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 李想 張兆宏 黃晶晶 張楠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二區 鄭州 450014
胃癌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2位,在全球位列第5[1]。胃癌總體生存率不高,預后較差,手術是胃癌患者獲得根治的唯一手段[2]。圍手術期管理質量的高低決定胃癌手術的成功與否。近年來,胃癌的圍手術期管理理念不斷更新,其中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是由丹麥外科醫生Kehlet[3]提出并應用于臨床,其核心理念是優化圍手術期管理,采用各種有效措施減輕患者的創傷和應激,促進患者術后速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和住院費用[4]。目前如何在胃癌根治術圍術期運用ERAS還需不斷進行探索[5]。基于此,我院開展了本項小樣本前瞻性研究,以探討中西醫結合ERAS應用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術期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2016-02—2019-12間我院普外二區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患者。納入標準:(1)胃鏡及病理確診為胃癌。(2)術前腫瘤TNM分期I~Ⅲ期,可行根治性切除的擇期手術。(3)年齡 18~80周歲。(4)無心、腦、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5)無嚴重精神疾病。(6)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愿意參加本研究或不配合治療者。(2)既往有腹部手術史者。(3)有嚴重內科疾病不能耐受全麻及手術者。(4)腫瘤穿孔或梗阻需急診手術者。(5)行新輔助放化療及其他治療者。根據圍術期處理方法分為中西醫結合加速康復治療組(觀察組)和加速康復外科組(ERAS)。
1.2治療方法
1.2.1 ERAS組 (1)術前進行心理疏導,詳細介紹疾病的起因、發展和預后;詳盡告知病情(在允許范圍內)以及可能采取的手術和麻醉方式。(2)術前3天無渣半流質,術前1天流質飲食。(3)不常規行機械性腸道準備。(4)術前晚10:00口服1 000 mL碳水化合物,術前6 h禁食,4 h禁水。(5)術前30 min靜脈預防性應用抗生素。(6)行腹腔鏡微創手術, 2組均由同一組醫生施術。(7)放置胃管,通氣后拔除。不常規留置導尿管,需留置導尿管者若無尿潴留,術后48 h內拔除導尿管。(8)重視術中保溫,腹腔沖洗液及輸液均加溫,控制患者體溫在36.2℃~36.6℃。(9)術后控制補液量,視病情抗感染 3~6 d。(10)術后多模式鎮痛,減少阿片類鎮痛劑的使用。(11)術后定時翻身拍背排痰,每小時活動雙下肢,并盡早下床活動。(12)胃腸功能恢復,盡早經口進食。
1.2.2 觀察組 在ERAS組基礎上聯合中西醫結合治療。(1)術后12 h始行中藥封包治療:中藥組方(吳茱萸100 g,大青鹽500 g)熱敷腹部中脘穴位區域,20 min/次,2次/d,直至患者肛門排氣。吳茱萸氣味俱厚,局部用藥,通過穴位疏通臟腑經脈,暖腎溫脾,下氣降逆,可疏導腸腑氣機,從而達到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胃腸功能恢復的目的。(2)術后24 h行中藥直腸滴入治療:根據患者證候,由本研究組中醫師辨證論治,自擬中藥方 (芒硝14 g,生大黃9 g,厚樸13 g,柴胡7 g,半夏7 g,枳實7 g,芍藥12 g,大棗6顆,生姜 2片,根據患者證候作適當加減)由本院煎藥房制成藥液直腸滴入,100 mL/劑,1劑/d(以患者耐受為度,必要時作適當減量),直至患者肛門排氣為止。
1.3觀察指標(1)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和排便時間、胃管拔除時間、進食時間。(2)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胃癱、肺部感染)。(3)住院時間及費用。

2.1基線資料共納入患者60例,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2.2術后恢復情況及住院費用觀察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和排便時間、胃管拔除時間、進食時間、腹腔引流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ERAS組,住院費用低于ERAS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住院費用比較
2.3術后并發癥2組均未發生吻合口漏。觀察組發生切口感染1例、胃癱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67%(2/30);ERAS組發生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胃癱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3/30)。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21,P>0.05)。
3.1 ERAS在外科的運用1997年,Kehlet教授首次提出ERAS的概念,2007年,黎介壽院士首次將ERAS理念引進中國[4]。目前,ERAS已在國內外諸多外科領域內進行研究和推廣。臨床研究表明,ERAS以患者為中心,以循證醫學為依據,外科、麻醉、護理、營養、理療等諸多學科的參與,完成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諸多流程的優化,可以減緩外科應激反應,減少并發癥和治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十余年來,ERAS理念雖然在各個外科專業中得到迅速發展與推廣,但各級醫院在實施ERAS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困難,其原因較為復雜,各種實施方案也尚未規范化。結直腸外科應用ERAS理念已經比較成熟,胃癌根治術應用ERAS仍有較大爭議。江志偉團隊[6]系統評價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應用ER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顯示胃癌根治術圍手術期應用ERAS,可減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應激,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利于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隨著腹腔鏡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微創技術聯合ERAS成為微創外科領域重要的推動力量,腹腔鏡微創技術也貼近ERAS的理念。有報道,腹腔鏡手術應用ERAS,可降低手術創傷應激反應,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更小,在術后機體恢復方面有明顯優越性[7-9]。但腹腔鏡手術應用ERAS尚無統一的方案,加之多學科協助不充分等,給臨床推廣造成一定困難。因此,腹腔鏡手術應用ERAS也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才能取得進步和突破。
3.2中西醫ERAS的優勢胃腸手術后因手術創傷應激、麻醉、術后疼痛、炎癥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術后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出現腹脹、腹痛、延遲排氣和排便等,影響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如何早期恢復胃腸功能成為術后快速康復的關鍵環節。多數中醫學者認為,術后瘀血阻滯腸腑,腑氣不通,濁陰不降,脾胃升降失司[10],可導致一系列胃腸功能紊亂癥狀。故理氣通腑瀉濁成為基本的治則[11]。吳健瑜等[12]研究表明,中西醫聯合ERAS能有效促進胃癌術后患者功能恢復,降低術后應激反應及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社會資源利用率。張希華等[13]應用中藥熱敷臍部及中藥保留灌腸聯合西醫對癥治療,可有效縮短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祖國醫學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理念與ERAS一脈相承,受此啟發,我們應用中藥封包熱敷腹部中脘穴位區域,發揮了中藥作用和穴位刺激作用。吳茱萸具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效,其氣味俱厚,性溫味苦屬熱。局部用藥,通過穴位疏通臟腑經絡,暖腎溫脾,下氣降逆,可以疏導腸腑氣機,達到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胃腸功能恢復的目的[14]。中脘穴位區域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相通,利用中藥封包熱敷可激發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大承氣湯中生大黃泄熱破瘀通腑,芒硝軟堅潤燥,枳實消痞散結,厚樸寬中理氣,如此清升而濁降,瘀滯自除。直腸滴入有利于腹腔內炎癥的消退和滲出液的吸收,可加快胃腸蠕動和體內各種毒物的排泄,減輕內毒素所致腸黏膜屏障的損傷和破壞,促使腸壁水腫逐漸減輕,改善腸道血運循環,利于腸功能恢復[1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效果優于ERAS組,術后進食時間明顯提前,住院天數均縮短,住院費用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胃癱、肺部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ERAS應用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能縮短術后住院時間,且不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復,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