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裝備制造業,在工業技術持續和高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漸漸顯現,成為了工業產業經濟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影響了中國工業發展的方向,同時也為其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裝備制造業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嵌入全球價值鏈體系,其嵌入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從側面反映了國家經濟增長和區域性經濟提高的發展水平,同時也決定了國家經濟的未來,為其奠定發展基礎,指明發展方向,構建發展的潛力源泉。江蘇省裝備制造業一直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領頭羊,因此,深入探討和研究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現狀,對于當下產業升級和國民經濟發展和制定長遠的戰略方針,都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分析其發展現狀及其發展方向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本文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狀態,探尋了其發展的方向,為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快速提升,穩步發展,全面地嵌入全球價值鏈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全球價值鏈
一、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
江蘇省作為全國GDP排名第二、裝備制造業排名第一的經濟發展大省,因為歷史發展造成的不同文化積淀、人文風俗,自然資源分布帶來物產特色差異等不同因素,造成了以長江為分界線,南、北方地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產業結構層次差異化也十分顯著。參照省科技廳和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分布極為不均衡,蘇南及沿江地區高度集中分布模式凸顯,據2017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統計數據顯示,江蘇南部五市總產值37361.09億元,占比全省55%;江蘇中部三市總產值17170.38億元,占比全省25%;江蘇北部五市總產值則較少,僅為13332.27億元,占比全省20%。
各地區為了追求經濟快速發展,致使產業結構同素化現象形成,各產業發展形態和趨勢高度相似。雖短期內成效顯著,長期來看,產業結構相似度高,創新能力缺乏,企業間競爭加劇,上下游企業鏈條缺失,出現了資源配置斷層,效率低下,經濟發展乏力的局面。江蘇省作為全國文教大省、經濟發展大省,省內南北文化、經濟、交通狀況差異明顯。各地區應充分調研和考察,準確評估自身產業構架的現況及經濟發展狀況,找出各地區獨特的發展優勢產業,避免造成區域產業構架“同素化”、“低產業化”現象。充分發揮“差異化”優勢,尋找“藍?!?,努力形成省內高,中,低端產業一條龍,各地區協調發展的局面。江蘇省作為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名校云集、人才輩出。同樣,作為經濟發展大省,是長江經濟帶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水、陸、空運輸業高度發達,便利;物資豐富;人口密集,從理論上,應充分發揮自身人才、技術、資本和交通等方面的優勢,大力構建金融資本和高科技相結合的高密度,高集中性高新技術產業,加速各地區交流,合作和產業構架的快速升級;在現實意義上,江蘇省裝備制造業不僅在江蘇省工業中具有至關重要的環節,同時,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第一大省,一直都是全國裝備制造業革故鼎新的領頭羊,也是重要的生產基地。因此,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不僅能夠推動江蘇省工業高效,持續快速發展,同時也對中國國民經濟和工業產業經濟均衡,優質,健康發展和繁榮起到了引領作用。
江蘇省自古文教昌盛,農業興旺,是著名的江南魚米之鄉,經濟發展一直名列全國前茅。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和上海、浙江共同組成了“長三角”,連同“珠三角”地區共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核心地帶和工業基地,引領我國工業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的同時也擔負著突破和創新的重任。經歷了不斷的努力和發展,江蘇省的裝備制造業工業體系逐步完善,能力顯著提升,門類較為齊全、技術水平較高的局面已經形成。裝備制造業對江蘇省工業產業經濟發展,乃至全面經濟快速提升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來,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強勁有力的發展勢頭,推動其成為全省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驅動了江蘇省經濟高速增長,也帶動了國民經濟提升和加速整個產業的結構的演變。
2017年江蘇省裝備制造業持續快速增長,產值達67863 億元,與歷史同期相比增幅達14%;出口交貨值達12485億元,較歷史同期增幅11%。智能裝備制造業總產值達2萬億元,占比達到28.2%;新興材料工業總產值1.8萬億元,占比27.4%;電子、通訊設備制造業產值1.4億元,占比21.6%;醫藥制造業5千億元,占比7%;儀器、儀表制造業4千億元,占5.8%;新能源制造業產值1.8萬億元,占比5%;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產值3千億元,占比4%;航空航天制造業產值400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的0.6%;江蘇省裝備制造業憑借著豐厚的工業基礎,正確的指導方針,穩健高效的發展步伐,前瞻性的戰略規劃等一系列綜合策略的引領,占據著全國工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位置。
二、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性
裝備制造業作為制造業乃至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中流砥柱,是衡量一國綜合實力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迄今為止學術界仍沒有對裝備制造業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概念),也沒能對這一行業做出明確的界定。大家普遍認為,裝備制造業是“生產機器的機器制造業”,也就是“為國民工業化生產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的工業的總稱”。雖然裝備制造業按照要素密集度理論進行界定,其屬于科技高密集型產業。但是,裝備制造業對于資本投入,人才應用和綜合勞動力的輸入同樣有著極大的需求。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3月的國務院會議上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方案,明確打造裝備制造業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主戰場的遠景規劃。在2016年4月,李克強總理制定了“標準化”“規范化”的中國制造業推進方針,明確了裝備制造業的重要位置。江蘇省把裝備制造業確定為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對省內投資數額、技術水平、就業數量的拉動效果都極為明顯,是外貿出口的中堅力量,其出口增減被視為江蘇省貿易結構是否優化的重要依據之一。為江蘇省實現由制造規?;l展轉向深度化,精銳化發展升級提供推動力、注入強心劑。
隨著中國通訊建設逐步完備,物流運輸業轉型升級完成,物聯網,云計算技術趨于成熟,打破生產過程中地域限制的束縛也成了必然的結果。公司與公司間,公司部門間的積聚與分散有了更多的考量要素,市場營銷方向、人力資源配置、原料產地優化、咨詢信息發散等更趨向于專業化,集中化。因此,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以下簡稱GVC)理論構建成型。價值鏈分工協作的方式和資源配置法則,讓傳統分工因時間延遲,地域封閉的壁壘不復存在??萍既瞬殴蚕怼①Y本配置優化、土地使用乃至勞動力配備等關鍵性生產要素得到合理化,高效化,優質化分配。將價值鏈協作,分工深入到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可以拆解的各個環節,形成可拆解和流動的價值鏈體系。GVC視角對產業鏈條的細致、專業的分析,讓其成為觀察價值鏈分工協作各環節不可或缺的工具。GVC視角帶來的分工協作催發了非同素性密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備,有效推進了行業優化,提升了資本產出效率。
Gereffi(1999)認為發展中國家需要通過參與并融入GVC才能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因為在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能夠學習到發達國家高系統化的管理法則、完備經濟體系架構、超前技術發展規劃等。積累經驗后,才能不斷培養創新力,構建和實現自身產業架構體系完善。然而,GVC雖然給中國帶來機遇和利益,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穩健成長,促使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形成。但是,GVC也給中國帶來了產業空心化、自有品牌喪失等風險和挑戰。融入GVC,參與世界分工,將不得不面臨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的壓力、發展中國家人工成本低的競爭。中國市場的對外開放、部分產業高投入低產出、中國參與價值鏈升級“瓶頸”、外國資本對核心產業的絕對控制等等不確定因素。中國企業面對這些新的難題,如何全面(逐步)融入GVC,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智造”,不斷提升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在GVC中的地位,即關系到我國制定對外開放政策和產業政策,又關系著一國能否在這個過程中趨利避害,逐步實現自我價值鏈提升和優化。
三、江蘇省制造業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現狀
裝備制造業因自身具備多種集群方式,形成了完整的價值鏈體系。裝備制造業生產最簡單價值鏈閉環系統包含了: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營銷與回收處理一系列重要環節。這條價值鏈各節點上多企業參與并相互合作,形成了縱橫交錯且完整的關系網絡,這樣就構建了裝備制造業集群的價值鏈基礎。但是,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裝備制造業融入世界一體化也成了必然的結果。因此,裝備制造業集群也必然受到其他相關聯價值鏈的影響。裝備制造業集群價值鏈不可避免的與全球價值鏈中各承載環節產生價值鏈間的非同素化交換,裝備制造業價值鏈的閉環系統也就隨之消散,一條交流,置換的共生性價值鏈條形成。一方面全球價值鏈高速發展的推動力對裝備制造業集群每個節點都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作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裝備制造業集群的發展也對全球價值鏈的升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同一價值鏈中,因各環節分工不同,也決定了不同的行業價值。生產制造環節因低門檻、高勞動密集性、易模仿的特性,只能獲得較低的價值。而技術研發、市場銷售等環節的獨特性、高科技和發散性則讓其在整個鏈條中占有更高的價值地位。這也是全球價值鏈中價值的流動具有方向性的重要體現。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因起步較晚,進入全球價值鏈體系的時間尚短,在鏈條間的互動中,仍處于中低端的加工制造階段。在自動化生產體系發展規劃,高精尖及原生性技術研發、產品價值深度沉淀,品牌形象樹立,終極市場開拓等方面,都受到了跨國企業,國際大買主的限制,從而被低評估和鎖定。這也加劇了轉型中面臨的挑戰,加大了全面提升的難度。江蘇省制造業登攀全球價值鏈更高峰的目標也更加任重而道遠。
全球價值鏈的連續性和離散性特性,使其整體化構架形成的同時,各環節又個體型分布。各環節分別承擔著自己在國際分工中的角色,其地域分布具有高度的集中性特征。因此,正因為江蘇省裝備制造業處于發展初期這一特點,造就了他國際分工低端化的局面。面對這一困局,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積極搭建健康的外部關系網絡,打破市場壁壘的不利影響。內部不斷摸索,模仿和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和先進技術,積極突破,勇于創新,大刀闊斧地進行結構調整以期實現更快的轉型升級。這也讓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有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不僅為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的再次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同時,也為江蘇省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更促使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的更高環節的推進。隨著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份額的逐步增加,嵌入體系程度不斷深化,擺脫高投入低產出的低端產業架構,升級轉型的需求,快速提升的要求更加迫在眉睫。但研發投入,勞動力成本,外資注入力度,資源環境消耗等因素嚴重制約了江蘇省制造業集群的轉型升級。
四、全球價值鏈一體化加速江蘇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裝備制造業作為江蘇省經濟命脈的重要工業基礎,實現其短、平、快的轉型升級一直都是江蘇省經濟發展及工業制造業騰飛的熱點、難點問題,裝備制造業升級主要由產業間的結構升級和產業內的效率升級兩部分組成。在全球價值鏈一體化的背景下,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首先要打破對上下游企業的依附,強化其對上下游產業的影響力,加大市場探索,提高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其次,江蘇省裝備制造業應尋求更高的發展戰略,增加在價值體系中的份額,爭取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雖然,全球價值鏈激烈的貿易競爭增加了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難度,但是,這種刺激作用也加速了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的腳步。同時,全球價值鏈帶來的巨大增值性市場也為江蘇省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面對處于價值鏈高端的發達經濟體先進的管理模式、嚴苛的作業要求、高超技術水平的壓力,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并沒有縮手縮腳,舉步不前,反而迎頭而上,直面挑戰,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升級,讓江蘇省裝備制造業和國際接軌中不斷學習和提升,從單純勞動密集型裝配產業集群到原發性研發商及專業品牌建設營銷商轉變。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帶來了大量的商業機遇,國際溝通、交流、合作,產業催發展,商貿帶動生產的良性循環也悄然形成。同時,江蘇省的招商引資策略轉型,人才培養、吸納、儲備,技術引入開發,資本融合高科技產業集群共同引進的新模式形成。這些都體現了江蘇省在吸引國際績優要素來促進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通過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深度參與,加快了江蘇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Hewings G.,SonisM.&GuoJ.The hollowing out process in the Chicago ecocomy[J].Geographical Analysis,1998,30(3):217-233.
[2]Hsu C. M.&Liu W. C. The role of Taiw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economy integration or hollowing-out?[J].The Journal of the Korean Economy,2004,5(2):207-231.
[3]綦良群,李興杰.2010.區域裝備制造業產業結構升級機理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5):138-147.
[4]張輝.2006.全球價值鏈動力機制與產業發展戰略[J].中國工業經濟(1):40-48.
[5]張海星,許芬.2008.遼寧裝備制造業競爭力評價與財政扶持政策[J].財經問題研究(10):106-111.
[6]周志春.2009.我國地區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測度與評價[J].經濟問題探索(8):8-13.
[7]林永建,余鑫星和陳俊蘭.2011.長三角兩省一市(蘇浙滬)裝備制造業現狀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9):18-24.
[8]羅天洪,熊中楷.2011.創新視角下重慶市裝備制造業競爭力提升機理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38-41.
作者簡介:許莉(1982.01- ),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講師,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