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冰

畫家孟臻先生和我是大學同學,我們受教于同一個藝術導師。在大學讀書時,他是一個文藝范十足的青年,除了畫畫,還鉆研文學,把自己的大學時光和青春年華沉浸在詩的生活里。畢業后,雖然與其見面的機會很少,但我們的聯系從未間斷。近二十年的歲月磨煉,他一直聽從內心的安排,追尋著小時候的夢想,用畫筆書寫著心靈足跡。要說該如何闡釋孟臻的藝術狀態,實屬不易。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多言不能守中,而簡略之言,不能盡其意,會多生誤識。自己學識淺陋,心生愧畏。只能淺談賞閱之后的所感所思,不免狹窄粗陋。所寫片言只語只當自己學習記之。
花鳥是孟臻先生作品表現的題材之一,其畫面唯美抒情,這是來自內心的一種高潔的理想,是其內心情感的外化,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潔靜自珍的品質,猶如辛棄疾詞云:“千古離騷文物,芳至今,猶未歇。都休問,但千杯快飲,露花翻葉。”
孟臻先生的山水作品師古人,更師造化。他時常內省,悟筆墨之法,得自然之靈氣;閱他鄉之水,善剪妙裁,歸而臥游。雖有貌,而非形似,得于自然之神韻,故其畫面出之靈秀,亦有莊子的空靈、曠無之妙遇。當他把一幅幅作品展現出來,我情不自禁縱情于他所繪的山水之間,跡簡而意境悠然,所繪之景物純凈、空寂。孟臻先生內心已超越物像本身所容納的美,他借景寫意,以平和心態感應萬物,“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如《周易·系辭傳》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
孟臻的作品是詩的世界,畫中飄出的詩文之氣息,是靜謐心靈的觀照。他在尋求自己的藝術自然呈現,在儀態萬千的山川草木、云煙霧海之中意態閑適。所畫景象不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都是象征著自己稟賦的詩心,寧靜蘊涵著博大精微。憑借著心境的通悟達到幽情思遠、物我交融。如冠九《都轉心庵詞》序云:“清馨出塵,妙香遠聞,參凈因也。鳥鳴珠箔,群花自落,超圓覺也。”
雖國畫本質為傳統之物,孟臻先生仍從當代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中國傳統精神,以自己的藝術體驗去呈現個體的文化狀態,以自己潔凈的心境立于喧囂世俗的環境之中,在自性、自省中觀照一切。此為我所受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