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眱炐銈鹘y文化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豐富的內涵,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應著重強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界定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是幾千年來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眰鹘y文化既有精華部分,也有糟粕思想。將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后便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文化。
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
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中國夢實現的必要途徑之一,是傳承和創新文化的必要舉措,是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基礎。而小學教育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石,只有打好這個基礎,才能為學生后續的健康成長埋下良好的根基。
1.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人民的精神食糧
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弘揚和發展,為中華傳統文化詮釋新的內涵。繼承發展之后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歸納為四點:“天人合一”、“自強不息”、“民為邦本”和“止于至善”,這四點精神滋養了人的一生。例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救出的“敬禮男孩”郎崢,年僅三歲的他在被八名解放軍救出的那一刻,忍著疼痛慢慢舉起右手,向營救他的解放軍叔叔敬禮致謝。這個“生命的敬禮”體現出來的是在災難面前的堅韌,是中華民族一種永不放棄和懂得感恩的優秀品質,也是相信明天更美好的精神支撐。唯有優秀傳統文化的灌溉,才能孕育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強大的生命力量。
2.優秀傳統文化的培養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有利舉措
現代教育更加需要全面發展,不僅要求優異的成績,更注重身心的健康、品德的美好。現階段的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有些孩子的性格會有些自私極端,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可以改正學生身上的缺點,樹立完善的人格。綜合素養的提升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生活,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錯誤勇于改正,虛心接受獎懲等,這些都需要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點一滴的熏陶,只有在這個良好的大環境下,才可以培養出新時代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小學階段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問題現狀
(一)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未做到言傳身教
21世紀的小學生家長整體的受教育程度雖然大幅度提高,但是面對他們的不止家庭,還有繁忙的工作任務。忙于工作的父母沒有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孩子,在下班后大多數家長也緊接著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對孩子的關愛和教導少之又少,家長之間還會出現言語激烈甚至爭吵打架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發展變得沒有約束且擔驚受怕,家長未做到一個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孩子就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引導,性格會出現抑郁或者偏激,對孩子的一生都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例如近日在福建福州兩位家長在接小孩放學時因為停車問題發生矛盾,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的新聞報道。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做到表率作用,他們自身的素質不高、沒有優秀傳統美德,這種行為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影響會伴隨孩子一生。
(二)學校教育方面:學生、教師與教學
(1)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
在網絡媒體極速發展的今天,手機成為了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會接觸網絡信息,待到他們逐漸長大理解新事物的時候,一些價值觀念或許就已經潛移默化的被灌輸在腦海里。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來看,小學生處于認知水平較低的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能初步運用自己的邏輯處理問題,但是仍受到已有經驗的影響,這個已有經驗就是潛移默化中灌輸給孩子們的信息。網絡信息有好有壞,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很容易受到影響,在此期間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
(2)教師的文化素養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教師對于傳統文化了解甚少,知識層面的缺失導致精神境界也存在著匱乏,教育學生的時候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使教學效果整體下降。教師整體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的提高,才能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3)課堂教學方法單調
小學語文學習以聽、說、讀和寫為主,而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大多以大量誦讀和記憶為主,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并且理解下來的卻很少,與生活實際聯系少,學生就無法切身體會其中的意義,這和教師課堂教學方法有關,教師教學方法老套、不創新,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無法切實的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習總書記一直強調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如何在課堂中弘揚,就需要依靠教師的智慧,將教材和生活實際靈活運用,增加課堂樂趣,方便學生理解記憶,而不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
(4)課程質量有待提高
教育部于2019年3月11日印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中也強調了現階段關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問題之一就是教材中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涉及較少且分散,而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質量需要提升,使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階段滲透的不夠全面,文化傳統得不到更好的創新發展。
(三)社會環境方面:社會媒體負面信息的傳播
信息化時代網絡的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大,在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下,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信息,部分媒體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本來就少,無法明辨是非、善惡和美丑,對不良信息處理不當,其身心容易受到嚴重的危害。小學階段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由于好奇心強,會對網絡信息全盤接受,這時一些邪教組織利用這種心理拉攏和侵蝕,甚至做出危害自身和社會的事情。
四.在小學階段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滲透
家長要以身作則提高修養,輔助學校與教師的相關工作和活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不光要提升自身修養,在日常相處與人和諧交往,還要做到言傳身教,一起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此外家長應與學校和教師密切聯系,做好相關工作,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問題,獎懲并施、嚴慈并濟。家長要擔負起這個溝通橋梁的作用,在學校開展的課外文明公益活動應以身作則做好帶頭作用,帶領孩子一起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廬陽市開展的體驗十二生肖紙盤畫活動,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共同學習體驗,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二)學校課內課外不斷滲透
(1)課內
1.擴大相關專業教師的規模、提升全體教師的素養
教師的文化素養的高低,關系到學生接受到內容的多少。具備專業知識的優秀教師在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學生,在教學上會滲透一些文化傳統知識。如今的教師數量增多,但是質量沒有顯著提升,專業知識方面仍有欠缺,加大對專業教師的培養,縮小城鄉教師的差距是刻不容緩的。在培養教師時,可以重點培養出專門教學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師,同樣也可以減輕其他任課教師的負擔。而其他科任教師同樣也需要具備良好的品德和素養,嚴格篩選上崗教師、嚴控人才質量,這樣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2.教師創新教法、活躍課堂
傳統的教師在教學優秀傳統文化時,靠的是課本的只言片語,而沒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顯得枯燥無味。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認知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仍會有注意分散的情況發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應多創新,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帶動課堂氣氛。在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自己探討,可以點評身邊的現象,也可以將所學的傳統文化知識編成口訣或者詩歌在課余時間朗誦。在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分析并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真正理解其中的內涵。2019年12月13日至15日于北京召開的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中發布的《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指導標準》中將傳統文化教學劃分為“經典”“常識”“游藝”三大模塊,注重了實踐性和趣味性。
(2)課外:開展傳統文化活動,弘揚繼承文化傳統
在豐富的校園生活中,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課外活動,比如課間運用多媒體廣播古詩詞的誦讀、開展“文明禮儀我傳承”類似活動、利用好圖書角,擺放經典讀物、積極參與課外的關愛空巢老人和孤兒院兒童等活動。以上舉例的活動只是一部分,這些日常的方面也可以滲透小學生的每一天,其作用是日積月累的。鄭州市開展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走進全市56家中小學校,激發了兒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和傳承了傳統戲曲的文化。
(三)凈化社會環境,利用網絡信息滲透
要規范網絡信息平臺,利用網絡宣傳優秀傳統文化。針對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應從根源上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可以利用大眾媒體、創辦公眾號、開發傳統文化相關軟件、制作小視頻等方式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小學生們可以通過電視觀看《上新了·故宮》這一節目,將優質的故宮文化、國風文化帶入更多人的視野中,創新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方法,運用新形式來挖掘故宮的文化價值。
結語: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階段的滲透尤為重要,這個任務不光是學生、家長和教師需要完成的,還是國家和社會的重要任務。就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焙汀吨行W傳統文化教育指導標準》中提出的“習與智長、化與心成”。只有努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修養,才能在未來的世界站穩腳步,而小學階段正是人生的關鍵時期,是良好的世界觀形成的初期。我們要抓住關鍵期,努力達到最好的效果,讓小學生在樂趣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并傳承創新,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9(07):5-8.
[2]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負責人就《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答記者問[J].遼寧教育,2014(20):44-46.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研究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