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功 樂山樂水

62mm、80mm單兵火箭破甲戰斗部設計師杜春傳
2020年7月的一天,驕陽似火,我們前往天通苑采訪杜春傳主任。杜主任精神矍鑠,待人親和,采訪從他的回憶中開始。
我1965年畢業于沈陽第一化學工業學校,是中專學歷,學制為4年。當時沈陽第一化學工業學校屬于第五機械工業部(簡稱五機部),主要培養中等專業人才,為五機部所屬單位服務。中專部主要有兩個系:火化工系和機械系,我學的是火化工系火工專業,主要學習彈藥裝藥工藝、火工品工藝學等專業課,采用的是北京工業大學(現北京理工大學)編制的教材。
我們那會兒與現在不同,現在學生報考時要填志愿、選專業,我們當時都是服從組織安排,祖國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學校分配我學這個專業,我就專心地學習相關課程。
是的。1965年畢業后,我被分配到山東732廠。當時732廠主要生產手榴彈、反坦克地雷、迫擊炮彈等產品,還生產民品油壓機,當時五機部所屬工廠的油壓機都由這個廠生產的。由于當時工廠缺少人才,我下車間實習約半年時間,就被調到產品設計室,當時產品設計室主要研發生產52式57mm無后坐力炮的破甲彈和榴彈。我剛到廠里,經驗不足,就跟著課題組的同志們一起搞破甲裝藥,做性能試驗等,多向組里老同志學習請教。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簡單說明一下208所的發展歷史吧。
當時我入所時,208所的名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研究院京字119部隊,屬于部隊編制,但沒穿軍裝,后又改為后字418部隊,1976年后歸地方管理,這當然是后話了。
當時為了加強國防科研,執行“聶總偉大批示”,從全國各地兵工企業的槍廠、彈廠調集人才,充實119部隊的科研力量。1968年2月,119部隊派人到山東732廠,提出需要火工品和彈藥專業的人才,我就是那時來到研究所工作的。
來所后研制的第一個產品是70式62mm單兵反坦克火箭(簡稱62單兵)。當時正趕上珍寶島事件,我們沒有性能良好的破甲彈,只有仿蘇的56式40mm火箭筒(簡稱老四零),及反坦克手雷、炸藥包等,作用距離及威力有限。基于這種需求,我們在“139榴”項目基礎上開始研制破甲火箭彈。

杜春傳主任獲得的各種獎勵證書及獎章
我所學的是彈藥裝藥、火工品工藝,當時這個專業的人才短缺,所以就讓我負責戰斗部裝藥,我們共3個人。另外2個小組分別負責發動機和發射筒設計,我們這些人大部分是從各個工廠調來的,按當時要求以工人、科研人員、領導干部“三結合”的形式一起設計破甲彈。
其實這個項目當時受文革極左思想的影響。曾在越南戰場繳獲了美國的M72 66mm反坦克武器,當時就有人提出,我們要設計比它口徑小的武器,還能達到它的性能水平,說明我們就先進了。這種想法給后續的戰斗部破甲威力研制帶來極大困難。
當時所里的科研條件怎樣?
當時所里條件比較落后,還沒有建辦公樓,辦公室、宿舍都是平房。好幾個人住在一間房內,床挨著床,外單位來出差的同志也在一起住。工作條件有限,所里戰斗部壓藥靠一臺老式的45噸油壓機。62單兵破甲裝藥首先采用鑄藥方法,自己做一個小模子,利用鍋爐產生的熱氣體將藥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再將鑄好的藥柱裝在彈體內,工作比較危險,防護裝置也差。而這些都是靠我們自己親手操作,我以前在工廠就裝過藥,對這個操作比較熟悉。其實相比較而言,我們的條件還是可以的,我們聽老同志講過,以前的老所長吳運鐸先生是在一個舊羊圈內裝藥,那時的條件比我們更艱苦。

杜春傳在試驗現場調整單兵火箭射向
后來有了新炸藥后,我們就到北京工業學院去裝藥。當時北京工業學院分為兩派,斗得非常激烈,為了確保安全,我們每天把戰斗部和藥運過去,裝完后再運回來。樣機研制出來后,所里采購了大噸位油壓機,我們就不用去外單位裝藥了。
62單兵戰斗部采用壓電引信是有原因的。珍寶島事件中,我們的戰士用老四零火箭筒打蘇軍坦克,火箭彈打到坦克裝甲板上總是產生跳彈,沒有一發穿透裝甲。后來生產廠家給火箭彈裝上防滑帽,效果就好多了。老四零采用的是機械引信,引信作用時間較長,碰靶時戰斗部有損壞,影響作用效果。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就在62單兵上采用壓電引信,只要戰斗部與裝甲接觸,就能保證引信起作用,引爆戰斗部,穿透坦克的裝甲板。
當時所內沒有專門的試驗場,就在所后面山腳下一條溝內做試驗。測試設備也不全,測破甲深度等參數及破甲情況都要靠眼睛目測,靠卷尺、鋼尺進行測量。而且要經過多次反復試驗,工作量很大。所以在當時那么艱苦的條件下,能設計出62單兵,還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針對美國M7266mm反坦克武器的指標以及老四零彈的性能指標進行設計,測試結果顯示62單兵破甲效果與美國的M72反坦克武器性能相當,100m距離上,法線角為65°,破甲厚度100mm。產品樣機設計制造出來后,正趕上部隊在某靶場向領導匯報表演,當時有周恩來總理及中央領導,以及華玉杰等珍寶島的戰斗英雄們觀看表演,周總理及中央部委領導同志當晚在賓館聽取了項目組負責同志對研制情況的工作匯報。
62單兵性能的不足是,當時國內的發射藥性能不佳,燃速也低,造成火箭彈出筒距離較長,所以62單兵的發射筒長1.4m,戰士們操作及攜行不太方便。我們就把發射筒分成兩節,火箭彈裝在后筒內,發射時將兩節筒對接就可以了。
這個產品很快就定型了,命名為70式62mm單兵反坦克火箭。它的發動機殼體由鋁材制成,因當時國內鋁材缺乏,后來將發動機材料改為鋼材,并對發射筒進行了適當改進,這就是70-1式62mm單兵反坦克火箭。大約生產了60~70萬支。
62單兵項目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當時我參加的另一個項目“預制小破片速度衰減及侵徹規律研究”也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70式62mm單兵火箭破甲彈

70-1式62mm單兵火箭發射筒兩節對接狀態
是的。原來在工廠時,都是跟著別人干,這個項目是我負責設計的第一個戰斗部裝藥項目,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1970年代末期,蘇軍的坦克由T62式坦克更新為T70式坦克,裝甲厚度增加了,前裝甲角度也變了,此時62單兵性能落后于需求。為了提高武器的破甲性能,我們開始論證8 8mm和80mm口徑反坦克武器方案。到部隊調研時,部隊反饋需要80mm口徑的,后來就確定設計80mm反坦克武器,我負責戰斗部設計。這就是PF89式80mm單兵反坦克火箭武器(簡稱80單兵)。
80單兵破甲戰斗部采用新結構(雙錐藥型罩)、新材料(新型隔板材料),并設計了波形調整器,彌補了引信解除保險后產生的爆炸點(雷管)偏離藥柱起爆中心點而產生的起爆偏心,解決了引信帶來的爆轟波不對稱的影響。并采取了各種保證措施及方案,消除影響破甲因素,提高了破甲威力。這款反坦克武器的突出特點是口徑小、威力大,專家組鑒定時給出的評語是“戰斗部采用了先進的設計技術,結構合理,破甲威力穩定,破甲深度在同類武器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全武器戰技指標起點高,具有先進水平,為我軍提供了一種新型的、一次性使用的、性能優良的單兵反坦克武器。這個項目獲得部級一等獎、國家二等獎。

69式40mm火箭筒及火箭彈

DZP1C-40mm火箭彈,可以直接在69式40mm火箭筒上發射
80單兵定型后,就在安徽一個廠生產,當時他們廠生產69式40mm火箭彈(簡稱新四零),但這個火箭彈的超口徑戰斗部(85mm)破甲威力不高。后來我和這個廠的領導,還有引信廠的一個設計師充分論證,決定把80單兵的戰斗部移植到這個火箭彈上。我把80單兵的戰斗部結構進行了調整,但威力不減,質量減輕一些,經過全彈各零部件減重,達到新四零彈彈重,保證了全武器彈道參數不變,成功裝到新四零的火箭彈上,這個產品后來定型了,就是DZP1C-40mm火箭彈,也稱為40-Ⅲ型彈。
這個火箭彈算得上是80單兵的派生彈種,所里我參與了這個項目研制。其破甲威力比新四零彈提高較大,法線角為6 5°,破甲厚度為180mm,相當于早期紅箭73反坦克導彈的破甲威力。這次改進,提高了破甲威力,降低了原引信瞎火率,與制式武器系統通用,延長了新四零彈在我軍的裝備使用年限,使用也比較方便。這個項目獲部級三等獎。
80單兵系列還有個多用途彈,就是PF89A式80mm單兵多用途彈。這個彈的戰斗部由南理工老師負責設計,我任總質量師,參與戰斗部的設計,并負責圖紙審查等方面的工作。這個項目獲得部級二等獎。

PF89式80mm單兵火箭破甲彈及發射筒

PF89A式80mm單兵火箭多用途彈
還有PF89式80mm單兵火箭Ⅰ型破甲彈,這是打反應式裝甲的串聯破甲彈。這個項目是在80單兵破甲彈基礎上設計的,由我們科室的陳美菱總師負責,我任總質量師,參與戰斗部的設計。這個項目獲集團公司科學技術二等獎。
后來還有PF89A式80mm單兵火箭燃燒彈,我任總設計師。這個彈種完成了工廠鑒定和靶場鑒定,準備開定型會時,軍方稱80mm口徑的單兵火箭要用93mm口徑火箭彈取代。這個項目就歸檔了,但這個方案為后來PF97式93mm縱火彈研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PF89式80mm單兵火箭1型破甲彈及發射筒
確實如此。我是中專學歷,在208所科研人員中,中專學歷的很少,為了跟上大家,我逼著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而且戰斗部設計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識,彈丸理論、爆炸物理、彈道學、戰斗部專業優化設計等,還要學加工工藝、材料方面的知識,這些都要鉆研。這些學科離不開高等數學知識,而在學校只學了高等數學中的定積分和不定積分一點基礎知識,其他的都沒學,為了補齊這方面的缺失,我把《高等數學》上、下冊自學一遍,里面的習題挨個做一遍,解習題的紙用了厚厚的一摞。在沒認識我妻子以前,我很少晚上10點以前回宿舍,都是在辦公室利用晚上時間學習。
結婚后,我負責的項目工作很緊張,經常到生產廠家跟加工,到協作單位聯系協調研制工作,有時一去就是幾個月。廠家有什么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個電話打過來,我立馬就得從所里出發。
擔任科室主任后,我出差跟加工的次數減少了,但經常參加評審會、鑒定會。因此很少能有時間照顧家,家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孩子的生活、學習,全靠妻子一人操持。可以說,如果沒有她的大力支持,我的工作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取得這么多成績。現在退休了,也沒什么事了,就在家多陪陪她,算是對以前欠缺的一種彌補吧。
當然,我工作中取得的這些成績,固然離不開家人的支持,也與我們所、黨委領導及同志們的培養、幫助、支持,以及個人努力須臾相關,這些成績是大家團結奮進的結果,我們有一個良好的設計團隊、戰斗集體,僅靠我一個人是無法做到這些的。

PF89A式80mm單兵火箭燃燒彈及發射筒
我有記筆記的習慣。我的工作筆記有幾十本,退休時大部分都留在科室了,我自己保存的只是很少幾本。我的筆記不是簡單的一天的工作總結,而是非常詳細,比如對某個問題的思考,一些數據的推導等。有了這些筆記,以后在試驗中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查當時的設計細節,看看到底問題出在哪里,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出重點。
另外,我的筆記并非都記在一個本子上,而是分門別類地記。比如這個筆記本封面寫著“破甲”,這個筆記本中專門記錄對破甲問題的思考以及相關解決方案。在科室里,我的工作筆記是寫得最詳細的,80單兵總師李光中經常在小組會上對年輕人說,你們要多向杜主任學習,學他是怎樣記筆記的。

杜春傳主任筆記中的一本,封面上寫有“破甲”二字,是專門記載對破甲問題思考的筆記本
談不上經驗。作為設計人員,我認為一定得懂工藝,懂制造加工,對此我深有體會。62單兵的破甲效果不高,就是因為當時的工藝水平有限造成的,國外的火箭彈發動機一體旋壓制成,我們的火箭彈發動機由三節組裝在一起,工藝復雜。我們當時藥型罩加工采用沖壓,或機加工,精度差,模具加工工藝差,沖壓時模具變形大……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破甲威力,造成破甲效果不佳。
產品的加工環節也很重要。比如在80單兵的設計過程中,藥型罩沖壓加工尺寸完全合格,但到靶場測試時破甲效果不理想,什么原因呢?后來發現是加工工藝控制得不好。有的設計人員設計的圖紙,拿到工廠工人師傅無法加工,為啥?因為不懂加工工藝,設計圖紙中不好確定定位面,而加工中只能找到定位面才能進行操作,所以工人師傅怎么加工?這就要求設計師必須懂加工工藝,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我退休后不久,一位同事設計的產品在廠家加工出樣機后,測試效果不理想,廠家就請我過去看看。我到加工車間看一眼就發現了問題所在,是因為引信作用時間太長引起的。當晚我就查閱圖紙,設法改進。第二天按我的改進方案重新加工后,破甲性能問題解決了。之前的破甲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設計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加工的問題。
在62單兵研制加工時,我看到軍代表經常拿一根小木棍敲組裝好的火箭彈,就感到非常奇怪,他解釋說聽敲打火箭彈發出的的聲音就能知道火箭彈組裝得是否緊實,組裝不緊實的,破甲效果會打折扣,并當場從聲音判斷出其中一個火箭彈未組裝到位,后經工人師傅檢查,那發彈組裝得確實有問題。這個方法簡單實用,是教科書中學不到的,都是在加工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不到加工車間,你就學不到這些東西。

杜春傳主任參加某項目評審會
作為設計人員,還要經常關注國內外的新產品采用的新原理、新材料、新技術。有些可以在自己工作設計中加以應用,提高產品性能。對于新技術,不但要知道這種技術的應用結果,還要思考這種技術的原理是什么?先進性何在?所謂“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作為設計人員,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還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就我而言,戰斗部設計是我的本職工作,工作中還要考慮引信、火炸藥等配套產品各個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學科于我來說都是新知識,都要通過學習才能知道它的原理及應用。產品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你不能只關注自己負責的那點東西,要在整個系統中考慮問題。另外,現在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后到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在加工方面是欠缺的,這方面的東西一定要學,比如工藝學、工裝設計、模具設計等,只有學會了這些知識,你設計的產品才能算是合格的、完整的。
以上是我的粗淺認識,權且分享于此。可能有些細節沒有談到,因為退休時間長了,沒有學習新知識,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僅供參考。
您太謙虛了。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從您的話語中,我們深深感受到您及以您為代表的老一代兵工人不畏艱辛、一心報效祖國的工作熱情,以及不斷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正是有了您這樣的老一代兵工人的努力拼搏,我們的輕武器事業才有今天的局面。您的這種精神非常值得年輕一代兵工人學習、借鑒,我們也深受感動。祝您身體健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