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宇
【真題回放】
●2020年全國Ⅱ卷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庇娙思s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p>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薄?020年的春天,這些寄言印在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薄跋О?,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些話語印在中國援助其他國家的物資上,寄托著中國人民對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回首來路】
●2019年全國Ⅱ卷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游行后寫給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后寫給同學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后的觀后感。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全國Ⅱ卷作文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后幸存飛機上的彈痕的分布,決定哪里彈痕多就加強哪里。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特點分析】
2020年全國Ⅱ卷作文題目公布,考生、老師與專家普遍感覺在“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甚至很多學校紛紛歡呼“押中”了高考作文題,這是因為今年的全國Ⅱ卷作文題基本延續了2019年作文的特點。寫作內容上,關注時事,不回避熱點。作文題目結合“疫情”大背景,側重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青年的“國際視野”等方面的考查,這與學生平時的作文訓練高度重合,是學生熟悉的話題,便于學生發揮。寫作要求上,同樣延續了2019年作文注重情境語用、明確任務指令、凸顯課標理念、堅持對學生綜合寫作能力與素養考查的命題特點。
縱觀近三年的全國Ⅱ卷作文題目,可謂:堅守核心價值,更重能力素養,守正不忘出新。
一、延續“思辨能力”的素養導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在“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方面指出: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因此,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對思想深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更注意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提升,有鮮明的對思辨素養考查的導向。2018年高考全國Ⅱ卷“‘二戰期間,英美軍方幸存飛機彈痕分析”,涉及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2019年Ⅱ卷作文材料既有100年前的“五四”運動、70年前的“開國大典”的歷史回顧,也有改革開放的當前關注;今年的作文題,既著眼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歷史溯源,也關注問題的現實呈現,這兩年的作文題都包含了“過去與現在”的邏輯思辨。所以,要求考生在閱讀情境化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等思維活動,提煉出抽象主旨,這是檢測思辨能力的最佳手段。
二、 更重“情境任務”的應用能力
2018年全國Ⅱ卷關于“飛機彈痕”的作文題,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但還沒有明顯的“情境任務”方面的要求。而2019年全國Ⅱ卷作文題則變化顯著,更注重限制性和開放性的平衡,更注重作文情境化和現場感的設置,更強調交際情境的寫作,更凸顯語文的應用性。真正落實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對命題的要求:以情境任務作為試題主要載體,讓學生在個人體驗、社會生活和學科認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學習任務,以呈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多樣化表現。
2019年全國Ⅱ卷作文,情境具體,任務典型,指令要求明確:
任務指令1:主題定位——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任務指令2:角色定位——我;
任務指令3:對象定位——青年學生、家人、同學、功勛人物;
任務指令4:內容定位——青春接棒,強國有我;
任務指令5:素養定位——聚合與發散的邏輯思辨能力;
任務指令6:文體定位——書信、演講稿、觀后感;
任務指令7:境界定位——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