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芳
隨著國家建設速度加快,建設投資越來越大,資產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聯度也越來越高。國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科學發展觀要求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不僅要考慮初始建設成本,更要重視資產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對于預算管理作為價值引領和主動服務的優勢地位,資產資產管理更多地在于末端規范和矛盾處理。全面做好資產管理工作,一是要準確把握末端審核把關的作用,通過關口前移等有效方法促進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雙規范、雙到位;二是要積極主動對接業務部門,財務資產管理人員參與資產實物驗收工作,對資產管理做到超前掌控、實時掌控;三是在加大存量資產清理的同時要做好增量資產的管理,避免“前清后亂”的情況發生。
一、管理延伸,規范資產前端過程管控
(一)提高認識,樹立效率效益理念
1.建立固定資產三級管理制度(基層使用部門、實物歸口管理部門、財務部),有效約束“實物管理、價值管理、使用部門”三個層面,實現資產管理過程中的協同,最終形成以流程為導向的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
2.在人力資源、預算管理等方面考慮各單位資產規模及資產管理水平。資產運維規模、資產管理水平與人力資源、財力水平成正比,使每個單位和部門都認識到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從源頭自發的重視資產的聯動管理。
3.堅持全公司“一盤棋”,抓資產集約、業務集約,抓專業協同、專業融合,抓流程優化、流程貫通,推動資產管理科學集約、流程優化,最大限度發揮規模效應,提高運營效率。
(二)管控過程,加強業財高度融合
1.“推轉變”從資產管理一級管理向三級聯動管理轉變、從管帳卡物一致性結果向管項目過程轉變、從資產系統數據完成向項目執行質量轉變、從資產建賬單向流程模式到定期業財資產管理人員集中辦公模式轉變;
2.“重規范”則根據《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結合實際情況,對固定資產新增、改造、處置、報廢直至退出企業全過程的相關制度和規則進行細化。按資產新增來源細化《固定資產新增工作規范要求》、按資產類別細化《固定資產報廢工作規范要求》、《固定資產清查工作規范要求》。
3.“控過程”從制度上保證固定資產業務操作和系統操作的規范化,堵住資產管理漏洞,從源頭上避免“前清后亂”。增量資產管理采用實物鏈對比的方法:一是將項目資產清冊與實物管理新建設備進行對比,核實資產數量完整性和信息準確性;二是將實物管理新建設備與增量資產對比,確保在建金額與轉資金額一致性;三是對增量資產與轉資卡片的數量、金額、成本三維核對,確保新增資產實物與資產、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項目成本與資產價值三者一致。
(三)管理延伸,財務全過程參與實物驗收
1.自建資產管理方面。自建工程竣工后,建設部門、生產部門、財務部門進行三方參與驗收,根據資產移交清冊,進行實物盤點,財務人員根據項目成本和驗收資產及時辦理轉資工作。
2.零購資產管理方面。業務部門在進行零星購置固定資產報銷時,及時提交財務部門新增明細清單和驗收單、再辦理有關賬務處理手續并及時完成轉資工作,從源頭上保證賬、卡、物一致,做到一目了然。
二、開展存量資產專項清理,夯實基礎管理工作
(一)高度重視,建立機制,為清理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一是成立資產清理專項工作組。成立資產清理專項工作組,專項工作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二是建立跨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資產清理涉及到多個部門,清理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在于各相關部門的良好配合和及時、充分的溝通,建立暢通的跨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尤為重要。因此,清理過程中要求各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開碰頭會議,匯報工作進度和計劃,提出清理中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方法,需要部門之間配合工作的內容等,便于及時解決跨部門問題。
(二)明確思路,制訂方案,為清理工作提供指引
根據資產清理工作的目的、范圍,以及前期調研和模擬結果,制定詳細的清理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步驟和方法,為清理工作提供指引。
資產清理工作“以固定資產目錄為依據,以現場實物為基準”為原則,由實物線、價值線和集成線三條線組成。通過實物線達到實物與設備臺賬一致,通過價值線達到設備臺賬和資產卡片一致,通過集成線使設備臺賬和資產卡片進行關聯,有序開展資產“賬、卡、物”一致性清理工作。
資產賬卡物清理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實物核查階段、價值核對階段、集成導入階段,三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實物核查階段。實物核查由實物資產部門和使用部門共同負責實施。主要完成現場實物盤點、設備臺賬調整與完善、設備臺賬數據的質量檢查等工作。實物核查過程中由實物資產管理部門組織開展設備臺賬類別調整和臺賬結構調整,經過人工調整后,使設備臺賬符合《固定資產目錄》和新的臺賬規范要求。然后將臺賬與現場實物核對,嚴格按照現場實物調整設備臺賬,確保設備臺賬和實物保持一致,為下階段價值核對提供準確無誤的設備臺賬數據。
2.價值核對階段。價值核對由財務部負責實施,建設部、資產保管管理部門、使用部門配合。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質量檢查合格后的設備臺賬與資產卡片的比對、設備臺賬資產價值的重構、資產卡片賦值、質量檢查等工作。價值核對階段,應根據設備臺賬與資產卡片的差異不同進行相應處理。
3.集成導入階段。數據導入請系統顧問現場支持,主要工作包括新資產卡片數據導入、數據測試及數據修正、數據正式上載等。
(三)抓住重點,理順流程,確保清理工作質量
1.抓住重點,明確清理細節。一是全面清查設備及資產數據,核對實物管理系統與資產系統設備臺賬,刪除因系統升級及誤操作帶來的垃圾數據,集成所有未聯動主設備臺賬,確保基礎數據完整有效,為清理工作夯實基礎。二是梳理細化固定資產建卡規范,根據已有的資產清查方案及要求,分資產類別細化固定資產建卡規則,為實際操作提供依據。以資產“運維單位”確定成本中心,以成本中心辨別各單位維護的資產,資產運維的責任歸屬清晰明了。三是清理逾齡及報廢資產,以項目為起點,清理以前年度基建、技改、桿遷等報廢計劃,與已報廢的固定資產清理進行比對,清理需報廢固定資產清單,完善報廢資料及流程,避免資產虛增。四是實行質量管理機制,一方面實物資產管理部門對設備臺賬的復核與檢查,對于臺賬不規范的現象及時查明原因,進行糾正和修改;另一方面財務部對資產卡片進行復核與檢查,對資產卡片價值分攤的合理性、關鍵要素的完整性、填寫內容的規范性、與設備臺賬信息的一致性進行復核與檢查,明確要求根據實物信息完善資產系統的卡片字段,將線路長度、起始站點等信息作為關鍵字段來管理,確保資產卡片的正確性和實用性,為公司安全生產和營銷服務提供詳實可靠的資產信息。
2.層層推進,強化清理過程管控和進度跟蹤。清理過程中,要求參與清理工作的部門每周末必須報送工作進度和清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急需解決的問題,以及提出下周的工作計劃安排。財務部派專人跟蹤清理進度,協調解決清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對資產數據進行清查、核實,對空缺數據及信息進行補充完善、對不合格數據進行清理整改等。
三、杜絕閑置、有序投資,保證投入與產出平衡
(一)加強“有用”資產管理
1.開展低效、無效資產整治。由實物管理部門牽頭物流中心配合開展低效、無效資產整治,把長期閑置的“僵尸”資產集中管理,對于確實無法滿足運營要求的資產及時辦理報廢手續;對于尚可正常運行的資產通過利庫與調撥,發揮應有的作用。
2.開展閑置房屋、土地資產整治。由后勤服務中心牽頭,對全公司閑置的房屋、土地資產整治,摸清家底,對閑置資產報公司批準后進行出租管理,提高資產效益。
3.提高資產準入門檻。物資中心負責物資計劃審核把關,嚴控非標物料使用,提升資產準入門檻。分類整理庫存物資,按部門下發利庫清單,堅決清理劣質、低標準物料,提升利庫效率。
(二)持續擴大“有效”資產總額
狹義有效即能產生效益的資產,建立健全“投資-資產-價格”的聯動雙向傳導機制,統籌資產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加快技改零購、基建項目轉資進度,保證賬、卡、物一致。
(三)精準有序投資
1.完善投資能力測算。進一步完善投資能力測算模型,制定分級分類預算投入標準,合理匹配投資強度、投資時序與經營承受能力,增強時間與空間優化置換水平。
2.開展經濟活動診斷分析。發策部、財務部、營銷部、建設部聯合開展經濟活動診斷分析,強化綜合計劃和預算的引領和約束作用,建立儲備項目動態排序、綜合評價和考核機制,避免低效重復投入,科學安排下達投資預算。
3.優化資源配置。結合定員、資產、營業規模、行為及政策開展標準成本及費用缺口測算,精準優化成本費用和資源安排,提升資源利用價值。提高標準、確保質量,貫徹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合理提高規劃設計標準和設備使用壽命。
四、重視末端管控,有序組織資產退役工作
(一)理清欠賬,集中報廢
資產報廢工作在以前的資產管理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為切實做好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集中清查應報廢未報廢資產,集中審批處置,確保資產管理的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
(二)新增資產三者一致性
在發生洪災的情況下,在緊張有序的抗洪保生產工作之外,保險理賠的工作也要及時取證。資產管理要注重資產的時時監控,把握資產的動態管理,確保資產的有效性。同時以保險理賠證明材料為依據,及時做好報廢資產、新增資產工作,做到保險理賠資產、報廢資產、新增資產三者一致性:
1.及時報廢損壞資產。除自然災害和外力破壞特殊情況外,固定資產報廢必須滿足折舊率達95%的條件。而洪災損壞的都是在運資產,折舊率基本上未達到95%,不滿足報廢條件,所以應以保險理賠證明材料為依據,及時的辦理好資產系統對應的資產卡片報廢手續,為日后的內外部審計提供依據、降低審計風險。
2.及時辦理資產新增審核手續。對于洪災損害的固定資產,要求在洪水退去的24小時恢復生產,也就是說洪水退去的24小時新資產已經開始運行,所以應以保險理賠證明材料、固定資產報廢審批表為依據,監督業務部門及時辦理新增資產審核手續,及時的辦理資產系統轉資工作。
(作者單位: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望城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