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 承 梁 歸

當今社會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旅游對城市化的動力作用較為明顯。在20世紀晚期,歐美國家漸漸顯現出旅游城市化的地理現象。Mullin對澳洲的海濱旅游城市作了大量的探索分析與實證研究,最早提出了旅游城市化理論。我國旅游城市化研究中,前人也做了不少工作。阜陽市處于安徽省西北部,轄潁東、潁泉、潁州三區,2018年末阜陽市戶籍人口1070.8萬人。阜陽旅游業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發展速度與質量明顯提高。旅游業促進了餐飲住宿、郵電通訊、交通運輸等諸多行業的不斷繁盛,并且皖西北地區的農村人口就業與轉移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因而較好地促進了阜陽市的城市化步伐。
城市性質和功能
阜陽市政府在《阜陽市旅游十三五規劃》提出,根據阜陽市現有的旅游資源、統籌歸納、在分布布局上合理規劃,依托潁河、淮河等河流交通網絡和城鎮體系布局,以增強城市旅游匯聚服務功能、打造出區域內旅游目的地為總體目標,建構“一心兩區三帶四板塊”、城市與旅游業一體化發展的空間大格局。按照這個定位,《阜陽市城市區域規劃(2012-2030年)》,在21世紀30年代,阜陽市將以建設地區性的中心大城市為目標,充分體現出阜陽在皖西北、安徽省乃至全國的優勢,大力推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著重提高其在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建構成為各產業結構合理、城鄉的融匯發展、生態美好宜居、成為安徽省的重大城市,工農商不斷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城市空間結構
阜陽市目前的城市空間特點主要以潁西區為中心,而潁東區、泉北區、開發區逐步蓬勃發展。潁西區是城市的中心區,它的良性發展主要依靠于老城區,其承擔了這座城市的行政、工商業、文體等重要職能。人民路為該城的中心地帶;而潁東區的主要用地類型包括主要是工業、對外交通、倉儲等;泉北區的用地類型主要為居住、工業、倉儲等;經濟開發區為城市的新區,主要的職能為城市生產。該城市的交通道路骨架已呈現出“格網+放射”的基本格局,具體包括方格網形狀的城市道路和九條對外交通公路。除此之外,二級民航機場、大京九鐵路樞紐,界阜蚌高速公路、潁泉河軌道等構成的城市綜合化交通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據市建委提供數據,“十二五”期間,全市城鎮化率提升到37.5%,較2010年提高了6.01%。據政府歷來文件的梳理,今后將進一步分為六個城市片區,包含了中心城老城片、城南片、泉北片、河東片、經開片和西湖新區,其空間形態結構呈現出將以路為軸線,以河為界線,并且城市發育呈指狀生長的特征。
產業結構
至2007年為止,阜陽市的三次產業結構已經初步發生了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農業退居末席?!笆濉睍r期,阜陽旅游綜合競爭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其旅游業的主要目標任務也得到了圓滿完成。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1839.3萬人次,比2010年的854.9萬人次增長1.15倍,年均增長率為23.0%;并且,旅游總收入達到了88.2億元的數額,較2010年的39.2億元增長1.25倍,年均增長率為25%;全市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43%增加到7.7%,產業地位不斷提高。而到了2018年,阜陽市的三產結構更趨于優化態勢。第一產業占比17.66%,第二產業占比41.9%,第三產業占比為40.44%。這也進一步反映出了阜陽市旅游產業效益不斷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游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
阜陽旅游業在蓬勃發展,便對城市交通、城建、郵政電信等基礎設施都有了新的訴求。為了迎合與順應這種需要,阜陽的道路交通、城市建設和旅游設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改建后的阜陽北站貨物運輸能力獲得了巨大提升。迄今,阜陽的機場已通航了16個都市17個航班,每周航班共156架次。阜陽市機場2019年的運載吞吐量達到90萬人次,這樣的數據表明阜陽市的機場的地位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且對周圍地區的輻射能力更進一步提升。高鐵的開通,更是縮短了阜陽與周邊地區的“抵達時間”。
前人從不同視角、以不同方法對不同案例地的旅游城鎮化現象進行了剖析,并對其形成機制進行了探究。黃震方先生的觀點是城市化進程本身及城市本身就是一種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載體,以及旅游者對目的地的行為選擇與行為判斷;吳婷從內外兩大動力對旅游城市化動力機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即在于旅游需求的拉動與推動以及戶籍、政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葛敬炳以麗江為案例地,將旅游城市化的動力因子歸為政府、資源、民營經濟以及旅游消費;陸林先生等研究員對黃山湯口鎮的研究認為其驅動力主要包括區位、資源稟賦、政府推動與居民參與這四個方面。
資源比較優勢
阜陽市是安徽省的人口大市,鄉村人口多,勞務輸出人口多。發展鄉村旅游業,不僅可以緩解就業的嚴峻形勢,擴大居民收入,提升生活質量,并有助于發掘鄉間旅游資源的商業價值,在遵循綠色開發理念基礎上有利于發揮阜陽市域的資源比較優勢。
同時,阜陽是我們國內鐵路網中的重要樞紐點之一,京九、商阜等5條鐵路涵蓋其中。阜陽北站作為京九線最大的一個編組站,有著不可比擬的交通地位。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為旅游業帶來了便利。在縱橫交錯的立體化交通網絡下,鐵路年發送旅客的數量已高達了1.7億人,除了像合肥、鄭州等這樣的都市外,其他城市與之是無法比擬的。故阜陽市為名副其實的綜合交通樞紐,故借助于這樣的強大交通優勢,阜陽市旅游業的發展也擁有了堅實保障。近兩年來,高鐵的建成對阜陽市域的旅游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另外,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例如阜陽市花鼓燈、梆子戲、嗨子戲三項傳統藝類項目等。政府可根據當地的要素資源、結構引導產業發展、居民就地就業,促進“鄉村振興”、“旅游扶貧”戰略的有效實施。
政府的推動
2015年市政府舉行了全市旅游業改革發展大會,設立了促進城市旅游業發展的領導組,提出并貫徹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旅游強市”的戰略口號更好地為阜陽市旅游業構建美好藍圖,以明晰今后發展的軌跡,這無疑是為阜陽旅游業發展指明了路徑,成為城市旅游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五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到了2020年,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政府的推動帶來的實際的果效,旅游業成為經濟的強有力組成部分,政府的推動措施是值得稱贊的。
從近些年的政策引導、舉措落實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阜陽旅游形象宣傳逐步加強。通過微信、大數據平臺、旅游論壇以及電視、電影、廣告等多元化的宣傳媒體,進行了多層面的營銷宣傳活動,加深了普通民眾的旅游感知印象,刺激了人民大眾旅游消費的動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近些年阜陽市也注重在旅游過程中滲透文化要素,傳承傳統文化,科普文化常識,增進大眾對阜陽古文化的了解。
譬如,阜陽市政府在阜陽生態園組織的春節游園燈會、潁州西湖的維護和重建,以新的面貌來呈現給大家,潁上縣的江心洲美食節、八里河的水上樂園、太和縣的旅游文化節、以及其他縣城的旅游節慶活動同樣開展的如火如荼,對旅游者的吸引力較強,因此其影響力逐步擴大。由此可見,政府在發展旅游驅動城市發展投注了心血,對旅游業發展及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奠定了政策性基礎。與此同時,毫無疑問也對皖北地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起到了促進性作用。
民營經濟的參與
阜陽市深入實施“雙輪驅動”戰略,積極調整三產結構。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吸引民營經濟積極參與旅游業發展,效果顯著。農村人居環境獲得了較大程度的改善,因而進一步又鼓舞了民營企業極大的投資熱情,民營企業對阜陽市未來旅游業的發展前景充滿憧憬,因此對旅游相關行業的投入比重不斷加大。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要想保證旅游業的繁榮發展,是絕對離不開民間資本的投入,這可以有效緩解旅游業發展中面臨的諸多考驗與難題,比如資金短缺、運作斷層等現象。這幾年里,融資方式呈現多樣化,投資的主體多元化,運作方式呈現市場化特征。這一方面反映出阜陽市的對外的吸引力在不斷的增強。阜陽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既吸引了民間資本的不斷注入,擴展了民營企業家的經濟效益。同時因為民營企業的廣泛參與,也開拓了旅游業市場規模。因此,阜陽市的旅游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旅游消費的拉動
近年,阜陽市“名吃、名勝、名人、名產”活動如花如荼進行,旅游城市名片也在不斷的推廣。2015年的統計數據,阜陽市的知名景區、旅游飯店與旅游社等相關性配套服務行業的數量與質量結構在不斷得到升級,從而旅游產業體系逐步完善,使之具有較大的發展進步空間。配套設施不斷加快,資源稟賦優勢凸顯,旅游消費的拉動有效促進了阜陽市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結構升級。旅游者已成為阜陽消費的主體之一。隨著阜陽市旅游業不斷發展所帶來的的上級,潁上八里河、潁州西湖等臨街房屋幾乎都得到了開發,旅游消費逐年上漲。
綜上,在我國旅游業持續發展并極富前景的時代背景下,阜陽市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促進了阜陽市區域性資源比較優勢的凸顯,以及引起了政府對旅游業的不斷培育與高度重視,逐漸成為旅游開發的主體,再加上旅游消費的拉動,阜陽市旅游業得到迅速發展,旅游的發展加速了阜陽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阜陽市旅游城市化對阜陽市的城市規模、產業結構、城鄉發展方向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也會對城鄉居民的經營理念、教育觀念和生活態度等思想觀念產生較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