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徐建勤



[摘 要]對實驗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管與提升,是充分發揮實驗教學作用的保證。實驗教學質量監管對象是實驗教學流程,假如實驗教學流程本身存在不足,相應的監管就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論文從當前實驗教學活動流程的分析入手,指出流程及其對應監管中存在的不足,并結合經管類實驗教學的作用及特點,調整了實驗教學流程,強調實驗教學必須采用過程性考核方式,最后針對調整后的流程提出了相應的實驗監管體系。
[關鍵詞]經管類;實驗教學流程;質量監管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10-0139-04
教育部2018年提出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求高校把培養人作為根本任務,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標準。實驗教學是培養高校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保證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助于全面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實驗教學質量監管的完善是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問題的提出
近些年來,隨著政府及高校自身對經管類實驗教學重視程度的提升,經管類實驗室建設的經費投入增加了,實驗條件和環境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在保證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上缺乏有效的措施,實驗教學質量一直不夠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以往的經管類教學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這種觀念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造成當前的實驗體系、實驗內容和實驗監管都不夠完善[1-3]。本文所探討的經管類實驗教學監管工作,仍只停留在對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和實驗報告批改等常規性要求上[4]。此外,經管類實驗課程通常作為理論課的輔助課程開設,單獨設置實驗課程的比較少,缺乏專門的針對實驗教學的評價[5]。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實驗教學流程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實驗教學監管不到位的原因。實施實驗教學監管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合格的人才,但如果實驗教學流程存在問題,不科學,就會造成監管失效。因此只有在確保實驗教學流程科學、完善的基礎上,才便于討論實驗教學質量監管是否合理有效。本文首先分析當前經管類實驗教學流程和實驗教學質量監管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完善實驗教學流程和相應的實驗教學質量監管辦法。
二、經管類實驗教學流程及質量監管現狀
(一)實驗教學流程及質量監管
目前經管類院校對實驗教學質量的監管已經有了一些具體措施[6-8],其實驗教學活動流程及相應的實驗監管情況大致如圖1所示。
(1)實驗前期:每門課都要依據本課程的培養目標設計實驗教學環節,制定相應的實驗教學大綱,明確實驗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及實驗項目,進一步撰寫實驗指導書,明確每個實驗項目的目標、要求、內容及步驟以及相關思考題等。該階段實驗教學監管的主要內容有:一是檢查實驗教學大綱是否完善,是否符合課程教學目標。二是檢查實驗指導書是否完善,是否能有效指導學生開展實驗。
(2)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要根據實驗指導書給學生布置實驗內容,學生在實驗前要進行預習。上實驗課后,學生開始實驗操作,教師現場指導學生。實驗完成后,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該階段實驗教學監管的主要內容是檢查實驗課課堂情況,具體包括指導教師的配備情況,課堂管理情況,教師對學生實驗的指導情況等。
(3)實驗結束后:學生完善實驗報告并提交,教師批閱實驗報告,將實驗報告成績匯總到本門課程的總成績中。該階段實驗教學監管的主要內容是檢查實驗報告的規范性以及教師的批閱情況等。
(二)問題分析
現有的實驗教學流程和實驗質量監管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均存在問題,造成實驗教學質量不高。
1.實驗教學流程存在的相關問題
(1)實驗前期:可能會出現實驗教學目標與課程培養目標不符;實驗教學內容陳舊,與實際需求脫節;實驗指導書內容長期不更新,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不能有效應用于實驗教學環節中。上述情況最終會造成實驗教學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實驗教學質量不夠理想。
(2)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教師沒有使用有效的實驗課程監管及指導方法,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實驗操作中去,即使教師積極指導,但教師畢竟有限。這一方面造成教師無法真正掌握學生的實驗情況,無法根據實驗情況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學生不認真完成實驗操作,因而達不到應有的實驗教學效果。
(3)實驗完成后:在對實驗課的考核上,大都只以實驗報告作為實驗教學環節的考核依據,因此會出現學生不認真做實驗,結束時為了獲得通過而抄襲實驗報告的現象。這樣同樣會致使實驗教學的作用無法得以發揮。
2.實驗教學監管存在的問題
(1)相關文檔的檢查缺乏有效的參照標準,難于真正起到監管的作用。在對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實驗報告等文檔進行檢查的過程中,有時候檢查人員對所檢查專業不熟悉,無法看到內容中存在的專業問題,無法判斷某些教學活動是否能夠達到目標效果,而且還缺乏相應的監管標準作為參照,最后只能將重點置于檢查相關文檔的形式是否規范,這就無法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提升,對實驗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也有限。
(2)實驗聽課檢查因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監管作用有限。實驗過程檢查的主要方式就是聽課,在實驗課上能看到現場指導及課程管理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但實驗課更多時候需要學生自行操作,聽課只能看到整個實驗過程的一個片段,因此無法獲取足夠的信息來判斷實驗教學效果。
(3)缺少對學生在課程實驗環節的表現的測評。無法有效獲取學生對教師、實驗內容等方面的反饋,不利于實驗環節問題的發現及解決。
三、實驗教學流程改善措施
當前實驗教學流程存在一些問題,實驗教學的考核方式不合理。實驗是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業務技能、專業素養與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9],但目前仍采用以知識考核為導向的考核方式,只以實驗報告、課程考試成績作為培養質量的主要評價依據,無法考核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及操作能力。因此,針對實驗教學流程的改善,最重要就是改變實驗課程的考核形式,要從實驗教學的本質出發,建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方式;形成性評價標準要科學、明晰,可采用量規作為評價標準制定的方法;要遵循成果導向即OBE的教育理念,保證實驗教學切實達到課程教學目標。
(1)實驗前期:制定實驗教學大綱時要遵循OBE理念,確保實驗教學符合課程培養目標。目前OBE理念在工科類實驗教學應用較為廣泛[10-14],而在經管類學科的應用則需要探索嘗試??稍趯嶒灲虒W大綱中對列出的實驗項目進行形成性評價設計,包括評價節點、評價內容簡述、評價形式等;完善實驗指導書時要探討是否有新設備、新技術和新方法可以用于當前的實驗教學。
(2)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制定并發布“實驗教學計劃”,計劃中需要明確形成性評價節點的具體評價標準及等級水平以及實驗報告規范。在實驗教學計劃執行環節,除了要向學生布置實驗內容外,還需要向學生講解相關考核等級標準,也就是對某項任務的具體期望。要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形成性評價節點的設計等級標準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目前量規評價在實驗課中已有一些應用實例[15]。
(3)實驗結束后:對形成性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并依照實驗報告的撰寫情況,給出實驗環節的測評成績。同時,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中所采集的信息,可以作為教師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進的依據。
四、完善實驗教學監管的措施
實施實驗教學監管的目的是促進實驗教學內容的發展和提升實驗教學質量。為了實現該目標,實驗教學監管應遵循“流程全覆蓋、把握關鍵點、監管有標準”的原則。實驗教學監管點及監管內容也需要在前述改善實驗流程的基礎上做相應的調整,相關監管環節如圖2所示。
首先,對改善后的實驗教學流程的每個環節都進行監管。除原有的監管環節,增加了“實驗教學計劃檢查”,針對“形成性評價”增加了“實驗過程檢查”,以及針對缺少對實驗課程的教學測評增加了“實驗課程測評”環節。
其次,在整個監管體系中,有些環節是檢查的重點,具體到檢查內容也有相應的重點,因此在監管過程中應該關注重點環節的重點內容。在圖2的6個監管環節中,最關鍵的幾個環節是實驗大綱檢查、實驗指導書檢查、實驗教學計劃檢查以及實驗過程檢查。具體到每個環節的重點檢查內容,如表1中主要監管內容所示。
再次,針對現有的監管體系缺乏監管依據的問題,開始實驗操作前,要求教學團隊在充分理解課程和明確實驗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細化相關內容,特別是要明確課程培養目標、形成性評價環節設計。評價量規的制定,實驗報告的規范性等可作為監管對照依據的內容。主要監管點及其對照依據如表1所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后期監管提供參考依據,更重要的是促進教學團隊研究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的設計。
表1 實驗教學的主要監管點及其對照依據
[監管環節 主要監管點 對照依據 實驗大綱檢查 實驗教學目標是否符合課程整體的教學目標 課程培養目標 實驗指導書檢查 是否應用了近期出現的新設備、新技術或新方法 是否有更新 實驗教學計劃檢查 形成性評價環節設計情況 是否有評價環節設計 評價環節的量規制定情況 是否有相應的量規 實驗過程檢查 對學生的過程性考核進度執行情況 實驗大綱中的形成性評價設計 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考核結果 實驗教學計劃中的量規標準 實驗報告檢查 實驗報告的規范性如何 實驗報告規范 ]
五、總結
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目標至關重要。制定并實施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流程以及對實驗教學流程的有效監管,最終都是為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本文研究的形成性評價,切實做到了對學生實驗進行過程性評價,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通過形成性評價了解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為教與學的改進提供依據。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應該具備教學改革的主動性和掌握教學改革的正確方法。教師對形成性評價的應用在整個實驗教學流程及質量監管體系中屬于實驗教學質量提升的內在動力。而對實驗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管可以保證實驗教學流程的正常規范運轉,在整個實驗教學流程及質量監管體系中屬于實驗教學質量提升的外在動力。既有內在的驅動力,又有外在的推動力,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曉磊,劉海寧.淺析高校經管類實驗教學建設的困難與對策:從經管類與理工類實驗教學差異角度[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6(1):136-138.
[2] 張唯,余學斌,丁勝齋.理工高校經管類綜合實驗室建設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4(15):142-143.
[3] 金偉林,馮雨.高校經管類實驗室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知識經濟,2018(4):158-159+161.
[4] 邱燕,胡永政,張圓剛.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實驗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249-254+260.
[5] 朱泉同.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質量提高策略探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6(30):149+148.
[6] 劉元林,于信偉,趙汗青.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實踐類課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2):22-25.
[7] 謝煜,周奕.高校經管類實驗教學質量評價之探索:基于多主體和全過程的方法[J].亞太教育,2016(32):176-177.
[8] 張夏,劉萍,于偉.高等學校經管類實驗教學評價體系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1):205-207.
[9] 歐陽沙,劉建芳.構建“雙輪驅動”型經管專業實驗教學質量考評體系[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5(2):124-127.
[10] 陶麗.論外語教學中的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J].現代經濟信息,2018(13):435.
[11] 趙德成.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是什么及如何推進[J].教育科學研究,2013(3):47-51.
[12] 丹奈爾·D.史蒂文斯,安東尼婭·J.利維.評價量表:快捷有效的教學評價工具[M]. 2 版.陳定剛,譯.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9.
[13] 顧佩華,胡文龍,林鵬,等.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14] 周春月,劉穎,張洪婷,等.基于產出導向OBE的階梯式實踐教學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11):206-208+220.
[15] 初紅艷,程強,昝濤,等.基于成果導向與學生中心的教學設計及學習效果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8(25):1-5.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