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青松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這是唐代詩人高駢的詩句,意思是說綠樹蔥蘢,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現在天氣轉暖,白日漸長,夏日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呢。
農歷四月是夏季的第一個月,因為南方多有梅雨天氣,所以被稱為“梅月”,另外,農歷四月還有“槐夏”“孟夏”“陰月”“建巳(sì)月”等美稱。
“春爭日,夏爭時”,夏季是農作物生長最重要的季節,“立夏”宣告了夏季的開始,所以在這一天會有許多傳統的習俗,跟我一起去瞧瞧吧。
先秦時期,古人要在立夏進行一項重要的祭祀活動。古人認為夏天與“南方”“赤色”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火神祝融是掌管夏天的神,因此,在立夏當日,帝王要率領文武百官去祭祀祝融,以表達對豐收的美好祈愿。

從兩宋開始,每逢立夏,皇帝都要派人去挖出冬天儲存的冰塊,分賜給百官。在民間,百姓也有喝冰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立夏當天大街小巷都會有商販叫賣酸梅湯等冰飲。他們用兩只名為“冰盞”的銅碗相互磕擊以招引顧客。

清 吳友如《立夏秤人圖》
我們現在常常會稱自己的體重,但是在古代,人們一般會選擇在立夏這一天稱體重,是不是很有意思?立夏稱體重的記載多見于清代,清代人秦榮光在《上海縣竹枝詞》中就寫道:“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原來,古人認為立夏時稱體重可以免除疾病,在炎熱的夏日里人們才不會消瘦。
從古至今,我國民間有許多傳統的藝術形式來體現、記錄民俗,比如大家熟知的剪紙、繪畫等。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特別接“地氣兒”的藝術形式——吹塑紙版畫。它由于材料易得、制作簡便、富有獨創性等特點,一直深受大家喜愛。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
項目名稱:吹塑紙版畫
傳承時間:20世紀80年代至今
主要傳承地:上海市
入選時間:2007年入選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吹塑紙版畫的代表性傳承人龔贛弟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向吹塑紙版畫愛好者傳授制作的技藝了,他為吹塑紙版畫的振興與發展可做出過不少的貢獻,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龔贛弟老師,請他為我們答疑解惑。

蛋妙妙:龔老師您好,您可以先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版畫嗎?我們去哪兒才能看到優秀的版畫作品呢?
龔贛弟:版畫是以“版”為載體進行藝術創作的一種畫。只要藝術家運用刀、筆或其他工具,在金屬、石頭、木材、塑料、紙等不同材質的東西上運用繪制、雕刻、腐蝕等方法來制作底板,再通過拓印、印刷而完成的藝術作品都可以被稱為版畫。
版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祖國很多地方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神州版畫博物館、中國版畫博物館……以上這些地方都有琳瑯滿目的優秀版畫作品。
那吹塑紙版畫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龔贛弟:吹塑紙版畫是上海市寶山區民間藝術傳承發展的產物,薈萃了當地的民間美術和民間工藝精華,有著濃郁的地域特色。吹塑紙版畫一般會運用抽象夸張、變形寫意的手法來創作,注重整體意境的表現。吹塑紙因為成本低,便于折、揉、剪、刻,所以用來制作版畫十分合適,它使版畫這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高雅藝術走向民間,成了普通百姓都能參與創作的大眾藝術。
有意思,用紙也能做出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品!您能教教我怎么制作吹塑紙版畫嗎?
龔贛弟:我很高興越來越多的人來了解學習吹塑紙版畫,我也希望你們能和我一起將它發揚光大!制作吹塑紙版畫并不難,你在家也能制作喲,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起稿。在紙上畫出你喜歡的內容。

復寫。把底稿、復寫紙和吹塑紙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疊放在一起,然后將底稿的線條再描畫一次,使底稿的內容復寫到吹塑紙上。
復刻。在吹塑紙上再次描畫,使線條加深,有凹進去的感覺。

制作底板。將一張白紙的一面完全涂成黑色并晾干,這就是底板。將底板黑色的一面蓋在吹塑紙上,在下端用圖釘固定。

汴色拓印。掀開底板,在吹塑紙上涂上一部分顏料,再蓋上底板,用噴壺將其潤濕,用報紙墊著輕輕按壓,使底板和吹塑紙緊密相貼來進行拓印。如此反復直至完成作品。


怎么樣,是不是很簡單呢?各位朋友也快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