家公園
鄉村治理顯成效,環境保護也要跟得上。近年來,孟津縣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切實抓好大保護大治理,努力讓黃河成為岸綠景美的生態河。通過對瀍河、金水河、中州渠、黃河渠“兩河兩渠”治理,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截污治污、河道治理、生態涵養等,白鶴鎮、小浪底鎮許多村民搬遷退出,修復區域濕地面積1.9萬畝,拆除濕地核心區、緩沖區12萬平方米畜禽養殖,清退沿黃重點區域11470畝種植及魚類養殖。在沿黃區域的黃河濕地清退區和小浪底庫區周邊規劃高標準沿黃生態景觀防護林7000畝。
功夫見決心,措施得實效。小浪底鎮磨盤山綠化植樹點,青山巍峨、植被茂密、飛鳥翩翩,是當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實寫照;黃河濕地國家公園內,野鴨、白鷺、鴻雁等候鳥種群不斷增加,是環境治理成效最好的答卷。
中共孟津縣委書記楊劭春在接受專訪時說,“我們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努力以產業興旺推動群眾生活富裕,繼續推動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溝域經濟,讓‘回孟津干吧’成為孟津新名片。”

伊川縣委書記李新紅接受專訪

伊川縣鴉嶺鎮樊店村富硒帶脫毒紅薯種植基地

村民們正在撿拾剛出土的紅薯
剛走進伊川縣鴉嶺鎮富硒花椒種植基地,微風夾帶著濃濃的花椒香氣便已撲面而來,瞬間讓人耳目一新。鴉嶺鎮王莊村種植大戶徐萬軍一大早就從鄰村接來七位大嫂幫忙采摘花椒。他說:“今年我種了25畝花椒,大豐收,光俺一家這幾口人咋著也摘不過來。”
“風水寶地,天賜良硒。”伊川縣鴉嶺鎮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大力發展富硒花椒種植。截至目前,伊川縣鴉嶺鎮累計種植花椒5.3萬畝,畝收入8000元左右。近年來,該縣又進行了花椒產品深加工,花椒油、花椒醬、花椒制藥品等遠銷陜西、重慶、四川等地,深受歡迎。一顆顆小小的花椒,帶動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
58萬畝富硒土地為伊川百姓提供了發展特色農業的基礎,除了富硒花椒,富硒紅薯也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農產品之一。
在伊川縣鴉嶺鎮樊店村富硒帶脫毒紅薯種植基地,拖拉機帶動著鐵犁,徐徐向前,一個個鮮紅長條的“嶺上硒薯”破土而出,村民們正忙著撿拾剛剛出土的紅薯。
近年來,鴉嶺鎮黨委、政府借助土壤富硒這一優勢,大力發展富硒紅薯,按照“科研院所+合作社+深加工+電商+農戶”的模式,先后與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洛陽市紅薯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洛陽薯鄉薯業科創園,引進脫毒紅薯新品種,并聘請市紅薯協會專家團隊全程提供技術服務,讓平常的小紅薯增添科技含量,口感更好,營養更高,賣得更快,助推了當地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步伐。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的“嶺上硒薯”邊收邊賣,再也不愁銷路。
無獨有偶,在位于葛寨鎮葛寨村的京東農場里的富硒小米也生長正旺,即將收獲。
伊川小米種植歷史悠久,伊尹“飯之美者,玄山之禾”,就是形容伊川小米的美味。如今,伊川小米在國家農業農村部舉行的米質評選中獲綜合評比第一名,硒元素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強讓人稱奇。
據了解,這里的1500畝富硒小米基地是由洛陽農發集團京東農場打造的。該集團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京東農場合作,借助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打造全程可視化溯源體系,實現育種、種植、加工、倉儲、銷售全程監控,搭建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發科技模式,不僅讓企業自身發展壯大,也有效帶動了周邊群眾致富增收。
“發展溝域經濟,不是守著山溝過窮日子的‘緣木求魚’,更不是消耗自然資源的‘竭澤而漁’,是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嶄新路徑。”伊川縣委書記李新紅在專訪時說道,“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和必然要求。我們將全力利用好硒資源,做好硒文章,將伊川打造為河南省有機富硒農業的核心發展區;推進富硒系列產品開發、運營和銷售,拉長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做大做強功能農業,增強伊川富硒農產業品的市場溢價能力,進一步提高群眾收入。”

伊川縣鴉嶺鎮富硒花椒種植基地

葛寨鎮葛寨村京東農場內的智能設備

宜陽縣長張漢智接受專訪
宜陽縣香鹿山鎮趙老屯村是省級文明村、溝域經濟發展示范村、宜陽縣“三變”改革試點村。趙老屯因地制宜,發展溝域經濟,以該村為中心,流轉周邊7個行政村土地8000畝,引進洛陽迷迭香農業開發公司的迷迭香,大力發展迷迭香種植,開發系列迷迭香產品,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群眾則依靠土地租金、勞務薪金、服務傭金、經營現金實現“四金”增收致富。
香鹿山鎮副鎮長陳新國在接受采訪時說,下一步,趙老屯村將著力打造“三個屯”,促進鄉村振興。一是“屯香興旺產業”,圍繞“迷迭香”打造尋香之旅,為美麗鄉村建設、生態休閑旅游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二是“屯綠提升生態”,廁改同時對景觀水系進行升級,形成山水林和諧自然生態景觀;三是“屯文留住鄉愁”,堅持發展文化生活,使村民村風向上向善。
石板路、泥巴房、紅燈籠、青磚、黑瓦,還有小橋、流水,鄉政府的外墻居然是黃泥巴糊的,這就是宜陽縣上觀鄉,一個離縣城37公里的深山區。殊不知,這里以前交通不便,街道破敗不堪,房屋東倒西歪。依山吃山,靠溝吃溝,因勢利導謀嬗變,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上觀鄉成了宜陽縣的“小西藏”。
在這里,甜甜的桃子是他們的“致富法寶”。作為中原桃鄉,這里的水蜜桃形美色艷,甘甜汁多,香溢味醇,甜潤可口,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有“果中皇后”“王母娘娘仙桃”之美譽。
采訪團到達宜陽縣上觀鄉三岔溝村豫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時,這里的桃農正在采摘、包裝桃子。宜陽縣上觀鄉三岔溝海拔600米,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使得當地產的水蜜桃含糖量很高,甜度能夠達到15%,而普通水蜜桃的甜度在8%-9%。農家參謀雜志社社長范小紅評價其為“醉桃”,是靈山秀水出“仙桃”。
近年來,上觀鄉大力發展水蜜桃、花生、核桃、煙葉等四大產業,并逐步向鄉村生態休閑游轉型。這里的蜜桃采摘期從每年5月持續到10月,依托高山蜜桃,上觀鄉還建立了桃緣小鎮,形成了“春觀桃花來踏青,夏觀星星來納涼,秋觀紅葉來采桃,冬觀雪景來祈福”的旅游發展格局,幫助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掙上了“旅游錢”,踏上了“旅游路”。
“宜陽持續堅持走強縣富民道路,著力處理好改革和發展的關系,堅持工業和農業一起發展、城鎮和鄉村融會貫通的思路謀劃鄉村振興。”宜陽縣縣長張漢智接受采訪時說,“按照‘生態引領、設施提升、產業培育、農旅融合、產村融合’的總體思路,統籌考慮南山北嶺的資源稟賦、自然條件、產業基礎、文化底蘊,因地制宜謀劃了溝域經濟和產業布局,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
傳統種植變身為特色產業,荒山荒灘變身為綠水青山,貧瘠溝谷變身為條條綠谷,貧困山村變身為旅游小鎮……縱觀洛陽市溝域經濟發展實踐,“一溝一產業,一域一特色”的發展脈絡格外清晰,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植入鄉村土壤,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溝域經濟發展形態。隨著一批溝域經濟示范帶應運而生,昔日無人問津的窮山溝儼然已經成為人人稱羨的“金銀川”。

宜陽縣香鹿山鎮趙老屯村

宜陽縣上觀鄉

桃農正在采摘桃子

宜陽縣文旅電商中心正在直播銷售當季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