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劉美紅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不同的方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這次危機、這場災難不應該只是惶恐,應該痛定思痛,理性反思,積極行動,主動改變,把這場疫情危機變成推進教育變革的機遇。
一、去除急功近利,回歸教育本真
教育理念沒有外化為具體行動,高掛墻上成擺設;課程建設不落實,教學改革流于形式;要考試的才教,不考試的就不教,重視考試科目弱化非考試科目,過分追求分數智育至上,只育分不育人;走過場的綜合實踐活動和作秀似的勞動教育……這些都是教育形式主義和急功近利的表現,背離了教育求真的本質和初心,嚴重影響了教育生態,嚴重制約了教育的良性發展。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所以,教育必須回歸生命、尊重規律、精耕細作、耐心等待。學校是教育的最基層組織,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必須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正確的教育行動。要構建健康良好的教育生態,就必須力戒形式主義、去除急功近利,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上好每一門課,開展好每一次活動,把教育理念落實到辦學的具體工作中,重視學校課程建設,結合學校實際因地制宜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建構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機制,回歸教育本真,讓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真正落實落地。
二、學習英雄人物,強化責任擔當
人的成長是在不斷觀察和模仿中開始的,英雄人物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楊絳先生曾說:“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很重要”。
最好的教育來自經歷與體驗,危機也是絕佳的教育契機。本次疫情中,那些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生命的醫務工作者,那些日夜堅守在防控一線的軍人和公安民警,那些為疫區提供服務的志愿者、公交車司機、超市售貨員和快遞員,那些奮戰在幕后為研制疫苗辛勤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讓孩子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像鐘南山、李文娟這樣的人,沖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用知識化解危機,用責任和擔當救國家于危難之中,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們才是社會的脊梁,他們才是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他們才是學習的榜樣。所以,疫情過后,我們一定要彌補榜樣教育的缺失,用英雄人物優秀品質和先進事跡去教育、感化和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從小立下報國志向,做有信仰有大愛有大義有專業的人。
三、加強生命教育,學會健康生活
病毒肆虐,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認識到了健康的可貴。可是,我們是否真正認識到造成這場災難的原因,是否為避免類似的危機做出了行動。病毒原本寄生在野生動物身上,與人類互不侵犯,正是由于人們肆意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導致病毒由動物傳給人類,然后人傳染人,造成災難,可以說我們每個人、整個社會都在為部分人類的無知和貪婪買單。
地球上每個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所有的生物共同構成了自然界的平衡系統。這個平衡系統一旦被破壞,要重新回歸穩定一定會付出更大的代價。要避免類似危機再次出現,我們必須敬畏自然、愛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所有的動物植物和諧相處,堅決不獵殺食用野生動物。加強生命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主體,遵循生命規律,為每個生命創設生動活潑、充實豐富的環境和條件,促進每個生命健康、主動、和諧、全面發展,幫助每個生命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喚醒生命潛能,啟迪生命智慧,提高生存的技能和生命質量。
四、改革教學方式,豐富學習形式
因疫情延期開學,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口號下,在幾乎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千萬教師化身網絡主播,億萬家長成為孩子的輔導員,全國學生在倉促之中開始了居家線上學習。不要抱怨,更不要去苛責線上學習,你不用別人要用,你不學別人在學,不論效果如何,至少線上學習在疫情籠罩的非常時期為大多數學子提供了一種學習方式。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為學生線上學習提供哪些教學資源,怎樣推送這些教學資源,如何檢驗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
互聯網改變教育,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雖然線上學習不可能取代線下學習,但基于互聯網的線下線上混合學習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基本模式。面對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我們沒有必要驚慌失措,但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學習它、研究它、掌握它、利用它,為線上學習提供豐富的、適合教育資源,在線上尋找需要的教學資源,讓互聯網成為輔助教學的最有力工具,讓互聯網成為另一種學習方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促進教育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
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勇氣、需要奉獻、需要理性、需要激情、需要情懷,教育更需要行動。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和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必須擔負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春天已經到來,我們擁抱春天;未來更加美好,我們滿懷信心。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西航港實驗小學
雙流棠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