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昀昀

2020年6月30日,廣西玉林至廣東湛江高速公路(廣西段)正式通車。全線通車后,從玉林到湛江的車程縮短為一個半小時,這將加快廣西“東融”的步伐。這條公路僅是廣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的一個縮影。廣西融合、聯動大灣區建設,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廣闊前景,承接產業轉移、構建立體交通網絡、深化對外開放等成為這項工作的發力點。
對接大灣區,對內轉換產業動能
2019年2月18日,中國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規劃綱要》對產業發展藍圖提出了新的要求,大灣區周邊省區將迎來承接傳統優勢產業轉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會。
在2019年廣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走進香港推介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高度評價雙方合作優勢:“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距離大灣區最近、聯系最緊、合作基礎最好,是內地除廣東外《規劃綱要》提及最多的省份,是粵港澳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地、農產品供應地、勞務輸出地和產業承接地,是大灣區的直接輻射區、重要經濟腹地和拓展東盟市場的便捷橋梁。”
長期以來,大灣區以食品加工制造業和重工業等產業見長,包括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產業鏈下游深加工行業。應《規劃綱要》要求,這些產業大多被計劃轉出或正在轉出。廣西的發展情況則相反,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薄弱。因此,廣西與廣東在產業承接與轉移上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
為了突破產業發展難點,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廣西提出“灣企入桂”專項行動,作為廣西實施“東融”戰略,促進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以廣西賀州市為例,2019年,該市明確了建設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的新使命,跑出了經濟總量晉升的“加速度”。
賀州市副市長劉洪軍稱,賀州走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經濟新業態的轉化培育兩條路子,承接先進地區的創新產業溢出,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延鏈、強鏈、補鏈”,生物制藥、智能制造、新興服務業等新經濟新業態突破發展。例如,從零起步引入億航無人機總裝基地,項目一期投產1個月,已實現1千臺表演型無人機下線,訂單已超1萬臺。
截至2020年6月底,賀州市“灣企入桂”在談項目77個、總投資887.14億元,已簽約合同項目36個、總投資195.39億元,已開工項目20個、總投資91.38億元;招商工作簽約項目資金到位率、簽約項目開工率在廣西排名第一。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廣西共簽訂“灣企入桂”項目575個,項目總投資近5650億元。
廣西主動融入大灣區,擴大兩地互動合作,是廣西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也讓廣西前進的步伐走得更踏實、更有底氣。
對接大灣區,對外深化開放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背靠中國內陸腹地,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是帶動中國南部,聯動東南亞,面向全球的經濟增長極。而廣西作為大灣區走向東南亞的“便捷橋梁”,主動融入大灣區建設,借助其既有資源,更能發揮廣西與東南亞陸海相連的優勢,有助于拓寬廣西與東南亞經貿合作的空間,進一步完善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的門戶功能。
拿桂澳合作來說,廣西與澳門同飲一江水,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語言相通,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廣西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澳門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兩地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用好中國—東盟博覽會、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等合作平臺,加快北海—澳門葡語系國家產業園建設,攜手開拓東盟和葡語系國家市場。
澳門特別行政區代理行政長官梁維特也曾表示:“澳門將積極配合支持廣西對接融入大灣區,把身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優勢與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優勢結合起來,攜手走出去、引進來,助力廣西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而對于桂港合作而言,香港與廣西各方面合作緊密,是廣西重要的投資來源地和貿易伙伴,《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可將桂港服務貿易開放提升至新的水平。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獨特的雙重優勢,既是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也擁有便利的營商環境及優質的專業服務。廣西企業可利用香港這個開放的商貿投融資平臺,開拓更多商機,實現互惠共贏。桂港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間,我們鼓勵更多香港企業到廣西實地考察,希望桂港兩地合作欣欣向榮。”
主動對接大灣區,于廣西而言,是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把握后發優勢的好機會;是共享資源,組團開拓新市場的突破口;是吸引投資“強身健體”,提升在對外合作中地位的大動作。隨著廣西與大灣區互動的日益頻繁,我們期待雙方能創造“1+1>2”的效益。
·聯系編輯:9441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