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堂前燕”到“百姓家”,庭院正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庭院建設者面對日益增加的需求市場,該如何把握與應對?近日,杭州凰家園林景觀有限公司董事長、藝術總監黃敏強就 “庭院行業的當下和未來”進行了網絡分享。
中國庭院的歷史從先秦開始,隨著政治變遷、文化發展,形式不斷發展變化。在經濟昌盛、和平穩定的年代,庭院的發展更為迅速。在明清時期,庭院藝術達到鼎盛。這時期的庭院功能更全,形式更多,藝術性更濃。直到今天,明清庭院仍對現代庭院的建造形式有著深遠的影響。國內庭院市場需求從2000年產生,但當時庭院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庭院主要滿足基礎功能,設計性弱,甚至出現了很多違和的造景。2010年到2014年,出現了一批品位高,要求也更高的消費者。同時,大量專業設計師進入庭院行業,國內庭院建造水平不斷提升。2015年至今,在需求市場的促進下,庭院市場也越來越大。
看起來庭院市場前景大好,但做起來才知道,這是一份“苦差事”。尤其是對于從市政工程轉型的人們,將告別過去熟悉的一單幾十億元的模式,要做好訂單變小變雜的準備。小景觀需要的關注點不比大市政少,甚至更多。所以在入行之前,要做好準備,找準自己的創新和定位點。個人、精英小團隊、企業是庭院建造的三種團隊形式,運營模式都不一樣。
團隊小,品牌更好打造,但要考慮業務選擇,小團隊更適合做精做專。企業化運營,人員管理是關鍵。業務方面,企業的產品類型要大而全,滿足多元需求。做出品牌不僅要靠產品與服務,還有團隊管理與運營。但不管哪種團隊,創新都是必須的,除了在本身業務上下功夫,還要將其他行業的東西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跳出庭院建設本身,庭院的人才培訓、庭院資材的供應,包括庭院苗木專供產業,都在形成與發展中,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值得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