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礦是我國主要能源之一,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本文介紹了煤礦安全層次化管理的內涵、安全隱患辨識及定量分析方法,以期通過進一步強化煤礦安全隱患管理的方式,提升煤礦生產工作的安全性,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
關鍵詞:煤礦;安全隱患;層次分析;預警方法
引言:盡管當前人們對煤礦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煤礦生產過程中各類安全問題仍時有出現,這不僅降低了煤礦開采工作的效率,還對相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現階段,為進一步提升煤礦生產的安全性,對煤礦的安全隱患進行層次化的分析,并制定科學的預警機制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1煤礦安全層次化管理的內涵
現階段,為切實降低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煤礦方面需要盡可能將事故掐滅在萌芽狀態,具體來說,煤礦方面可以通過在進行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將工作重點放在安全隱患的辨識、定量分析、層次化管控等方面,從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現概率,進一步提升煤礦生產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其中煤礦安全的層次化管控工作主要是在明確煤礦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在工作過程中對煤礦進行宏觀、細觀與微觀這三個層面管控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煤礦管控工作的整體質量,這種工作體系是一種全面、系統的管控體系,可以被廣泛應用于煤礦人員、機械設備、環境等方面的管理過程中,并且在開展層次化管控工作的過程中,其核心安全理念是全員參加、閉環控制與動態預警[1]。
2煤礦安全隱患辨識及定量分級方法
在當前煤礦生產過程中,層次化安全管控的基礎是辨識煤礦運營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并對安全隱患存在風險進行定量計算的管控方法,將其應用于當前煤礦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能夠為我國煤礦健康可持續生產工作提供助力。
2.1煤礦安全事故分析
盡管近十年來,受人們對煤礦安全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我國煤礦事故的出現概率不斷下降,但煤礦安全的事故仍未完全杜絕,并且安全事故的下降趨勢逐漸緩和,具體來說,在2011 年我國煤礦安全事故總數量為1201起,因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達1973人,2015年煤礦安全事故數為598起,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249人,到2020年煤礦安全事故總共為122起,因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數為225人。從上述數據中可以了解到,近年來,我國煤炭行業的安全形勢不斷好轉,尤其是人員的死亡人數不斷下降,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主要是,首先,我國對于煤礦的監察體系在不斷完善;其次,我國政府依據煤礦生產的實際情況,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煤礦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最后,在當前大數據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煤礦生產的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我國煤礦生產安全形勢不斷好轉。
現階段,為了更好地對煤礦安全隱患問題進行層次化的分析,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我國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情況,以及安全事故的發生主要原因,具體來說,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采用分層法對2020年我國煤礦事故進行分類統計計算,并且發現,2020年我國煤礦頂板事故的出現總次數為40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55人;沖擊地壓事故出現1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4人;瓦斯事故出現5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22人;煤塵事故出現1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7人;機電事故出現17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18人;運輸事故出現23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26人;爆破事故出現3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3人;水害事故出現7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25人;火災事故出現了2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達到了39人;其他事故出現了23次,因事故死亡的人數為29人。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可以了解到,頂板事故盡管其造成的損失不如瓦斯、火災等事故大,但在我國煤礦生產過程中,其發生比例在各類事故中所占比例較大[2]。
2.2煤礦安全隱患的辨識及風險定量計算
煤礦生產系統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體系,其中包括多個子系統,在當前的煤礦安全隱患辨識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煤礦生產過程進行系統性的分解、分析,及時找出其微觀系統中存在的危險區域,對其危險性與觸發因素進行分析,并對安全隱患的風險性進行計算,現階段,煤礦生產的安全隱患辨識流程為劃分煤礦生產系統—分析煤礦微觀系統—明確風險因素的存在條件—分析煤礦生產的潛在性風險—確定安全隱患的等級。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煤礦生產系統劃分的過程中,盡管劃分方法有很多,但為降低因出現劃分重復或者遺漏這類的問題導致煤礦出現安全隱患,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體系劃分過程中需要遵循全面性、合理性與獨立性原則,對煤礦生產系統進行逐級細化分析,然后對細化后的系統分析因素進行調查分析,評判其中那些風險因素是動態風險因素、那些風險因素是靜態風險因素、安全風險因素的具體活動范圍等內容,明確安全隱患的存在條件、觸發因素等內容,同時,評價單元中煤礦的安全隱患分析主要是對煤礦安全潛在的風險因素能量、物質量等情況進行定量分析,以便為后續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
現階段,在計算煤礦安全隱患風險并對其進行分級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的計算方法為風險矩陣法、LEC法等,并且相關工作人員在完成風險定量計算后,可以依據相應的分級標準,對風險大小進行定量分析。具體來說,現階段,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將煤礦的安全隱患劃分成人員—機械—環境三部分,在評價人的不安全性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采用風險矩陣法對煤礦生產過程中,因人員導致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分析,比方說,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對人員交接沒有將煤礦情況交代清楚、驗收人員沒有詳細檢查煤礦超前支護情況、班組長沒有對煤礦頂板情況進行檢查、采煤司機沒有對采煤機各部分油位情況進行檢查等問題的存在都可能導致煤礦生產事故的出現。在實際分層分析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得出采煤隊成員沒有將煤礦情況交代清楚可能性是第二檔,發生損失的后果是第三檔,風險值為6,屬于一般風險;班組長沒有對煤礦頂板情況進行檢查的可能性是第五檔,發生損失后果是第二檔,風險值為10,屬于較大風險;采煤司機沒有對采煤機各部分油位情況進行檢查的可能性是第三檔,發生損失后果是第四檔,風險值為12,屬于較大風險。在評價機械的不安全性時,由于機械的作業環境較為復雜,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采用矩陣評價法與LEC法對設備風險性大小進行評價。同時,由于煤礦的生產空間相對較小,環境較為復雜,因此,在評價煤礦環境的安全隱患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采用風險矩陣法與LEC法對環境的安全情況進行分層判斷,比方說,若相關工作人員在進入煤礦后沒有檢查煤礦環境的概率可以為第一檔,發生風險后的損失為第二檔,風險值為3,屬于低風險[3]。
結論:總而言之,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員、機械設備、環境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都可能對煤礦的安全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現階段,為更好地推動煤礦開采工作的健康發展,就需要進一步提升人們的安全意識,強化對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管力度,對煤礦安全隱患進行層次化的分析預警。
參考文獻:
[1]趙明輝.煤礦供電系統安全評價研究及應用[D].西安科技大學,2019.
[2]韋釗.煤礦事故隱患排查與管控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8.
[3]吳磊.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礦井通風系統安全評價指標[J].當代化工研究,2020(24):20-21.
作者簡介:
龍洪洪,1987年3月,男,貴州水城人,中專,初級工程師,通風、安全、采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