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旭

2020年7月21日,蓬佩奧走進唐寧街10號準備會見英國首相鮑里斯。“五眼聯盟”需要在印太地區找到強有力的幫手。
最近,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在英國議會下院外交事務特別委員會主席牽頭的“中國研究小組”集會上積極表示,愿意受邀加入“五眼聯盟”。據稱,“五眼聯盟”將于8月底在澳大利亞舉行會議,并將邀請日本參加,有可能朝著擴容到“六眼聯盟”的方向發展。
“五眼聯盟”是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五個盎格魯—撒克遜系英語圈國家組成的情報聯盟,是惟一能幾乎監控全球的情報網絡組織,可溯源自英美在二戰期間依據《大西洋憲章》針對德日意而形成的情報合作協議。“五眼情報”有很高的信賴度,被譽為情報界的“黃金標準”。該組織一直具有很強的機密性,直到2010年英國公開部分文件后,“五眼聯盟”的存在才首次被公開證實。
二戰之后,基于不同的形勢和各異的針對目標,“五眼聯盟”主要經歷過三次調整。一是冷戰背景下以監視蘇聯及東歐衛星國為主要對象。1946年,在丘吉爾“鐵幕演說”的同一天,英美簽訂名為《英美通信情報協定》(UKUSA)的機密協定,奠定了聯盟基本框架。此后十年間,加拿大、挪威、丹麥、西德、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作為參與程度較低的第三方臨時加入,最后逐漸固定結成今天的“五眼聯盟”。成員國間也締結雙邊和多邊協議,與“五眼聯盟”構成復合情報體系,例如美加、美澳、美澳新之間的多個協議等。可以說,“五眼聯盟”事無巨細的監控助力西方贏得了冷戰。二是9.11事件后將注意力集中于反恐,并注重多樣信息的整合。三是在中國崛起和印太興起的背景下,盡管其仍主要針對俄羅斯和朝鮮,但核心目標已轉向中國。2013年斯諾登曝光的文件表明,“五眼聯盟”對中國的監控長期而全面,強調留意并“阻止”中國等國出現技術突破并由此獲得構成威脅的戰略軍事、經濟或政治優勢。2018年12月20日,“五眼聯盟”還采取過聯合行動,“指控”中國實施網絡攻擊。
盡管美國擁有全球性的監視能力,但聯盟的整體效應也依賴各國的地域性情報能力,互相補充。成員國各有主要負責的重點地區,美國是加勒比、中、俄、中東和非洲,英國是歐洲和俄羅斯西部,澳大利亞是南亞和東亞,加拿大是北極地區和南美洲,新西蘭是南太平洋和東南亞。此外各成員國優勢條件不同,在合作領域上主要分工也不同。如在太空領域,主要是美加英三國承擔對他國衛星部署、彈道導彈測試等的監控;在經濟領域,主要利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和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金融中心的便利性對被制裁國進行武器交易及非法商業活動情況監控。
合作內容主要包括信號情報、國防情報、人力情報、反間諜情報、反恐情報和情報評估等,其中信號情報合作是較為重要的合作內容。所謂信號情報,是指通過截獲來自不同設備的信號而收集的信息。“五眼聯盟”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情報首長會議。
“五眼聯盟”情報來源豐富,既截獲來自衛星、電話網絡和光纖電纜等基礎設施的私人通信,也通過監控大型科技公司的用戶數據記錄來收集信息。被“五眼聯盟”盯上的機構五花八門,包括聯合國組織、航空公司、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石油公司等;被盯上的人物既有政府要人、企業家,也有藝人。斯諾登曝光的文件表明,“五眼聯盟”的情報活動并不僅僅針對其他國家,也收集和儲存來自本國普通公民的通信記錄,并對伙伴國的公民進行互相監視。
近年來,“五眼聯盟”宣稱為應對中國崛起、俄羅斯復興、朝鮮核導和伊朗行動等重要課題,將升級聯盟框架,“五眼聯盟+1”的國際性協調工作不斷推進,出現過“八眼聯盟”“九眼聯盟”“十四眼聯盟”等與第三方進行的擴容性合作。其中,“五眼聯盟+法德日”的“八眼聯盟”被用于對付中國和俄羅斯;“五眼聯盟+法日韓”的“八眼聯盟”被用來分享有關朝鮮軍事活動的情報和監視朝鮮船只非法海上過駁行為;“九眼聯盟”為“五眼聯盟+丹麥、法國、荷蘭和挪威”;“十四眼聯盟”則為“九眼聯盟+德國、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其名稱為“歐洲高階信號情報”(SSEUR)。
目前“五眼聯盟”正圍繞產業鏈轉移、印太戰略等議題尋求廣泛合作,并尋求更堅實的集團性聯盟支持,新“五眼聯盟+”正在蠢蠢欲動。“五眼聯盟”認為中國在世界經濟廣泛領域中形成的主導地位已構成復雜挑戰。美國主張與中國脫鉤的中右翼議員催促“五眼聯盟”要包括日本在內。英國保守黨議員熱衷于建立一個可以與北京競爭的經濟聯盟,提出構建“五眼聯盟自由貿易區”。英國對曾經的盟友日本充滿期待。澳大利亞方面也表示,澳方長期呼吁“五眼聯盟”警惕中國威脅。2020年6月,“五眼聯盟”國防部長舉行視頻會議并強調加強印太合作,需要在印太地區找到強有力的幫手。
以隱秘情報合作為基礎的“五眼聯盟”正在升級成綜合安全和經濟等的多領域戰略性聯盟,并積極向日本擴容。2018年10月,“五眼聯盟”主導的“施里弗”演習首次邀請日本參加,提出的任務是在美國的宇宙通信設備被攻擊的情況下日本衛星系統如何實施支援。日本的加入表明其樂于支持“五眼聯盟+”的擴容。為更好地開展合作,日本與美英澳等都締結了信息保護等協定。
日本2013年制訂的首份《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強調要與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開展安全合作。與“五眼聯盟”緊密合作,是日本在“積極和平主義”口號下展開國際安全合作和利用“地球儀外交”尋求盟友、應對所謂“中國威脅”的雙重路線的縮影。安倍再次上臺后,在安全領域采取了一系列轉型舉措,為與“五眼聯盟”展開深度合作進一步創造了條件。2013年日本成立國家安全保障局,內設了與美英互通情報的熱線。2014年日本內閣會議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為情報共享的安全性提供保證;2018年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提出“多次元統合防衛力”新戰略;2019年日本《防衛白皮書》強調在太空、網絡、電磁頻譜領域加強安全能力。這些均與“五眼聯盟”的優先領域高度一致。種種情況表明,日本正在契合“五眼聯盟”的路線,側重在多邊的框架下戰略性應對中國崛起壓力和被美國“拋棄”的隱憂。
更重要的是,正在強化“戰略性自主”的日本還需要外部的力量來改變自身自戰后以來在國際情報界的落后狀態。通過在安全和經濟等關鍵領域以加入框架而非第三方參與的方式與“五眼聯盟”展開合作,既可以更好地實現對自己推出的“印太戰略”的主導,還可以完善其正在實施的“中國+1”的供應鏈多元化戰略,更可以利用更多的“工具”阻止中國構建獨立于美元經濟之外的“中國秩序”及其對日本利益帶來的沖擊。當前日本國內總體保守化的趨向和國民安全意識的逆向變化也減緩了其在與“五眼聯盟”合作上的阻力,戰后奉行的和平主義在安倍政府的戰略轉型中日漸暗淡無光。
盡管日本最終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英語圈的“五眼聯盟”接納還是個疑問,但日本會在充分利用美日同盟的同時,采取比以往更積極的國際安全舉措,迎合甚至加入“五眼聯盟”,努力實現日本的“大國夢”。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