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梅
去年5月,艾滋感染者汪女士來到我院尋求幫助,生個健康寶寶是她多年的愿望。我們先為她調整使用了對胎兒致畸率較低的藥物,在她懷孕后,又囑其每3個月復查1次,積極規范進行抗病毒治療。今年2月,汪女士順利分娩,我們又立即對她的寶寶給予了抗病毒治療,并采用人工喂養。在新生兒6周及3個月時,連續兩次檢測都為陰性,確診新生兒未感染HIV病毒。得知結果的那一刻,汪女士喜極而泣!
其實,艾滋病病毒(HIV)陽性孕婦,像汪女士一樣經規范應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及采取安全助產、人工喂養等綜合措施后,95%左右可生下健康寶寶。
在我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兒童中,90%以上是由母嬰傳播獲得。所以,預防HIV母嬰傳播是保護兒童免遭HIV 侵害、減少發生艾滋?。ˋIDS)的重要措施。
艾滋病母嬰阻斷是指為HIV感染孕產婦及其嬰幼兒提供抗病毒治療、安全分娩、人工喂養指導等一系列服務措施,從而使得艾滋病母嬰垂直傳播幾率最大可能降低的醫療治療措施。實施母嬰阻斷,可以使得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幾率從30%~40%降低到2%~5%。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和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綜合指南》推薦,對于所有HIV陽性的孕婦均應進行抗病毒治療,無論病毒載量高低和CD4(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重要免疫細胞)水平如何,如果需要應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已有的抗病毒治療方案。而且推薦,無論感染HIV的女性處在疾病的哪一個階段,在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期均應進行抗病毒治療。我國《艾滋病診療指南》也作了“盡早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干預+安全助產+產后喂養”全面指導。
抗病毒治療多數從妊娠14周開始,根據《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2012版)》推薦,首選抗病毒方案為:AZT(齊多夫定)+3TC(拉米夫定)+LPV/RTV(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對于HIV感染孕產婦所生的嬰幼兒,應在生后4~6周或其后盡可能早的時間內應用HIV核酸(RNA)檢測HIV感染,以盡早做出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出生后滿18月檢測HIV-RNA陰性,即可排除嬰幼兒感染HIV。不論HIV-RNA檢測陽性還是陰性的嬰兒,在其父母或監護人深入討論并取得知情同意后,應立即開始抗病毒治療42天。所有小于2歲的確診 HIV感染的嬰幼兒,無論CD4+T淋巴細胞計數及臨床分期如何,均應該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
近年來,國家“四免一關懷”政策出臺,其中包含母嬰阻斷的免費政策,即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提供免費母嬰阻斷藥物及嬰兒檢測試劑,大大降低了母嬰垂直傳播的概率。
為降低分娩過程中新生兒感染率,要做到“四避免”,即避免側切、人工破膜、使用胎頭吸引器助娩、宮內胎兒頭皮監測。
對于無并發癥,陰道自然分娩后進行分娩登記;對于出現并發癥,或不能作到“四避免”,轉診至有關醫院行剖宮產或終止妊娠。
建議產婦行安全人工喂養:盡量選用專為嬰兒設計、配制的嬰兒配方奶粉,如無此條件的產婦,可選用牛奶或羊奶替代,人工喂養并行產后退奶。
對于種種原因不能行或拒絕行人工喂養的產婦,在哺乳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奶頭不皸裂,避免嬰兒咬破奶頭,減少嬰兒感染HIV機會。
要盡量避免采用混合方法喂養,以免導致嬰兒胃腸道炎癥反應,增加感染HIV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