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蕓


西安作為國務院在中西部貿易開發中建設的重點城市,在2018年進出口貿易總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為3303.24億元,比上年增長29.8 %。其中,出口達到1957.17億元,增長26.1 %。“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更是帶動了西安的發展,目前已成為西北地區集航空、鐵路、公路為一體的交通中心和內陸口岸的代表性城市。近年來,西安市抓住內陸開放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良好發展機遇,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取得顯著成效。但就目前的商品出口情況來講,出口商品結構中仍存在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足、政府扶持政策仍不盡完善的問題。
一、西安市出口商品結構現狀
2017年西安自貿試驗區掛牌上市以后,加快了西安區域經濟的發展便捷性,同時吸引了近13000家的企業前來投資,實現了西安進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
(一)西安市出口商品總值增速明顯
西安進出口總值在2019年首次突破3000億元,為3303.24億元,比上年增長29.8%。其中,出口達到1957.17億元,增長26.1%,進口1346.07億元,增長35.6%。進出口市場趨向多元化。西安經濟隨著改革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區域經濟的合作開展,以及多元化貿易戰略的實施,促進了西安經濟的快速增長。西安在全世界190多個國家內都有出口商品,其貿易往來數量逐年遞增,并且得到了歐盟以及美國等多個發達國家的出口貿易。
(二)西安市對外貿易依存度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的紐帶,西安與世界的交流更加緊密。同時,伴隨“長安號”在西安已經得到了有效的運行,也實現了海關通關一體化,更進一步促進了對外貿易的新發展,因此。由2015-2019年西安市對外貿易依存度數據可看出,西安貿易經濟的增長不斷依賴于對外貿易的增長。如下圖1-1所示:
(三)西安市主要的出口商品種類
西安市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機電產品、單晶硅片、農特色產品、有機化學品等。2019年西安市出口商品比重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9年西安市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出口1809.89億元,增長29.1%,占出口總值的92.47%;單晶硅片出口24.18億元,下降13.4%,占出口總值的1.24%;農產品出口24.77億元,下降6.1%,占出口總值的1.27%;有機化學品出口17.67億元,增長19.1%,占出口總值的0.90%。
(四)西安市商品出口的主要國家級地區
隨著西安出口貿易的不斷發展,其已經于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關系。出口的機電類、有機化學品、單晶硅片等商品主要針對歐盟、北美地區市場。隨著近年來西安市對傳統市場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同時加強了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因此形成了固定的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為主的出口貿易市場格局。同時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西安的相關農特色產品主要出口中亞五國及俄羅斯。
(五)西安市出口商品的要素密集度類型
在西安市出口的主要商品中,絕大部分仍然是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一些高精尖等以技術密集型為特征的產品則占比低。目前,出口商品的此種結構特征極大制約了西安出口貿易未來的長遠發展。
二、西安市出口商品結構優化中存在的問題
(一)西安市出口市場過于集中
現階段的西安出口貿易呈現出地區市場布局過度集中以及競爭力較弱的問題。雖然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出口貿易,但西安市出口貿易額過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卻不足20個,占總體貿易往來總額的比例不到20%。據統計,2008年全年西安實現的對歐盟出口總額為20億美元,占西安市進出口總值僅為28%,而對美國的出口總額為11億美元,占據西安進出口總值僅次于歐盟為16%。說明西安的出口市場仍舊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并沒有形成一個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格局。
(二)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
屬于西安市出口商品多半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并且具有較低的附加價值。國際商品市場中的初級產品已經喪失了其主要的競爭優勢,并且不具備優勢與國家商品市場中的其他產品進行競爭。西安在貿易出口方面與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具有很大的同質性,所以這種不具備創新產品的發展,對西安的貿易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威脅。
(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足
西安市與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相比較而言,其高新技術產業的數量非常之少,西安市高新技術產業區的發展與一線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園區相比較,存在很多的不足,并且發展較為滯后,存在眾多問題。不能吸引大量的高新技術人才來此就職。因此,西安科技創新體制建立的不夠完善,政府對其重視程度較低,資金投入有限,研究人員的動力不足,技術人員中缺少精英人才等都極大的阻礙了西安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四)政府扶持政策仍不盡完善
當前,西安市采取的出口導向的政策,把主要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出口上,而忽視了企業為發展出口制定的目標,這樣企業在短期內雖然能夠獲得較多的盈利,但是因為收益而放棄轉型卻始終不是長久之計,阻礙了西安市結構的升級。
三、西安市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的對策
(一)實行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西安市需要不斷進行出口商品市場的調整,加強對省內企業的鞏固,保持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市場,形成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布局,促進出口市場結構的優化。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征,進一步制定細化的發展目標,采取不同的經濟政策以及市場策略,減少出口商品過度集中的風險,確保對外貿易的平穩有序發展。
(二)增強西安市出口貿易企業的研發和自主創新能力
西安市應當加強出口貿易企業的技術改造與創新,加大其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利用創新的研發項目吸引跨國公司的投入,在地方建立相關的研發與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利用出口貿易的增加,提升生產性服務行業的發展。通過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將分撥中心進行轉移,使其可以轉移到西安市內。針對資金比較雄厚具有實力的企業采取服務外包的形式,對出口貿易的相關檢測、物流配送等服務行業進行全面發展,引導企業利用先進的技術以及生產能力,拓寬國內外市場,實習品牌自創,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
(三)充分利用科技資源,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
西安市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在我們國家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真正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卻十分有限,能將科技成果切實落實到生產力的發展中,需要得到政府、科研部門以及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的大力支持,只有這三個部分聯手,才能真正實現科技成果與生產力的完美結合,同時也能真正促進生產力的大力發展。西安作為高新技術與生產力發展連接的橋梁,必須將這種紐帶作用貫徹到底,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與整合,不僅能夠研發出新的科技成果,同時還能使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能促進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技術。
(四)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調整高新技術產品貿易方式
西安市在國際貿易分工中還沒有占據太重要的位置,其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首先,西安實行進出口加工貿易,得到了融入國際產業加工業的機會,也實現了與跨國公司共同工作的機會,通過與這兩者的合作,西安市不僅能夠汲取到先進的經驗,同時還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自身水平的提升能進一步加大與這兩者之間的合作,從而實現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加快融入國際分工的腳步,并加大與跨國公司的合作,能夠督促西安市加大高新技術開發的力度,也幫助西安市實現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五)充分發揮政府職能
西安市仍處于對外貿易出口商品的低層次水平當中,這說明了在招商引資當中西安市對外資運用的質量不足,因此在后續的招商引資當中需要政府部門對其作出準確的估計,同時做好相應的評估和監管。其次,需要政府對外資企業進行有效的調整與強化,建立大型外貿企業集團。將西安市的小規模企業進行整合規劃,形成加大的對外出口機構,提高西安市整體出口商品競爭優勢,增強本地商品在出口商品當中的占比。此外,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現實出口商品的鼓勵和保護,建立相應的部門進行制度建設以及發展保護措施的實施,將生產、科研、產品服務等進行優化改進,提升支持與幫扶力度,通過對全新科技產品的引進,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使其可以發揮提升企業生產能力的作用實現經濟價值的增值。政府應當加強配套設施以及工作環境的改進,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前來,進而實現優秀人才培養與運用的良性循環,為西安市的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