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夢之
從“枕”字來看,枕頭是木質的。你可能會好奇,我們每天用的枕頭不是木頭做的呀,其實,根據材質的不同,枕頭的質地可分為軟硬兩種,現在我們使用的大多是用羽絨、棉花等填充的軟軟的枕頭。可是你知道嗎?在古代,用木頭、陶瓷、玉石等制作的硬枕頭才是人們的首選呀!
當然,古代也有軟枕頭,但是,因為制作軟枕頭所用的材料不易保存,所以古代遺留下來的軟枕頭較少。現存比較有名的是西漢南越王趙(mò)墓中出土的一件絲囊珍珠枕,可惜這個枕頭大部分部位已經朽爛,只有珍珠尚存。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是在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黃褐絹地“長壽繡”枕頭,這件軟枕頭保存較為完整,整體是長方形的,經過考古學家研究,它的內部填塞的是中藥佩蘭葉,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珍貴的藥枕!


枕,《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臥所薦首者。從木(yín)聲。”意思是說枕頭是睡覺時墊頭的木頭,字形用木做偏旁,用冘做聲旁。

人類枕物的歷史非常早。早在舊石器時代,在法國尼安德特人洞穴遺址中,人們就發現了一具頭部枕在燧石上的完整男性骨架。中國雖未發現這么早的枕頭實物,但從一些遺址的發掘情況來看,我們國家出土的人類枕骨絕大多數有輕微變形,這極有可能是枕在硬物上睡覺造成的。


從時間脈絡上來看,最早出現的是木質、石質的枕頭。戰國初期到漢代初期,軟枕和硬枕同時存在與發展。軟枕常用絲綢、獸皮、樹皮等制成,硬枕的原材料則有木、玉、陶、漆等。
隋代出現了我國最早的瓷枕,唐宋時期瓷枕流行開來,由于制瓷業的發達,瓷枕的形狀與圖案也是豐富多樣,既美觀又實用。到了清晚期,瓷枕慢慢退出市場,絲布制作的軟枕逐漸占據了主流。

說到瓷枕,這可是枕頭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剛開始的瓷枕很小,實用價值不高,但慢慢地,枕頭變長了,也增高了,適合讓人們枕著睡覺了,便漸漸開始普及了。接著,枕面也開始由平面變為曲面,更加符合人體構造。
當然,瓷枕不但越來越實用,制作者們在瓷枕的外表設計上也“不甘示弱”,為了讓瓷枕更加美觀,除了繪制圖案,人們還在枕面上書寫文字做裝飾,這些文字起到了讓大家了解當時的詩詞和書法的作用。
像圖中這件白地褐彩的長方形枕頭,枕面就用篆書寫了一首《月中仙》詞,這首詞并沒有出現在文學典籍中,但詩文中提到的宋代有名的“瀟湘八景”卻值得我們注意,它從側面體現了兩宋文學的盛行。
瓷枕在造型方面也有頗多創新,有童子枕、虎形枕、兔形枕等各種樣子,都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怎么樣,這是不是挺有趣?下次去博物館,請你記得去看看古人多種多樣的枕頭喲!
我教大家兩個有趣的關于枕頭的歇后語:睡覺不枕枕頭——空頭空腦,瞌睡送個枕頭——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