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宇
摘 要: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現代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中大量的投入了工程機械,國內外的大型施工項目中工程機械數量和種類眾多、分布較散,機械設備的頻繁調動給設備的調度、維護以及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難度。因此,做好工程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以及信息化普及能夠充分發揮設備性能,節約使用成本的同時提高產業效能,擴大經濟效益。
關鍵詞:工程機械;動態管理;信息化;應用成效
引言:機械設備的管理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企業生產的有序開展和機械使用成本,而機械的使用成本制約著項目成本,工程機械的維修保養、燃油管理費用以及租賃成本的控制是縮小項目總成本的重要因素,在工程項目中引入信息化的互聯網監測系統可以實時性、準確性的掌握機械施工情況,以便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1 當前工程機械管理信息化的現狀
1.1國外工程機械信息化應用發展不平衡
國際工程機械信息化的發展由于受到了各國經濟發展環境的直接影響,在海外,部分項目在工程機械信息化管理方面還保留著以往的管理制度,一些燃油費以及項目的機械設備租賃都是以人工計時、以管理人員為核心的傳統方式,以紙張記錄后上級確認為主的工作形式。導致企業在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存在人員能動力較差、積極性較弱、機械設備利用率較低的弊端。
這樣耗時耗力的方法不僅難以提高生產效率反而無法確保工作信息的準確性、時效性和一致性,存在成本浪費的現狀。然而設備的信息化管理無法避免流于表面形式,部分企業只是搭建了一個互聯網系統,并對其型號和廠家進行登記,并未在工程機械的后期運作中加以實時監控,這樣就會導致機械設備在施工中發現故障問題具有滯后性,不能提前預防來避免損失。
1.2部分工程機械管理模式亟需轉型
一直以來,針對海外物設管理行業專門的解決方案還不是很多,針對工程機械的服務行業更是少之又少。部分方案提供商將工程機械服務行業的解決方案與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的解決方案劃分為一類,以至于忽略了工程機械行業的特殊性和特定性需求。在社會加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傳統的作業方式逐漸顯露弊端,亟需對海外物設管理進行模式的轉變和新興技術的引用。
據調查,美國海軍后勤信息化保障建設經過60多年由分到合的發展歷程,已建成一套完整的后勤信息化保障體系.在美軍現行的統分結合的后(聯)勤保障體制下,正在從各個層面進行優化整合,完成信息環境的統一構建.在完善的信息化保障體系下,美海軍依托基于互聯網的物資保障管理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海軍全球物資保障的采供保障。形成無縫對接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人力管控的成本,提高數據化的精準管理力度。
例如海外項目可依托的社會資源較少,前期設備投入較大,但總體設備配置一般富裕量較少,設備使用強度較高,大部分時候存在“歇人不歇機”的情況,加上當地操作手技術水平普遍較差,造成機械設備故障率較高。
因此,部分工程企業需要廢除無效的靜態管理模式,引入信息化的機械優化配置,向管理多元化的動態管理模式轉變。
2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應用
2.1信息化管理提升的原理
大部分施工企業采取的都是實時監測系統,該系統的原理是基于物聯網傳感器的技術為根本,采用北斗定位系統、基站定位系統、GPS定位三種定位的方式,采集機械設備的運動狀態、振動頻率、角速度和加速度等全方位數據進行云計算,對機械的啟停運轉進行甄別,勘測系統中的油位傳感器分析耗油狀況,及時向上級發出報告。
系統技術原理可以幫助工程機械監測油的壓力值、機器的耗損情況、反映施工過程中的實際狀態,幫助管理人員更有針對性的對機械設備進行改進,幫助工程更高效的開展。
2.2工程機械中系統技術的應用
部分企業在工程機械管理上還引用了“二維碼”小程序來提高作業效率,該技術應用于設備進場以及退場的申報工作[1],通過“二維碼”小程序平臺提高了工作人員溝通便捷程度,加快信息的傳遞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以卡特彼得的998H型輪式裝載機為例,針對卡特彼得的998H型輪式裝載機的特點,為了提升信息化的應用和項目對各個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控制,該項目部在機械設備中引入了智能硬件,實現負荷控制系統和自動限位系統實時監測和管理,監測分析得出的數據在PC端以報告的形式呈現。信息化管理系統由傳感器和智能主機、軟件系統組成,這樣的技術應用在其他施工企業中也有引進。為施工企業的工程開展帶來了極大地便利。
3 工程機械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成效
3.1加強工程機械的監管
工程機械管理的信息化在施工中的應用有效的為企業實現數據對接、OA、ERP等系統的對接,幫助企業對機械信息的電子臺班快速上傳,機械信息的動態查詢,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財務核賬。相比于傳統的人工記錄,現代信息化的應用可以在地圖上實時監測管理,顯示機械設備的數量、型號、工作情況、地理位置和機械效率等信息,以數字化的形式供企業對比參考,在很大程度上為管理人員更高效的掌握施工情況帶來了便捷。
幫助企業對比不同項目的機械設備數據進行分析,不斷提升工程的管理水平。
3.2提高作業的管理效率
在工程機械的自身監管系統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實時監測管理系統還可以將設備的有效工時、油耗及加油歷史等數據按照企業所需的形式(每日、每月、每年)記載并保存。這樣的大數據平臺信息化應用使機械施工情況和效率可視化,幫助管理人員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對工程機械進行管理和分析。
實時監測系統能夠加強施工的安全管理,例如實時監測系統可以通過工程機械設備施工的區域規定路線行駛,當設備發生變速時及時發出預警,檢測路況后準確的調整設備的路線和啟停狀態。合理控制車速多舉措確保施工安全,并能在超速或緊急狀況第一時間向管理人員傳遞報警系統,這樣能夠幫助駕駛員及時掌握機械運作情況,當機械出現的故障時可以及時發現,對程序進行調整,當收到設備發出的信號后及時了解當前施工狀況,并提前調度避免安全隱患。
3.3有效節約施工的成本
項目施工的機械自由保養維修費以及施工設備的租賃費用、燃油費等是機械使用成本的管控重點所在,通過信息化管理對這些方面全面監控,能夠有效減小不必要的開支成本,實現節約施工成本的目的。類似于斯坦莫赫曼德水電站項目這種大型工程項目,在高峰期要滿足施工所需就必須外租機械高達幾十臺,信息化平臺可以幫助人工快捷高校的反映全部設備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時長和運行狀態,并以報表的形式呈現給管理人員,幫助其提高對機械的了解程度,讓管理更有針對性和條理性,節約管理成本。
燃油耗油成本的把控對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影響重大,以深中通道為例,自有、外租、分包自帶的機械設備每月耗油費用可以達到近百萬元,而信息化的監測系統能夠迅速發現非正常情況下燃油的過多消耗,進而合理有效地避免機械漏油和偷油的情況發生。
信息化的應用為工程機械領域在租賃費用、保養維修費用、燃油費油耗成本的監測分析及舉措改善,幫助施工企業不斷改進機械設備的管理水平,有效節約了施工成本。
總結
工程機械管理的信息化與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為施工企業的人力物力的管理方面都節約了一定成本,機械設備信息化管理是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為依托的管理技能,通過云計算來計劃、協調、組織、控制開展的機械綜合管理,將信息技術和經濟、管理能力綜合到一起,對機械進行全面的新研究手段,有效的協助企業實現管理規模化、精細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實現平臺。
提高設備可利用率和可靠性,節約使用成本,提高工程管理人員的治理效率。相信隨著我國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還會有新興技術的出現,推動工程機械管理領域朝著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文海.關于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管理分析[J].魅力中國,2020(2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