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蒙權是農民的孩子,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村。1994年7月,他從內蒙古大學畢業后進入政府機關,歷任兩個鄉鎮黨委書記,在2011 年換屆選舉中被選舉為縣政府副縣長,分管農業農村工作。
2012 年,松原市委市政府組建松原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寶蒙權懷著為百姓服務更直接、帶動農民增收更有效的想法主動申請到松糧集團工作。面對家人親友的疑惑不解,面對棄官從商的心理落差,面對經營初始的舉步維艱,他始終不悔自己的選擇,因為他了解農業、熱愛農村、心知農民疾苦,一心想為老百姓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2014 年擔任松糧集團董事長后,他創建了“公司+工廠+合作社”的經營模式,發揮集團國企優勢,規避農民種糧風險,與農民建立了利益共享的魚水關系。截至目前,松糧集團聯盟企業已經發展到32 家,組建和帶動合作社26 個,成員發展到近1000 戶,種植面積達到25 萬畝,帶動區域內農民年增收6500 多萬元,訂單農戶戶均增收6500 元。
作為糧食人,他深知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滿了艱辛和汗水。幾年來,他帶領松糧集團在引領區域稻米行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和深入實踐。在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以品牌為領導力、以資本為驅動力、以科技為支撐力、以標準為約束力、以基地為保障力、以產業集聚為合力的發展模式,確定“品牌+”發展戰略,推進產前、產中、產后相互依托、協調發展,全面提高產、購、儲、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在品牌建設方面,他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糧食也要打出品牌”的精神為指引,針對區域內大米品牌多而雜、雜而小的局面,提出“同舉一桿旗、共打一張牌”整合理念,以“吉林大米”為旗幟,以“查干湖”品牌為核心,全力打造“查干湖”這張金字招牌,吸引更多認同查干湖品牌的加工類企業、商貿類企組建“查干湖大米產業聯盟”,創造并分享品牌帶來的成果紅利。
在資本驅動方面,針對稻米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和貸款難、貸款貴問題,提出“1+1+N”金融模式,即“集團+銀行+聯盟企業”糧食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并且要求聯盟企業將原糧收購貸款資金直接通過“一卡通”發放給稻農,實現農民當天賣糧當天兌付。經過多方協調和不懈努力,松糧集團已累計為聯盟企業解決資金近10 億元,有效撬動近30 億元當量的原糧周轉,徹底解決農民賣糧難、變現難的問題。
在科技支撐方面,投資2000萬元成立水稻研究所,打造試驗示范基地。培育的膚妃2 號、松糧869 新品種繁育已經審定完成,進行大面積推廣銷售。同時,積極協調省內外各水稻研究院所開展合作,引進300 余個優質品種,有效解決區域內水稻品種繁雜、米質不一問題。2019 年6 月,陳溫福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戶松糧,將松糧集團水稻科研工作推向新高度,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標準約束方面,他始終堅持把“綠色統籌”作為松糧集團發展的核心,從基地抓起,從種子培育做起,在產、供、銷全產業鏈中,始終貫穿綠色食品標準這條主線。在種植環節,堅持“五安”“六統一”模式,打造出具有“查干湖”血統的系列產品。在倉儲方面,使原糧保管始終處于低于15 攝氏度的準低溫狀態,實現“綠色儲糧”“環保儲糧”。在加工、銷售等諸多方面,他都嚴格把關,堅持科學規范,嚴格執行綠色食品標準。
在基地保障方面,聯手前郭灌區設立全國第一家水稻種植區域保護區“查干湖大米生態群落保護區”,規劃面積120 萬畝,核心區面積50 萬畝,米保區內聘請100 多名專兼職技術人員和稻農對保護區進行專門管護,松糧集團聯盟企業及合作社分布在保護區內
在產業聚集方面,作為吉林省糧食行業協會會長,他圍繞吉林大米核心品牌整合資源,以區域品牌整合企業品牌,以區域聯盟帶動企業發展,帶領松糧集團上連第一產業、下接服務業,中間做好加工業,形成了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經濟體系,每個環節相互依存、相互支撐。通過每個環節的創新和提升,促進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提升產品品質,實現價值鏈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