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雷鹿茸
合理有權存在
“么么噠”本是對“么么”的應答,如今已經自立門戶,獨當一面,成了“萌系語言”的基本款,使用和適用的場景越來越廣。事實上從李佳琦的“OMG”到你的同事群里整齊劃一的“棒棒噠”,可愛的風格似乎越來越“可”了;網絡語言江湖上的另一大勢力“門派”則非“中老年表情包”莫屬,一代人的審美成功轉化到線上并得到延續,不過與萌系語言同場競技,卻由于某條鄙視鏈的存在“不得不”居于下風。有趣的是一位大爺或大叔有可能悄咪咪地在微信里各種“么么噠”,而年輕人之間火熱的“中老年表情包”斗圖大賽也是歡樂的策源地。“可”與“愛”,兩種狀態,其實都不應受囿于年齡。
快樂會蔓延,懶也會傳染,高科技發的“奶嘴”更容易風靡,你自詡的獨立性在大數據和算法面前可能是不堪一擊的。興趣早已經被精準捕捉,需求也經過精心的“被”設計,你不知不覺就交出了思考、時間和金錢;而不得不交出自己的身體,乃至全部,則是那些因為年邁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他們已經需要社會的“奶嘴”。屢見報端的惡毒保姆事件未必是普遍性現象,卻足夠擊中人們對老的恐懼和當前養老準備不足的痛點。人的惰性和人性的惡,從來都不能夠低估。科技的缺陷和科技的惡,卻常常被輕忽。
自覺自愿自嗨地待在家里的“宅一代”,生活內容其實豐富多彩,電子設備里光游戲的供應和體驗就足夠豐富,快遞外賣服務的飛速發展,讓他們在四維宇宙里炫目遨游的同時,輕松地應對人間煙火。新聞里說的好幾年沒出過門的邋遢漢固然極端,但好幾天不用出門的人是不是就是你的鄰居或是你自己?倒是那些腿腳不方便、體能虛弱的老人,如果又居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小區,哪怕只是三層,出門就只能是內心的渴望和行動上的奢望。時代的電梯帶上了年輕人,但加裝一下現實的電梯就能“拯救”一代老人,并惠及一代代終將老去的人們。
一邊是社會和肉體、機能上的“老齡化”,
一邊是行為和思想、意念上的“低幼化”。
誰也不是誰的解藥,
卻能跨越維度,相互映照。
哭鬧、喊叫、肢體沖突,要國家或者社會或者他人包辦一切的“巨嬰”原來是如此巨大的群體。情緒失控、行為失格的他們在高鐵上霸座,在值機口撒潑,在“我弱我有理,你強你活該”的邏輯里“乘風破浪”。“低幼化”在他們身上的露骨表現,顛覆了成年世界的規則和約束。但真正當國家、社會、人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個成熟的、理性的、有擔當的群體存在是多么重要。主持大局要依靠經驗和閱歷,老將出馬,未必要一個頂倆,他們對責任和使命的身范已然是最大的財富。已逾80 高齡的鐘南山,能抵多少大家都有目共睹。
頭發銀灰的人轉過身來,也許是年輕滿是膠原蛋白和滿不在乎的臉。故意染成所謂的“奶奶灰”已經是時尚圈里的常規操作了,對美的理解與闡釋,年輕一代得天獨厚,但這不意味著獲得特權,追求時尚,也不該由年輕人壟斷。但事實上上了一定年齡的媽媽們會突然發現自己有些衣服不能穿、不敢穿了,而真正的奶奶輩,早已經接受了樸實無華、灰暗低調的自己。從“婦女節”改為“女生節”,從“阿姨”換為“姐姐”,多少稱呼稱謂的“貼心”改動里都藏著定義的霸權和群體性的不自信與不被認同,甚至是自我的不認同。“不認同”也諷刺性地包括,網絡上動輒自稱“老阿姨”的那些“小盆友”——如果別人依葫蘆畫瓢,她們可要翻臉了。
“這不是開往幼兒園的車!”成年人為自己加戲,戲謔出了一顆純潔如處子的心靈,不啻為是對如今烏糟糟的信息傳播現狀的反諷和不滿意。同樣的例子是大批的青壯年不肯放棄過兒童節,這輛車年年都要蹭一把。他們畢竟還是幸運且被寬容以待的。真正沒有進入公共視野且被認真看待的是老年人如此大的一個群體的性需求和性權力。諱莫如深不等于不存在。個體的羞恥感有時候固然是可以拯救自己的防火墻,但被外界所賦予和加固過的羞恥感,常常是“殺人”不見血的利器。幸福的車輪滾滾,不能以碾壓或犧牲一部分人為代價,理應讓所有人都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