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雷鹿茸
真正的有錢人不需要學區房,而對于生存還是第一需求的人群來說,學區房太奢侈了,不敢想。只有不上不下的中產家庭,買學區房,很痛苦;不買,也很痛苦。就像電影《學區房72 小時》里說的:贏在起跑線,不是對所有小朋友的,是對中層或者中下層小朋友的。學區房,就是階層的敲門磚和保險栓。
——十一姐,自媒體作者
我國自古便有孟母三遷,并且在長期的“知識改變命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思維下,家長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為孩子爭得更加有競爭力的學習機會。重點學校的學區房盡管價格較高,但家長仍愿意為孩子購學區房。歸根結底,學區房的競爭優勢在于教育資源上的優先,而一些陸續推出的教育政策似乎在極力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相應地,學區房的價值也被極大地削減。
——張婉月,青財經原創
“買?還是不買?”中國家庭的“哈姆雷特之問”。
學歷不如學區房值錢是事實。但這是兩件事。學歷和學區房一開始就不是交易關系,一個好的小學只是學區房帶來的附帶好處而已。買學區房并不是消費,你的錢并沒有消失,撐死了算是資金凍結,為一份可以流轉的資產/負債標的物。學區房的核心屬性就不是居住,因為唯二的價值就是地段和附贈學校,這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買櫝還珠。
——半佛仙人,自媒體作者
買學區房都是為了學位,房價的漲跌對于家長來說不是最大的風險因素,學區政策的變化才是。買學區房如果是奔著投資的心態,那就不僅要研究政策,還要研究地理位置了,即便學區政策變了,地理位置如果非常核心,那么風險也相對可控。
——方法財與經
學區房的概念不是我國發明的,在國外也同樣存在,不過有些地方叫有學區的社區。在國外買房要選擇一個好的社區,其中就包含著好學校的概念?,F在完全抹平學區房的影響的替代方案是幾乎不存在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從小學開始,就憑考分來進行入學分級,那樣會造成真正的極大的不平等。在此情況下,只能以戶籍排位、入戶時間排位、考分評級等等結合在一起,決定學生的入學。
——勻楓財富解析
學區房的價格快速上漲有目共睹,迅速背離正常房價。但其根本因素可能遠遠不止于需求,很多時候并不是一房難求,只不過是價格將門檻抬得太高了而已。而逐漸上漲的門檻也并不是單純的業主提上去的,更多還是購買了學區房的家長抬上去的。學區房的利用率很高,當一套房子成了流動的學區房,那么幾年之后就會流轉一次,價值也會提升一次。周邊的房子也會根據這些流動性好的學區房價格來定價。
——房產老J,財經達人
能夠有精力去追求名校學區房的,必然屬于精英。其實,你們恐懼的,并不是下一代無法成為像你一樣的“學霸”,而是怕他們無法復制你的成功。你不指望孩子繼續圈層躍升,但求不要圈層跌落。城市中競爭如此激烈,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的焦慮,始于對下一代圈層跌落的恐懼。而追求名校學區房,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下一代以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有守住圈層的能力。誠然,一個人的成就,與父母給予的資源有一定聯系。但最根本的因素,還是他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行動。
——樂居網南昌
(以上言論及信息,均編選自公開媒體,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