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小小薄薄的繪本,內蘊往往極為深廣,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從中得到閱讀的樂趣與人生的啟發。對于人生經驗有限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該怎樣閱讀繪本、欣賞繪本呢?引導學生抓住文脈語言,尋找打開繪本的方式,體驗閱讀的樂趣。將繪本整合與跨界,變“無用”為“有用”,培養閱讀的習慣和激發閱讀興趣,讓閱讀變得美好有趣。
一、抓住文脈語言,尋找打開繪本的方式
文脈語言是指一部繪本深層的文化脈絡,它不是偶然、個別的存在,作品本身、藝術家的創作史、讀者的解讀角度都和整個文化相關聯。好的創作者會讓讀者在看到、觸摸到書本的那一瞬間,就開始進入故事演出的過程。書本的大小、形狀、材質、裝訂、書頁打開的方式,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例如:《好神奇的小石頭》是一本挖洞書,《寫給戴德先生的信》書中夾著一張空白賀卡,讓兒童模仿寫邀請函,《深藍色的艾莉》里有紅、黃、藍三原色的塑料薄片,讓學生觀察顏色的變化。
1.琢磨封面的意圖
繪本的封面不僅能點燃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且還是本書故事的重點。如:日本安野光雅的《兒童的季節》,是一本無字的繪本,學生閱讀時很茫然。
我用多媒體展示本書的封面問:“你看到了什么?”一名學生說:“我看到了一棵大樹。雖然枝丫光禿禿的,但樹上掛滿了紅紅的果子,知道這是秋季。”另一個學生說:“在田間小路上有四個人抬著一個擔架,急匆匆地跑著。另一個人高舉著一條胳膊,似乎在呼叫他們:‘快來呀,快來呀!”還有一個學生說:“我看見圖畫中黃色比較多,說明莊稼成熟了?!备鶕W生的回答,發現他們已建立了一個有序的觀察,從近到遠,由點到面的空間感。學生的好奇心立刻被調動起來,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他們在干嘛?這么著急是發生了什么事嗎?”閱讀興趣立刻被點燃。
2.琢磨圖畫的色彩
松居直先生認為,繪本的圖和文字一樣重要。好的創作者,不僅是一位會講故事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
繪本大師李歐·李奧尼很講究在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如:繪本《小黑魚》,這本書的故事很簡單,講了一條小黑魚的伙伴被大魚吃掉,它在孤獨傷心之后,見到海底奇妙的世界,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氣。小黑魚和其他的小魚想辦法,齊心合力一起趕跑了大魚。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色彩的變化,了解小黑魚的內心變化。遇到危險時,畫面是灰色的;遇到奇妙的海底世界時,畫面顏色漸漸明朗;趕走大魚時,整個畫面恢復了明亮的藍色。
我把不同顏色的畫面放在同一張PPT中,問:“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通過對比,一眼看出了色彩的變化。我接著問:“作者為什么會在畫中用上臟兮兮、灰蒙蒙的顏色呢?”學生回答說:“小黑魚遇到危險,心情不好,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的領悟力是很強的,只要給他們適合的、優秀的作品,他們憑直覺就能把握藝術家創作的初心。
3.揣摩表情與動作
繪本閱讀的主體是兒童,因此書中講述的故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也有的是植物,或者其他的事物。比如:《蠟筆大罷工》講的是蠟筆之間的故事,《象背》講的是大象的故事。無論是什么,創作者用畫筆給予他們生命,把圖畫當作講述故事的舞臺。創作者為這些人物、動物設計了表情與動作。學生通過觀察它們的表情與動作來猜想故事的情節,將圖畫語言轉化為有聲或無聲的文字。在這種回環往復中,閱讀真正誕生了。
例如:《野獸國》開始時,麥克斯因為受到媽媽的處罰,情緒崩潰。教師在與學生共讀這本繪本的時候,引導學生觀察麥克斯的面部表情的變化,想象故事發展的情節。學生從麥克斯向下的嘴角,眉毛倒豎,可以知道麥克斯心情不好,甚至憤怒。隨著故事的發展,麥克斯的臉上漸漸恢復了平靜,露出了笑容。學生說,麥克斯肯定想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了。
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來,發現圖畫中藏著的秘密,是一種快樂的閱讀。
二、整合與跨界,變“無用”為“有用”
“繪本如果僅止于閱讀,那就太可惜了?!比毡旧现谴髮W教育學博士邱瓊慧女士認為“將繪本運用在教與學的互動上,能讓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更饒有興趣?!边@就引來許多人人質疑:繪本,連嬰兒都看得懂,為什么還要花力氣、花時間在課堂上講讀?我們從教育教學的目的出發,借助繪本的多元與創新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變“無用”為“有用”。
1.整合繪本,主題教學
繪本有不同的主題,比如:“童心之趣”“色彩之美”“創意之妙”“愛與夢想”等。在一段時間中閱讀同一主題的繪本,可以喚醒引學生的內心,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比如:在“愛與夢想”板塊中,我們共讀的繪本有:
這五本繪本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愛”。生命的意義之一在于愛;“我”處于關系之中,最美好的關系就是“我愛你”;在與人相處上需要彼此尊重與包容,在自然面前需要卑謙與遵從;面對生命,愛是永恒的主題。
從事繪本課程開發的專家認為“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于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孩子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兒喧鬧,卻能激起孩子的會心大笑?!?/p>
進行整合集中教學后,學生通過閱讀、做游戲、思考、感受,了解到包容是愛,關懷是愛,和諧是愛,陪伴也是愛。通過閱讀延伸,他們把愛帶回家,感染家人;帶給身邊的同學,親近他人。因此,班級家校共建,學生與學生的相處進入融洽階段。
2.學科跨界,拓展延伸
繪本的內容除了文學性之外,涉及的領域也很廣闊。比如:德國作家安妮·默勒創作的《一粒種子的旅行》《世上最最溫馨的家》是科普類的繪本,《奧古斯丁》是關于了解著名畫家與欣賞名畫的繪本。教者可以對文本和創作者進行深度解讀,進行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