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雪
【摘 要】兒童舞蹈是由兒童表演或體現兒童生活的舞蹈,是對兒童進行德、智、體、美、勞綜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兒童舞蹈作品大多形象直觀,易于兒童理解和接受,對兒童的身體素質、情感、審美、注意力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兒童身心的健康。所以在進行兒童舞蹈的創編時,創編者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還應掌握兒童舞蹈的特點,滿足兒童的成長需求,以促進兒童多方面發展。
【關鍵詞】兒童;兒童舞蹈;創編
中圖分類號:J704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5-0112-02
一、兒童舞蹈的特點
(一)童趣性
童真是兒童的快樂之源,童趣是兒童的創作之本。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充滿趣味。例如兒童舞蹈《影子》中有做游戲的動作,孩子們雙臂展開、五指張開模仿老鷹抓小雞的動作,這一動作就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做的游戲里面的動作。愛做游戲是孩子們的顯著特點,兒童舞蹈就是高級游戲,是帶有教育意義的游戲,而游戲的核心就是童趣。兒童舞蹈的童趣性不僅體現在動作語匯上,還體現在音樂的選擇上。音樂的童趣性表現在舞蹈表演中,背景音樂影響著表演者的肢體動作、舞蹈的段落層次,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如兒童舞蹈《上學了》,選用了歡快輕盈的音樂加上鼓點的配合,并伴有“今天我要上學了,我要上學了,背起我的小書包,穿上新校服,今天我要上學了,我要上學了……”童聲的融入,使舞蹈更加富有趣味性,讓孩子們感受到上學的快樂,對校園生活充滿期待。所以創編者要保持一顆童真的心,在作品的多個方面突出童趣性,才能真正體現出兒童舞蹈的意義,才能創編出積極向上的、富有童趣性的兒童舞蹈作品。
(二)重復性
兒童舞蹈的表演者受到年齡、生長發育等條件的限制。對兒童來講,過于復雜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因而舞蹈動作的重復性是兒童舞蹈的顯著特點。例如《拍拍手》以“拍手”作為主題動作,在拍手的基礎上加以節奏、隊形的變換?!芭氖帧边@一動作簡單且重復性較高,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的記憶,以展現出統一整齊的舞蹈效果。兒童舞蹈的重復性不僅便于兒童記憶,還可以起到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例如《奔跑吧企鵝》中,大量出現了雙腳呈四十五度交替向前踢,雙臂大幅度上下擺動的動作,這一動作重復出現多次,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意在通過企鵝首領教育獲得小魚的企鵝不要偷懶,不要放棄奔跑,并引領其他小企鵝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食物,不要想著去拿他人的食物,從而告訴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要獨立自主,在獲得了某樣物品時,不要驕傲,不能因為一時的獲利,就放棄學習、放棄奔跑,不斷地努力才能在奔跑中成長,突出了“奔跑吧”一詞,還可以加深觀者對舞蹈作品的印象。作為創編者,需要了解孩子們的身體、心理特點,創編出符合孩子們年齡特點的動作,這不僅便于孩子們記憶,還可以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三)直觀性
兒童正處于發育階段,大腦神經系統尚未成熟,思維基本上是形象和具體的,抽象的內容他們往往不能理解,所以兒童舞蹈具有直觀性。例如兒童舞蹈《時針時針快快跑》中運用了大量的以時鐘為原型的主題性動作,孩子們用手臂的轉動模仿時針的走動,用雙臂抱圓、左右晃動、身體呈九十度前傾來表現鐘擺的晃動,直觀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緊扣主題,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要珍惜時間、要做時間的主人這一含義。例如兒童舞蹈《小小茉莉花》,孩子們五指并攏,手腕相對,雙手呈90度展開,做出“花”的手勢。在隊形設計上,也大量運用了圓圈、階梯式的隊形,來表現整朵“花”的形態和花團錦簇的景象。在服飾上,更是直接地選用了花朵頭飾和帶有綠色花瓣的裙子,直觀地讓孩子們了解自己所表現的是一朵茉莉花,貼合主題,使觀者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創編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所以直觀性不僅體現在動作語匯上,還體現在隊形、服飾等多個方面。作為創編者,在創編兒童舞蹈作品時,不僅要使觀者明白創編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還要使孩子們直觀地理解自己所表演的舞蹈的含義,如此,才會使兒童舞蹈作品更加具有直觀性的特點。
(四)節奏性
兒童舞蹈音樂的內容和情緒要符合舞蹈作品的要求,其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節奏性,且旋律簡單易學,重復樂句較多。在兒童進行舞蹈表演時,節奏鮮明的音樂可以使兒童對音樂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兒童的節奏感。例如舞蹈《我家的大白鵝》,整個作品音樂幽默、歡快,具有很強的節奏性,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舞蹈主題,同時也契合了兒童的內心世界,容易引起兒童的共鳴,可以使兒童在記憶舞蹈動作時更加方便。例如兒童舞蹈《音符跳起來》,整個作品選用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但是每一種音樂都風格顯著、節奏鮮明,孩子們可以清楚地在音樂的節奏中進行動作變換,當音樂舒緩時,孩子們的動作為大幅度長線條的動作,當音樂歡快時,孩子們的動作又變為小幅度短頻率的動作,就像一只小音符隨著音樂舞動。創編者在選擇音樂時,需注意音樂要節奏鮮明,具有律動感,旋律易記,要能夠吸引兒童,激發兒童對舞蹈的興趣。
二、兒童舞蹈的創編方式
(一)從生活中尋找題材
題材的選擇是創編兒童舞蹈作品的重要環節,題材的好壞對兒童舞蹈作品的品質、教育影響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俗話說:“選材得當,成功一半”。
兒童舞蹈創編的源泉是兒童多姿多彩的生活,創編者在兒童舞蹈創編時應當多從兒童生活中選材,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兒童對舞蹈的興趣,還可以使孩子們在舞蹈中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例如兒童舞蹈《我是一只流浪貓》便是從生活中取材的,該舞蹈講述的是流浪貓在生活中即使沒有家,風餐露宿,但是身邊卻有朋友的陪伴;即使生活會遭遇不測,但是仍然保持對生活的希望。該作品在題材的選擇上,以生活中常見的流浪貓作為題材,這既是孩子們身邊經??吹降氖挛?,同時又呼吁了孩子們要對流浪貓進行保護,不去傷害流浪貓。題材新穎,教育性強,有利于促使孩子們保持愛心和同情心。
再如兒童舞蹈作品《泳氣》,同樣從生活中取材,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在同伴的鼓勵下,從懼怕游泳到暢享游泳的故事。該題材既貼合了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又用舞蹈的形式告訴了孩子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困難,要敢于嘗試,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兒童舞蹈在題材的選擇上要貼近兒童生活,才容易被兒童所接納,這樣兒童在舞蹈的表演中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表達的深層含義與情感。
(二)立意滿足兒童成長需求
對于兒童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釋放天性。兒童舞蹈創編中所蘊含的深層次教育意義便是對時代發展下社會精神的積極反映。創編者在創編時,應該注意舞蹈的立意要滿足兒童的成長需求,要通過舞蹈的方式,教會孩子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從而學到知識,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舞蹈作品《我是一只流浪貓》選擇從流浪貓的視角表現流浪貓的生活狀態,真實地再現了這些流浪貓沒有家、只能在外面的世界到處流浪的場景,它們隨時面臨著餓死、凍死、被車壓死的危險,向人們傳遞了要關愛生命的主題,要關愛每一個與我們一同生活的人。該作品立意簡單直接,雖然反映了現實的社會問題,但孩子們可以直觀地理解舞蹈所表達的主題和思想內容。
例如兒童舞蹈《毛毛蟲》,整個故事讓孩子們明白了毛毛蟲的蛻變過程,在毛毛蟲的蛻變過程中,總有一只毛毛蟲與其他毛毛蟲不一樣,它被排斥、被嘲笑,但是它沒有放棄,不斷堅持,最后卻變成了最鮮艷、最美麗的蝴蝶,就好像在生活中,也會有不出眾、被忽視的孩子,但不要灰心,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最美麗的蝴蝶。
例如《粒粒盤中餐》,通過舞蹈展現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主題,在舞蹈中教育孩子們不要浪費糧食,同時也向所有人傳遞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兒童舞蹈的立意應當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兒童要能夠通過舞蹈表演,在舞蹈中學到知識,領會到思想美德,豐富自身的知識面,從而激發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三)優化舞蹈結構
在創編兒童舞蹈時,首先結構要服從于作品主題的需要,其次結構要完整、和諧、統一,最后結構要適應不同體裁的需要。當我們在創編兒童舞蹈作品時,應當保證其合理性,并且要具有明顯的結構特點,這樣才能使兒童在表演時對不同段落的內容產生不同的情感表達,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作品內容。
創編者應運用情緒和情節的搭配構建舞蹈作品的結構,例如《泳氣》分為四段——開頭、發展、高潮、結束。不同的段落對應著不同的情緒特征,第一段描述了女孩不敢下水,在跳水臺上的恐懼;第二段體現了女孩看到伙伴們在水下暢游時的羨慕,但內心還是害怕;第三段突出了女孩在同伴的鼓勵下走下泳池的歡快之情,把作品推向高潮;第四段講述了小女孩終于勇敢跳下跳水臺,小伙伴們一同為她的勇氣感到開心。情節發展合理清晰,結構明確,在方便孩子們理解作品的同時,讓觀眾一目了然。
例如兒童舞蹈《陪伴》,分為三段,開頭伴隨女孩的一句“小熊小熊,爸爸媽媽為什么每天都那么忙啊?”展開,女孩把小熊們幻想成爸爸媽媽在她身邊陪她嬉戲玩耍;第二段玻璃的破碎聲打破了女孩的幻想,爸爸媽媽還是沒有回來,她難過失落;第三段女孩重新轉動小熊們,小熊們又“活”了起來,同時伴隨著一句“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結束,首尾呼應。整個作品結構完整流暢,能夠清晰地通過作品反映現實問題,警醒父母應該重視對孩子的陪伴。
所以在創編時,創編者應當確保結構合理,讓情緒到了頂點再爆發,這樣才會被觀眾所接納,使觀眾產生共鳴。情節發展也應當要合理清晰,不能影響作品的整體結構。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創編兒童舞蹈時,創編者應當用心去感受孩子們的內心情感,用眼睛去發現孩子們的生活細節,用耳朵去聆聽孩子們的心聲,這樣才能創編出孩子感興趣并具有教育性的兒童舞蹈作品。目前的兒童舞蹈創編中,很多兒童舞蹈逐漸被商業化,盲目地追求比賽、考級,加入了許多不適合兒童的技巧性動作,兒童舞蹈的選材也出現“成人化”等特點,這樣不僅會給兒童帶來身體上的損傷,還會使兒童逐漸失去對舞蹈的興趣。所以作為創編者,首先要將心態兒童化,去感知兒童的生活,再去了解兒童舞蹈的特點,抓住兒童的身心特征和成長需求,最后通過舞蹈這門藝術促進兒童的成長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樸永光.舞蹈文化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2]易思含.兒童舞蹈創編的問題及思考[J].大眾文藝,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