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藝
【摘 要】《黃連花開》是十堰市藝術劇院創作排演的大型現代鄖劇,筆者在劇中扮演了張龍一角,本文將從確定張龍在劇中的行當定位、張龍在劇中的人物性格特點、張龍在整個劇情中所起到的作用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探究在塑造戲曲角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黃連花開》;鄖劇;張龍;角色
中圖分類號:J82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5-0036-02
2017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正式將十堰市新創劇種鄖劇列入全國地方戲曲劇種名錄。這標志著十堰市繼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山二黃”這一老劇種之后,又擁有了一個年輕的新時代劇種——鄖劇。同年,十堰市藝術劇院創作排演了大型現代鄖劇《黃連花開》,這是根據竹溪縣豐溪鎮農民王大芝帶著公爹改嫁的真實事跡創作而成的。故事講述的是勤儉孝順的農村青年婦女黃蓮花,在26歲時丈夫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她一人照顧著年老多病的公爹和4歲的女兒,背負著給丈夫治療欠下的債務艱難度日,黃蓮花的能干和賢淑引來許多慕名追求者,但都被她“帶著公爹一起改嫁”的硬條件嚇退,最終山里男兒祥子愿意終身照顧公爹,用真情實意打動了黃蓮花,通過兩人共同的努力脫貧致富,最終喜結良緣走到一起,并得到村民的祝福,在當地傳為一段佳話。這是一部大孝大愛題材的正劇。
我在劇中扮演張龍一角,為了能很好地完成這一人物的塑造,在拿到劇本后我反反復復研讀劇本,將劇本從頭到尾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梳理了幾遍。我認為張龍這一角色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確定張龍在劇中的行當定位
根據劇本提示,張龍在劇中是一名商人(縣里一家貿易公司的小老板),依靠國家的政策,搶抓了一些致富的機遇,從中獲利而暴富。張龍處事圓滑世故,為人奸詐狡猾,具有傳統丑行的人物特點。
二、張龍在劇中的人物性格特點
張龍雖有財富卻高齡未娶,一是自我感覺良好,故而挑剔;二是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骨子里傳統的觀念根深蒂固;三是文化程度不高,自卑心理作祟。所以,張龍是一個喜歡裝腔作勢、刻板固執、挑剔、圓滑世故,又不失風趣詼諧的人。
三、張龍在整個劇情中所起到的作用
張龍在劇中的出場有著一定的情節設定,情節的背后也交代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恩格斯曾經說過:“人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現在他怎么做”。情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演員必須帶著他的任務(做什么)、目的(為什么)、方式(怎么做)來完成他在舞臺上的整體行動,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根據以上分析,張龍這一角色在我腦海中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張龍的初次亮相是表妹(蓮花的閨蜜)對蓮花的情況進行介紹后,欣然前往蓮花家田地里相親。對于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人物,這個亮相我反復進行琢磨,怎么樣才能讓這個人物在觀眾眼前一亮,而非嘩眾取寵?現代戲有別于傳統戲,妝容不能那么夸張那么有代表性,我就在張龍的語言上給予了一定的處理,利用說話結巴體現幽默的特點。穿戴花襯衣、大金鏈子、大金表,雙腿彎曲站立,一手叉腰、一手抹著自己油光的頭發,進而登臺亮相,與其他在地里務農的人的外表裝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給觀眾以視覺沖擊,瞬間增添了人物的形神氣韻。
當看到蓮花時,被對方姣好的容貌所吸引,為了引起蓮花的注意,根據劇本和導演的啟發,我在這場戲里設計了幾個小細節。一是當蓮花看到我時,我故意整理脖子上的大金鏈子和手指上的大金戒指,以此炫耀優越的物質條件,想以此打動蓮花,隨后的一段唱:
三大件,硬邦邦,
存款,汽車,和住房。
房不大,三層獨院十六間,
車不好,奧迪越野是八缸。
存款不多三百萬,
你過去就是老板娘。
進一步說明自己的“實力”,刻畫出這位小老板的虛榮賣弄和膚淺。二是在落座時我故意拿出一張紙巾鋪在石凳上,以顯示自己上等人的生活品質和有別于鄉里人的身份,突出了人物的“裝”,緊接著兩人大段對唱(“狗撕咬”,一種對唱技巧):
張 龍(唱):勸妹子莫鉆牛角尖,
會有誰愿接這麻煩。
幾個老人怎么處,
吃飯你先給誰端。
我養父母情理順,
岳父養著也當然。
他父母岳父都不是,
他與我是啥牽連。
蓮 花(唱):啥牽連,有牽連,
他是我家庭一成員。
生老病死我要管,
逝去的人兒心才安。
張 龍(唱):公爹送進養老院,
養老費用我擔承。
蓮 花(唱):有親人誰去養老院,
我怕那里不周全!
說明雙方各自的觀點。當聽到蓮花應允改嫁但必須帶上自己的老公爹時,張龍一方面接受不了蓮花的想法,一方面又不甘心就此罷休。三是當化肥店老板找到蓮花催債還錢時,我示意表妹只要蓮花愿意嫁給我,我便幫忙還債,于是化肥店老板、表妹蔡榮、我三人圍堵蓮花……張龍這個鄉里的小老板裝腔作勢、刻薄世故的人物特點躍然紙上,同時,也把故事的發展推向第一個高潮,取得了很好的舞臺效果。
鄖劇《黃連花開》中張龍一角雖然是一個普通的配角,但在反復排練的過程中我產生了越來越深刻的理解,所有的文學形象,只有通過演員的表演,即角色的行為、言談和內心活動,才能形成鮮活的舞臺形象。通過舞臺行動創造人物形象,演員既是藝術形象的核心又是藝術形象的直接體現者,我們塑造人物形象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人物的性格,演人物的性格就是表現人的思想,我們要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當中提煉出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創造典型,使不同人物具有鮮明的差異性。對于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戲曲表演程式。戲曲表演程式要為創造角色服務,戲曲表演程式是戲曲創造角色的基本手段,沒有程式就沒有戲曲表演,戲曲演員創造角色不能離開程式。戲曲表演程式是創造角色的前提條件,但如果不從主題思想、人物性格出發,而是單純地從程式出發,就會造成“形式主義”表演。
(二)藝術的功能是以情動人。“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演員不動情,觀眾無共鳴,演員要從感情上打動觀眾,就必須揭示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對角色進行深刻而細微的剖析,從而達到內外統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觀察人物,與各層群眾打成一片,積累生活素材。所以說,體驗生活是人物塑造不可或缺的基本環節。
(三)演員的舞臺節奏。演員在為自己的人物設計潛臺詞和內心獨白時,首先要注意把潛臺詞和內心獨白所指代的具體內容確定下來,讓人物性格得以沉淀,然后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經歷等等,在特定的表演時間內做到表演與舞臺節奏相吻合。
筆者以前參演了豫劇《濟公傳》,這是一部四本連臺戲,該劇主要講述了南宋高僧濟公的故事。濟公俗名李修緣,法號道濟,人稱“濟公活佛”。他游走天下,遇到種種不平之事,一路懲惡揚善、扶貧濟困、治病救人。在劇中我扮演的濟公,也屬于丑行,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一把破扇,腰挎酒葫蘆,外貌深入人心。曲劇傳統劇目《卷席筒》續集中我扮演蒼娃,蒼娃的母親害死后爹,嫁禍于他的嫂子,蒼娃為了救嫂嫂去投案自首,最終在行刑前哥嫂想辦法解救了蒼娃。蒼娃在劇中屬于丑行,為了塑造蒼娃善良、淳樸、可愛、正義的形象,我也是借鑒了很多傳統程式化的表演。山二黃新編劇目《娘子縣官》,講述的是在山高皇帝遠的古代某縣,新任縣令祝希仁奉旨查寶,路救九公子丫環秀姑,并初步查明寶物下落,為查找證據,祝縣令化裝成算命先生夜探九公子府,被九公子識破并押入私牢??h令娘子湯娘子急中生智,假扮縣令,巧施計謀,利用九公子管家曹管山貪酒好色之弱點,巧妙誘出寶物及縣令下落,并將貪寶賊人一網打盡,伸張正義,寶物還朝。我在劇中扮演的九公子,屬于二花臉,這類人物粗獷魯莽、狡詐殘暴,動作大開大合,性格特征鮮明。在該戲中,山二黃戲曲音樂的抒情功能展現得淋漓盡致。《娘子縣官》圍繞查寶、藏寶、誘寶、寶物還朝逐層展開,環環緊扣,險象環生。新任縣令祝希仁扮作算命先生夜探九公子府被識破押入私牢,尚在情理之中;縣官娘子湯娘子情急生智,巧施計謀,費盡周折,將貪寶賊人悉數歸案,卻在意料之外。《娘子縣官》劇中的唱腔設計將抒情與敘事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二者相得益彰,同時用戲曲音樂來渲染氣氛,體現了山二黃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該戲語音音調濃厚,雖然是新編劇目,但各個人物的行腔吐字等,均遵循山二黃音樂旋律起伏、板式變化的基本程式原則。語音聲韻都是以中州韻、湖廣音為基調。韻白帶有地方語音特色,采用了十堰地區普遍能夠接受的“鄖陽官話”為地方語音,形成了該劇特有的藝術風格。
多年的藝術生涯,眾多的人物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讓我在不斷的學習積累中尋找不同藝術的差異與相同點,并在各個行當中相互借鑒、融會貫通……回想過去所參演的傳統劇目,更多的是借用“四功五法”的表演技巧,去克隆同一類型的人物形象,很少去琢磨人物的內心戲。通過這次在劇目《黃連花開》中扮演張龍這一角色,讓我對人物的塑造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不僅僅是特定行當的技術體現,更多的是要展現豐富的人物情感和內心活動。
“戲比天大”,在戲曲的舞臺上,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認真地對待每一個角色,把握人物,把握劇情,把每個人物演真、演像、演活,是一個演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這不僅是人物成功登上舞臺的根基,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前提。
參考文獻:
[1]田恬.淺談戲劇表演的角色塑造[J].華章,2011,(4).
[2]郭俊霞.淺談戲曲演員的修養與角色創作[J].大觀,2016,(8).
[3]時新奇.淺談戲劇表演中的角色塑造[J].魅力中國,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