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恩澤?文有明
跨境電商作為貿易新業態異軍突起,交易規模與市場規??焖僭鲩L,對我國整體國際貿易的貢獻率越來越高,成為帶動我國國際貿易的新增長點。但是由于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方式,使得跨境電商模式下的貨物流、資金流與傳統進出貿易模式不一樣,造成基于傳統國際貿易的監管模式顯得不適應。本文從我國跨境電商的模式出發,以跨境電商現行外匯、海關與稅務等相關部門監管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出發點,分析對跨境電商進行監管遇到的問題及難點,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前言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國家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商平臺將傳統進出口貿易中的展示、洽談與交易環節電子化,并通過跨境物流及異地倉庫存儲送達商品,最終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貿易活動。跨境電商縮短了傳統進出口貿易的供應鏈,省去買賣雙方中間多個中間環節,拓寬了國際銷售的渠道,在資源配置和效率提升方面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根據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為1862.1億元,同比增長38.3%??缇畴娚痰目焖侔l展使得基于傳統貿易的監管模式顯得不適應,這也使得對跨境電商的監管過程中遇到不少難點與挑戰。因此研究對跨境電商進行監管遇到的問題及難點就顯得非常必要和具有現實意義的。
二、中國跨境電商的主要模式
(一)網購保稅進口
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或平臺)與海關聯網,電子商務企業將整批商品運入海關特殊監管區或或報稅物流中心(B型)內并向海關報關,海關實施帳冊管理,境內個人網購區內商品后,電子商務企業將電子訂單、支付憑證、電子運單等數據傳輸給海關,電子商務企業向海關提交清單,海關按照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征稅,驗放后帳冊自動核銷。
(二)一般出口
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或平臺)與海關聯網,境外個人跨境網購后,電子商務企業將電子訂單、支付憑證、電子運單等數據傳輸給海關,電子商務企業向海關提交申報清單,商品以郵件、快件方式運出境,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海關采用“簡化申報,清單核放,匯總統計”方式通關,其他海關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統計”方式通關。
(三)直購進口
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或平臺)與海關聯網,境內個人跨境網購后,電子商務企業將電子訂單、支付憑證、電子運單等數據傳輸給海關,電子商務企業向海關提交申報清單,商品以郵件、快件方式運送,通過海關郵件、快件監管場所入境,按照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商品征收稅款
(四)特殊監管區出口
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或平臺)與海關聯網,電子商務企業將整批商品按照一般貿易報關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實現退稅;對于已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并退稅的商品,境外網購后,海關憑清單核放,出區離境后,海關定期將已放行清單歸并形成出口報關單,電商憑此辦理收匯結匯手續。
三、跨境電商相關部門監管難點
(一)外匯監管難點
1.收付匯主體一致性的監管原則受到沖擊
跨境電商由于交易形式多樣,交易鏈上涉及的主體多,包括跨境電商平臺、電商經營主體、金融機構及境內外收付機構、物流企業、綜合服務企業等,使得貨物流和資金流主體相分離的現象比較普遍,這對貨物貿易外匯管理遵循的“誰進口誰付匯,誰出口誰收匯”主體監管原則提出了挑戰。
2.收付機構對跨境電商的數據獲取存在難度
在對跨境電商收付匯的管理中要求收付匯機構在滿足客戶身份識別、交易電子信息采集、真實性審核等條件下才可以辦理,但跨境電商涉及的交易數據主體眾多,如海關、稅務、物流和金融金構等,由于這些主體之間的數據共享并不高,因此收付匯機構目前想采集相關交易電子信息是比較難的。
(二)海關監管難點
1.跨境電商通關貿易便利化問題
跨境電商已經逐漸成為常態化的經濟貿易形式,是自由貿易的重要方式。但是面對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由于當前法律法規關于跨境電商貨物的送達方式并不能滿足大多數跨境電商貨物運輸要求,導致很多只能通過郵寄的方式來申報進出口,造成海關征稅稅率以及辦理程序比較繁瑣和差異比較大。同時海關對跨境電商快件通關中的個人物品和貿易貨物歸屬分類并沒有具體的劃分標準,造成難于區分貨物歸屬,導致沒有準確的、便于提取的交易信息,這無疑加大了海關對此類跨境電商交易的監管難度。
2.跨境電商貨物通關風險控制問題
風險管理控制是對各種風險識別、評價和排序的基礎上,恰當協調使用各種資源將可能出現的危害減少到最小或避免其發生。對于跨境電商中小金額、大批次的貨物,特別是對通過郵寄物品進行風險管理和風險評價,常常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各種資源,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
(三)稅務監管難點
跨境電商大多數是從海外進貨國內銷售的模式,這種模式實質上是屬于一般貿易,在海關報關時應繳納關稅和增值稅,但為了減少稅金的繳納,許多跨境電商經營主體就以快件的方式通關,大件物品就采取多次郵寄以個人物品快件的方式通關,試圖以混淆自用品和代購商品的方式降低稅金的繳納。而目前的監管技術比較落后,監管人員很難區分這類商品是自用品還是貨物類,使得監管難度大。一些跨境電商經營主體抓住這個監管漏洞以逃避大量稅收,使得偷稅漏稅嚴重。較大規模的商品企業又采用走私的方式來逃避稅,造成國家稅收大規模的流失。
(四)物流跟蹤監管難點
對跨境電商商品的物流跟蹤是眾所周知的難點,特別是商品在境外段更是難以追蹤,尤其是在一些非主流語言國家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對物流信息的跟蹤查詢更是難上加難,在一些地區或國家即使有貨運單也不一定能夠查找跟蹤到貨物的貨流信息,這會形成物流過程黑箱,信息不透明,買家和賣家在此期間無法掌握物流的相關信息。
四、跨境電商現行監管現狀
(一)跨境電商現行外匯管理政策
外匯局針對跨境電商不同的收付匯方式有不同的管理政策,對于借助于第三方收付工具,達到統一收付匯的效果,這種方式主要是指第三方收付機構為境內消費者的境外網上消費提供人民幣與外幣收付的服務,外匯局于2019年4月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的通知》(匯發〔2019〕13號);針對利用境外的某些電商平臺完成人民幣的支付,這種收付方式是將跨境電子收付作為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體系的新突破,推進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這屬于跨境人民幣的范疇,屬于人民幣跨境辦的職責,外匯局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對于通過匯款的方式,按照跨境電商的方式進行收付,外匯局分別于2020年4月、2020年5月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優化外匯管理支持涉外業務發展的通知》(匯發〔2020〕8號)、《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匯發〔2020〕11號)等管理政策。
(二)跨境電商現行海關管理政策
從海關對跨境電商的監管來看,在2012年前基本上是無通關監管的狀態,在這以后,隨著跨境電商的量與質的增長,海關對跨境電商的監管開始進行探索性監管;隨之進行集中監管,海關專門針對跨境電商增加“跨境貿易電子商務”(9610)和“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1210)的海關監管方式代碼,采取簡化電商貨物報關手續;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使得將跨境電商的通關監管進入新常態階段,針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海關注冊登記出臺了《關于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海關注冊登記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海關總署公告〔2018〕219號)等相關政策規定。
(三)跨境電商現行稅務管理政策
我國稅務管理中對交易是否合法的判斷依據載體主要是統一發票。但是在跨境電商經營中,許多國外購買消費者并不需要我國跨境電商經營者提供統一發票,或者國內購買消費者無法獲得統一發票的局面。因而稅務部門失去了統一發票這一關鍵信息管理載體的支持,也就難以實現稅務管理功能??缇畴娚谈黝惿娑愋畔⒅黧w由海關、財政、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相關部門組成,這需要各主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共享?!抖愂照鞴芊ā访鞔_了部分涉稅單位原則性的協助義務,范圍有限,可操作性不強。
《電商法》涉及跨境電商的內容非常少,且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對跨境電商稅務管理指導性不強。稅務總局聯合其他相關部門于2018年11月28日發布《商務部 發張改革委 財政部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財發〔2018〕486號)等管理政策。
五、政策建議
(一)優化相關部門的監管制度以提升監管質量
發展跨境電商的優勢在于反映速度快、成本低,但與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雖然相關監管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涵蓋支付、清算、物流、保稅等多方面的政策,如海關發布《海關總署關于印發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海關監管操作規程(試行)的通知》(署加發﹝2018﹞64號)、外匯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匯發﹝2019﹞28號)等,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因此需要建立并優化完善我國跨境電商的相關制度,如要對個人消費品交易以及貨物交易進行準確的區分和定義,防止別有用心的企業利用政策漏洞采取螞蟻搬家的方式避稅。
(二)創新服務促進跨境電商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平臺建設仍然不完善,無法為跨境電商交易及相關監管部門獲取跨境電商交易的全部貨物數據,不能為跨境電商提供便捷通道和平臺,難以實現快速通關和有效數據收集?;谝陨显?,跨境電商的相關監管部門要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物流服務等便捷服務。如海關要創新服務使得跨境電商貨物以最便捷和最合適的方式通過、金融機構要提供結付匯、退稅和保險等一站式服務。
(三)加強跨境電商數據共享以提高監管效率
跨境電商交易涉及海關、金融機構、物流與稅務等相關監管機構,產生的交易數據非常龐大。在大數據背景下,加強對跨境電商交易數據的獲取有利于監管部門的監管。但目前各監管部門沒有對跨境電商交易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有效的整合與共享,使得跨境電商相關監管部門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有價值的分析,刻畫跨境電商經營主體畫像,以實現相關監管部門對監管對象的自動識別與預警,發現以被監管對象為中心的交易動態網絡圖,從而找出異常主體。如海關依托大數據分析,使得海關通關監管前推后移,既將申報、審單、查驗等環節前推到企業風險分析和信用調查過程中,將征稅、放行等環節后移到后續的抽查審核工作中去。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遵義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