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潔 李超凡 余明浩 馬凱



摘要:采用Java語言、數據庫設計及App的設計與開發等技術,綜合應用高血壓電子病歷、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及慢性病的相關知識,設計了基于電子病歷的高血壓病智能輔助診療App。通過從醫院數據庫中導入獲取高血壓患者病歷健康信息,針對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和體征數據、血壓數據、診療數據等多方面的醫療大數據信息,在高血壓病智能診療App系統中進行綜合數據分析,為病患制定出最佳的臨床診療、合理運動和膳食管理方案,降低醫療費用,為病患帶來全新的醫療服務體驗。
關鍵詞:高血壓病;電子病歷;輔助診療;安卓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5;R544.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23-0007-03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assista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pp of hypertension based o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is designed,by using Java language, database design and Ap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mb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hypertensio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blood pressure level and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chronic diseases. By importing health information from hospital database to obtain medical record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aiming at remote medical service model and sign data, blood pressure dat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ata and other aspects of medical big data information, In the App system of intellig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omprehensive data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make the best plan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asonable exercise and diet management, so as to reduce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Medical expenses, for patients to bring a new experience of medical services.
Key words: hypertension; EMR; auxili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roid system
1 智能輔助診療App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醫療信息化快速發展,健康醫療行業邁入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技術方面,基于數據倉庫的BI和數據挖掘遷移到大數據環境,結果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挖掘和傳感器技術產生的實時監測數據的分析;2)醫藥研發方面,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互聯網上公眾藥品需求趨勢分析和預測,指引合理配置研發資源,幫助研發部門提早將新藥推向市場;3)臨床決策支持方面,使用圖像分析和識別技術,識別醫療影像(X線、CT、MRI)數據,或挖掘醫療文獻數據建立醫療專家數據庫(IBM Watson),從而給醫生提出診療建議;同時,分析醫生輸入的條目,比較其與醫學指引不同的地方,從而提醒醫生防止潛在的錯誤,如藥物不良反應;4)公共衛生管理方面,通過覆蓋整個地區的患者電子病歷數據庫/病案首頁數據庫,快速檢測傳染病,進行全面的疫情監測、集成疾病監測和響應程序,快速進行響應;5)居民健康管理方面,慢性病大數據平臺全方位采集慢性病患者相關的健康數據、醫療數據、生物數據,并與區域化衛生平臺互聯互通,完善患者電子病歷,建立個人慢性病專病檔案,為醫生的精準化、個性化診療提供扎實基礎。
經驗表明,高血壓等慢性病是可以通過完善的管理方式進行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疾病。近年來,電子病歷和遠程管理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其中運用電子病歷存儲管理高血壓病優勢為:首先極大地節約了時間與成本,減少了浪費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有效地提高了病案傳輸與運轉中的安全性并且提供了便捷的病案檢索方式;再次,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增加了患者直接護理時數;而且可以更加快速地適應新模式,縮短了病歷歸檔時間,為患者打印診療資料提供了便利;最后,病歷公開得以實現,使醫療過程更加公開透明。同時電子病歷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電子簽名的合法化、信息交換的標準、實行電子病歷無紙化存儲與現行的相關法律制度的融合、電子病歷歸檔與還原的技術與把電子病歷無紙化存儲作為管理模式的認識問題。目前,我國高血壓遠程管理包括門診評估、遠程監測、遠程教育、遠程指導等方面。這種模式以血壓數據的云端存儲、分析為核心,能夠高效地對高血壓管理中的各類信息進行整合、綜合管理,實現高血壓患者與醫護人員互聯,最終達到提高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降低心腦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的目的。這對管理高血壓等慢性病具有重要意義[1]。
2 高血壓病智能輔助診療App的設計
2.1 功能設計
2.1.1 完善數據的傳輸功能
3 高血壓智能診療App應用探討
3.1 慢性病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預及治療
用戶在測量并上傳血壓值之后,需要填寫自己身高、體重及工作性質(按勞動量劃分為臥床、輕度勞動者、中度勞動者及重度勞動者)。后臺會立即計算出用戶的體型BMI數值及能量供給量(kcal)并保存。根據用戶所上傳的數據,App平臺會對用戶進行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主要分為飲食與運動。首先飲食方面,根據程序生成的用戶的血壓等級,后臺會推薦相應的食療表和菜單。用戶可以根據食療表或自己的口味自行在菜單里進行食物的選擇。在選擇的同時,后臺會計算出用戶所選擇食物的能量供給量,并提醒用戶總卡路里是否符合用戶的血壓等級;其次是運動,后臺會運用消耗kcal計步器記錄用戶的運動量作為參考值,提醒用戶是否需要適當的運動。
藥物治療(用藥):根據用戶的血壓分級及健康檔案,后臺會推薦相應的用藥方案以及長期服藥的調藥計劃,進行階段性的藥品劑量的調配與數量增減,并自動設置提醒用戶用藥、換藥時間。主要為患者提供作用時間長(長效制劑)、副作用少的藥物,依據最佳的用藥規則幫助患者避免用藥誤區。如圖3所示。
3.2 遠程醫療個性化服務
通過采用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電子技術實現對醫療信息的遠程采集與處理,以患者為中心搭建醫患交互的在線平臺。利用高速網絡進行數字、圖像、語音的綜合傳輸,達到實時的語音和高清圖片效果,從而輔助醫療機構實現對慢性病患者的精準治療和持續治療[6],達到促進醫患雙方的有效溝通、協助患者自我治療以及及時調整藥物劑量的效果。遠程醫療為基層醫療或邊遠地區患者提供實時的優質醫療服務,以打造便捷、惠普、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體系[7]。
3.3 高血壓患者病歷信息獲取及智能診斷
通過數據庫與App鏈接,實現在線獲取用戶的病歷數據信息,幫助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實現智能化管理。囑咐用戶處于平靜狀態時自行測量血壓值,且對每日至少測量早(晨起后30min、未服藥及進食前)、中(午休后30min或15:00-16:00)、晚(睡前1小時)3次血壓或根據情況自行增加的數據采集,用于高血壓的實時監測[8]。針對用戶血壓波動信息進行長期收集,并通過與人群基準健康數據的對比及時發現用戶可能存在的風險,根據界面設計的診療信息調查表,逐步完成危險因素和病史的結構化表格的填寫,App會根據算法計算出用戶的血壓等級以及評估危險分層,使用戶能夠更精準地預測疾病的危險程度,通過遠程醫療服務實現及時預防診治,為醫生提供患者病情的變化和康復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4 結束語
基于電子病歷的高血壓智能診療App借助地理定位、實時通訊和遠程監護等功能,使患者隨時隨地獲得醫療服務,打破了醫療服務供需兩端的空間阻礙,縮減了傳統門診模式的排隊等候時間,對緩解醫療服務資源的供需緊張和地區分配失衡問題,使健康服務模式更加靈活便捷和個性化,提高病患對疾病預防和管理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 馮晶晶,劉宇飛,靖瑞鋒.慢性病管理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中國藥房,2017,28(8):1009-1012.
[2] 劉師偉,段瑞雪,李欣,等.醫學大數據庫的建立與哲學審思[J].醫學與哲學,2016,37(21):10-13.
[3] 穆榕榕,全宇,高興,等.基于電子病歷系統的病歷質量管控實踐[J].中國醫院,2017,21(11):46-48.
[4] 陳麗.區域醫療環境下電子病案系統的應用與管理[J].中國病案,2017,18(7):46-49.
[5] 程楠.一種基于大數據技術快速處理醫療文本的方法[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9):45-46,58.
[6] 焦亦薇.基于Java數據庫互連技術的登錄界面設計與實現[J].福建電腦,2018,34(8):126-127.
[7] 王晨.基于Java語言實現數據庫的訪問研究[J].電腦迷,2018(5):98.
[8] 黃毅健.基于智能手機Android平臺下遠程醫療監護系統的設計分析[J].科技傳播,2018,10(1):115-116.
【通聯編輯: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