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翔
【摘 要】本文從知識獲取、課程內容和課程性質三個角度對爵士鼓線上課程的現狀進行陳述。針對系統化和碎片化兩種不同性質的課程,從課程定位和教學效能進行比較,并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習者給出課程選擇以及爵士鼓學習的部分建議。
【關鍵詞】爵士鼓;線上教育;爵士鼓課程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5-0106-02
一、爵士鼓線上課程現狀
信息技術的發達,使得爵士鼓的知識體系和課程結構呈現全球化、多元化的趨勢。從知識獲取來看,在信息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國內的學習者的知識來源一是老師的口頭傳授,二是有限的書本教材和錄音帶。如今的爵士鼓學習資料非常容易獲得,很容易找到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大師的演奏教學視頻。同時線上教育在個人所接受的教育總和中所占比例是逐年增加的。一開始只是單純地觀看一些演奏視頻作為拓展和欣賞,最后網絡成了主要知識獲取渠道,尤其對于沒有固定時間在線下跟老師學習的爵士鼓學習者來說。
從課程內容來看,出現了內容化和游戲化的兩種偏向。游戲化即將爵士鼓課程內容的承載方式由傳統樂譜和教師演示轉化為游戲、動圖、動畫等,如將不同的音符替換成更易吸引兒童的符號,如水果等,將練習曲目換成兒童歌曲等,以此來解決幼齡兒童在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興致不高等問題。
從課程性質來看,一是以純粹的線上課程為核心,免費的線上課程促進付費課程銷售的同時,也可以帶動爵士鼓周邊產品的銷售作為盈利點。這類課程多是模塊化的、系統化的。二是以線下消費為核心,線上課程更多作為一種推廣手段而存在,以此促進互聯網流量向線下消費轉化,以此為盈利點。這一類的課程多是碎片化的,課程之間多是獨立的、缺乏聯系的。
教育定位的不同直接決定了教育內容的區別。雖然課程所涉及的爵士鼓知識在客觀上是相同的,但教學過程中不同的表現方式也決定了學習者對于課程的最大接受程度和該課程所能發揮的最大效能。系統化、模塊化的課程更好地遵守了知識的整體結構和邏輯,而碎片化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爵士鼓學習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二、系統化和碎片化爵士鼓線上課程的對比
系統化、模塊化課程基于自身教學平臺的完整搭建,具有專業性和可操控性。視頻長度的不受限制使得知識的整體性和機構性得到了充分保證。系統性的線上課程不是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就可以完成的,課程設計、硬件設施、平臺的選擇或搭建、課程的更新與銷售等多方面制約著一個教學體系的建構,整體的持久運營還需要多方面專業人員的協作。
以著名爵士鼓線上教育機構“Drumeo”為例,該平臺有付費課程和免費課程,可供不同階段的鼓手學習。也會邀請各個國家的鼓手做不同主題的分享,每一期視頻圍繞主題由淺入深,內容層次分明、結構清晰。Drumeo將課程分為了10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清晰且不同。LEVEL 1的主題是Getting? Started On The Drums,這一階段作為整個爵士鼓學習的基礎,主要學習鼓的擺設、鼓棒的握法和演奏兩首曲目以及耳朵所聽到的簡單音樂。LEVEL 5的主題是Rhythimc Groupings & Improvisation,這一階段將學習一些新的律動風格,對四肢的獨立性與協調性進行開發,學會在鼓上進行Solo和拓展,這一階段重在理解和創造。而LEVEL 10 則是Go Anywhere On The Drums,即隨心所欲地在鼓上演奏,主要進一步地細化各種節奏,各種奇數與復合節奏的概念。所以僅從教學階段的劃分和階段目標的設置就足以證明,這一類的線上爵士鼓教學在保證了完整知識結構的前提下,還拓寬了學習者的知識范圍,使學習者可以在一個專業的學習網站上學習到不同大師的理念和技巧。
碎片化課程很大一部分以短視頻的方式呈現。以抖音短視頻平臺為例,各類的教學視頻數量龐大,其中一部分是以吸引線下付費學習和相關產品銷售的機構或個人賬號(另一部分純為個人日常的練習分享,幾乎不涉及盈利)。此類教學在短視頻平臺上的教學內容呈現兩個特點。一,緊跟時下流行曲目進行演奏和教學,特指抖音某一段時間內使用頻率最高的音樂。二,偏重吸人眼球的演奏教學視頻,例如某一段時期內線性(linear)的練習和轉鼓棒的教學視頻最為常見。
為什么轉鼓棒的教學視頻這么多呢?是因為較強的觀賞性。為什么線性(linear)的教學也這么多呢?一是因為較強的觀賞性。二是抓住了大部分初學者的痛點。很多爵士鼓的學習者在初學階段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應該如何加花?”,而線性練習對鼓手solo和加花有著巨大實用價值。三是網絡媒體的發達使得更多國外鼓手的演奏視頻被發現,尤其是黑人鼓手的一些gospel風格的演奏視頻,引起了大家對linear的強烈興趣。所以linear教學視頻才能占據較高的比例。但linear的練習對于初學者來說有很大的難度,過早地練習linear同樣也是違背學習規律的。linear是把一組音符分配到四肢擊打不同聲部,且每一個音符位置只擊打一個聲部,手腳的協調是第一要素,時值準確是第二要素。試問初學者在四肢機能訓練還不足,且僅用雙手的時值都還不夠準確的情況下,將時值分配到四肢是不是有點急于求成呢?即便花上幾個月練會了一條linear的樂句,但能否用于音樂中又有待商榷。
所以根據系統化和碎片化課程的定位與特點可知,系統化課程的知識結構是完整的,需要學習者投入相對較多的金錢、時間和精力。而碎片化課程則相反,但前期對于學習者興趣的激發,碎片化的課程更易帶給學習者一定的成就感,即短時間低投入便可學會一些簡單歌曲的演奏,相比系統化課程前期的枯燥更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
三、關于爵士鼓線上課程選擇的建議
第一,如果有長期的學習計劃且條件允許,線下與優秀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學習是遠勝于線上課程的。即便學習者本身的定位屬于短期的興趣培養,而非專業系統的長期學習,線下課程可以與老師面對面交流,以及更好地感受爵士鼓演奏的魅力。爵士鼓各個聲部的不同音色和整體律動在線下也能更好地體驗。
第二,明確自身學習動機并制定相應計劃。奧蘇伯爾將所有的學習動機分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也就是說有人以追求更精湛的爵士鼓演奏技術為驅動力,有人以提升社會地位和贏得尊重為驅動力,也有人以獲得他人贊許肯定為驅動力。明確自己學習爵士鼓的目標以及可以為達成這個目標所付出的金錢、時間和精力是多少。
第三,如果選擇系統化的課程,那么首先需要明確該課程的受眾,如果一門課程號稱適合各個水平階段的人群來學習,這樣的課程是缺乏針對性的,對于具有一定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或許有查漏補缺的作用,但對于沒有基礎的學習者來說,顯然是無法理解這門課程內容的。初學者在有一定基本功后,通常都是從rock風格開始學習,再逐步接觸R&B、Funk、Bossa Nova、Swing等風格學習。其次需要看這門課程的內在配套教學資源是否齊全,如果一門課程中除了老師的講解演示之外沒有相應的練習伴奏或者曲譜,那學習者對該課程的理解肯定也是不夠透徹的。
第四,如果受各種條件的制約而只能選擇碎片化的學習方式,那么在碎片化的學習過程中,自身逐步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是至關重要的。選擇符合自身已有認知水平的課程才是最有價值的。過早地接觸一些大師課程、進階技巧課程收獲往往是最小的。如在圍繞十六分音符的運用這一主題進行學習、練習的時候,首先應該去學習用雙手在鼓上的演奏,這一階段不用加入镲片的擊打或者雙腳的擊打。等到雙手對每個鼓的位置都非常熟練后,再加入底鼓在一個固定位置,然后嘗試加入镲片等變化。如果剛掌握雙手的十六分音符,就開始練習手腳配合的十六分音符,顯然也是不合適的。同樣如果搖滾的律動還沒有理解、掌握,就開始學習爵士的律動也是不符合規律的。所以針對碎片化的爵士鼓學習,需要做到最大量的碎片知識的整理與歸納,最好是按照不同的風格有目的性地篩選碎片化課程然后集中學習。
參考文獻:
[1]張爨轠.爵士鼓普及教育的幾大特征[J].樂器,2011,(01):76-78.
[2]張建鋼.淺談小鼓與爵士鼓基礎教學理念[J].大舞臺,2012,(08):20-21.
[3]王仲才.社會音樂教育的功能與定位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4]楊帥兵.“互聯網+”音樂培訓新路徑的探討[J].北方音樂,2017,37(0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