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文
冬去春來,繁花已盛開,我們共盼開學的日子即將到來。從居家學習到開學復課,同學們經歷了異“長”的假期,會不會有“異常”的心理,遇到“異常”的困難?作為班主任,由衷地期望與家長們一起,家校協力,為學生構筑起堅不可摧的成長防火墻。
一、調整作息,對準時,逐漸對接學校時間
雖然之前學校在居家學習階段會要求“在家在校一個樣”,但畢竟“居家學習”和“學校學習”還是不同的。早上起床的時間,晚上睡覺的時間,還是需要重新按照學校的作息調整。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是比較重要的一點,醫學研究顯示,學齡期的兒童每天至少要有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不足會引發一些行為以及健康方面的問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學生的好習慣都是從父母開始的,家長要從自身做起,減少自己熬夜的時間,以身作則地讓學生懂得按時睡眠就像健康飲食和每天鍛煉一樣重要。建立一套“睡眠程序”也會對睡眠帶來幫助,比如睡前喝牛奶——洗漱——閱讀——與父母道晚安,這樣的睡眠程序會使睡覺也充滿儀式感,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更容易快速入睡。尤其是這一段時間因為網上學習,電子產品的使用也難免增加了自由支配的時間,難免有學生存在學習之余,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現象,開學之際,需要踩踩剎車,定定規矩。除了睡眠,家長還要幫助學生將其它的作息時間調整到與學校的日常一致,按時起床,規律的三餐,有質量的體育鍛煉等。適當補充營養也很必要,但要注意時間的安排。不要在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放一盤水果或點心,把隔著屏幕的網課變成了茶話會,這是很多家庭中父母長輩不經意的舉動。把這份忍不住的愛釋放到某個約定的時間,學生和家長可以共享這份美好的時光。總之,要盡快剔除一些家庭生活的隨意,逐漸從個體性隨意性的生活頻道轉換到集體性規律性的學習頻道。
二、調適身心,穩節奏,從容迎接學校生活
寒假延期,超長的開學季,大部分學生已經很想念久違的校園,就像上學的日子盼望放假一樣,歸心似箭。但是,長時間沒有參加學校的集體生活,難免會有心理的不適,或是期盼、或是緊張、或是擔憂、或是焦慮。這些心理上的小抗拒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作為教師要理解并接受學生的這些變化,用愛和鼓勵幫助他們吹散陰霾。可推薦一些適合親子之間做的小游戲。
1.開展家庭游戲。創造性地設計一些適合在家里進行的游戲,如桌上高爾夫、紙球大戰、餐桌乒乓賽等,在有限的空間里就地取材,增添生活情趣,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
2.鼓勵伙伴交流。鼓勵學生給親密的朋友打電話或視頻聊天,了解伙伴的情況,交流一下開學的準備,做一些返校后的小約定,在漫游式的暢聊中感受校園的學習場;
3.準備開胃美食。在學生面前,愛與美食總是不會被辜負的,調整一下膳食結構,適當補充一些營養,增強學生的免疫力,更可以用一道美食開啟一次愉快的親子交流;
4.丟掉負面情緒。和孩子遇到沖突,家長先按下暫停鍵,丟掉自己的負面情緒,和孩子一起聽聽音樂、深呼吸、做冥想等,放松降噪等待情緒平穩,再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5.加強體育鍛煉。這段時間,透過屏幕我們都發現很多學生的個子長高了,小臉兒也長圓了。這也從側面提醒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也是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關心學業,定好位,鼓勵上進全面發展
居家學習、線上教學,嘗試了各式新技術新軟件,從陌生到熟悉,從磨合期到適應期,從不知所措到日漸生情。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居家線上學習,有沒有該完成卻沒完成的任務,會不會有打了折扣還要補學的內容。曾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今天面臨的是不要落在居家學習階段。建議家長要耐心地和學生一起溫習網絡課程,督促和幫助學生梳理,排查那些遺漏的小問號,列出一張問題清單,做到心中有數,主動和教師進行積極溝通,以便及時得到個別輔導,更好地與后續的學校教學進度銜接。同時,繼續保持“宅”家期間養成的閱讀習慣,從學生閱讀的書目中了解學生的性格變化、個性發展、興趣愛好等,與學生交流閱讀后的想法,討論疫情中能引起深刻思考的事件,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少一些焦慮,多一些從容。學習是一條可以無限延長的射線,需要長久的耐力,也需要短時的沖刺。何時該發力,何時要蓄力,每個人需要自己做出判斷和規劃。網絡學習期間,學生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家長敏銳地進行捕捉,并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努力,增強繼續做得更好的信心。從長期來看,這些習慣和能力能對學習產生更積極地正向影響力。
久違的校園生活已經啟幕,讓我們帶上積極陽光的心態,愉快地按下校園生活的播放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