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摘要:農業生產受到影響最多的是氣象災害,惡劣的天氣和人為因素都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我們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卻能通過天氣預報來盡可能的降低天氣災害對農業的影響。筆者通過探討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分析了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關鍵詞:氣象服務;農業;防災防害;問題;對策
1引言
步人21世紀,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其中就包含了氣象監控技術。氣象服務于各行各業,為人們的生.活出行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根據氣象預報,人們可以隨時查詢天氣,并針對災害天氣做好預防工作。在農業生產中,氣象服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農業的防災防害具有顯著的幫助。
2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2.1農業氣候查詢
農業生產受到天氣的影響較大。在風調雨順的季節,農作物產量將更高。相反,如果遇到洪澇、霜凍、千旱等災害,也會對減少農作物的產量,在一些大型災難面前,人們總是無力可施,甚至可能導致顆粒無收。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氣象服務作為一門科學技術出現在了人們生活中,并廣泛的為人們的生活所使用。無論是從手機APP、網頁,還是自媒體都可以查詢預報預警信息。根據天氣預報,農民能夠針對災害性天氣為農作物制定保護措施,以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2農業災害查詢
在過去人們憑借肉眼觀測天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氣象預測的手段更加專業、更加精準。如現代化的天氣部門中大多會使用多普勒天氣雷達,能夠對臨近天氣變化進行實時的關注。當然,在一些大型災害面前,人們也不全是無計可施,如遇長期千旱天氣時,農民可以通過小范圍的人工增雨來緩解千旱對作物造成的損害,為農業生產的持續進行提供保障。
3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3.1基礎設施不完善
就目前來看,氣象觀測設備還能完成滿足需求。以區域性的氣象觀測站建設為例,包頭還未能在全市范圍內建設觀測區域,將氣象服務覆蓋到每個角落。因此,在未來,氣象服務部門需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能夠將氣象服務覆蓋到全市范圍內。當然,技術層面也是需要不斷提升的,要保障氣象信息預報的精準性,要能夠切實的為農業生產提供幫助。
3.2防災減災意識不足,
改革開放后,農民的綜合素質普遍得到了提升。然而,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是存在文化素質較低的農民。他們甚至不相信科學技術,類似拜神求雨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同時,農民缺少防災意識,不能提前考慮到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因此,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加強農民的文化程度也是有必要的。氣象服務部門需要加強氣象知識的宣傳,通過各種渠道將氣象信息服務和氣象知識普及到偏遠地區的農村角落,要引起農民對氣象災害的認識,從而提升民眾的防災能力。
4小結
氣象服務是科學時代下重要的產物,將氣象服務應用于農業生產活動中,能夠對自然災害進行預防,并且制定解決措施,從而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針對氣象服務基礎建設不完善和民眾防災減災意識薄弱的現狀,氣象服務部門不僅需要加強基礎建設、提升天氣預測技術能力,還需要為民眾科普氣象知識,從而發揮出氣象服務對農業生產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