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霏
(無錫市第六高級中學,江蘇無錫 214000)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不只是簡單地識記單詞,讀懂句意,更包括對文章的分析、推理、評價等更深層次的理解。隨著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日趨標準化,在日復一日的反復練習中,高中英語閱讀課堂逐漸暴露出創(chuàng)新性不足、難以深度理解文本等問題,使英語閱讀教學陷入新一輪的瓶頸。
《新課標》明確了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構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六要素整合活動觀,指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設置恰當?shù)幕顒邮钦n堂成功的關鍵。
《新課標》提出,課程內(nèi)容是發(fā)展學習者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載體,主要包含以下六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及學習策略。這六要素是相互促進、相互關聯(lián)的有機整體。其中,主題語境包括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主題,它規(guī)定了語言學習的知識范圍。語篇類型包括口頭語篇和書面語篇及不同的文體形式,為語言學習提供文體素材。具體來說,教師應當設計層層遞進的活動,如默讀、小組合作、閱讀圈、口語展示等,引導學生基于語篇,深入語篇,再超越語篇,形成新的知識結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1]。
六要素整合的活動觀,一方面,體現(xiàn)了教學整體性的優(yōu)勢,防止教學內(nèi)容碎片化;另一方面,英語學習活動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在研讀語篇的過程中,應從學習理解類活動入手,獲取語篇基本信息,遞進至應用實踐類活動內(nèi)化所學知識和技能,最后遷移到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實現(xiàn)由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漸進性發(fā)展,促進能力向素養(yǎng)的轉化。
本文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二第二單元閱讀課文An adventure in Africa為例,嘗試并探討如何在具體的語篇中實踐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
(1)What:主題語境與主要內(nèi)容。這篇文章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然”,是Tobby告訴Aihua自己和哥哥去非洲的旅行計劃。文章以書信的形式介紹了沿途將經(jīng)過的撒哈拉沙漠、維多利亞湖、肯尼亞及坦桑尼亞等地方,并以此為依托呈現(xiàn)令人心馳神往的非洲大陸的風土人情。
(2)Why:寫作意圖。作者從學生視角介紹了非洲大陸的人文和地理信息,使學生對非洲的旅游文化有較全面、深入的理解,滲透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2]。
(3)How:寫作手法。文章是以便信的形式,以路線、活動和感受為線索展開,呈現(xiàn)非洲各著名景點及風土人情。
經(jīng)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1)了解Tobby的非洲旅行路線、活動及心理變化;
(2)借助線路圖、關鍵詞等總結并簡述非洲的風景和文化;
(3)比較中非兩地在人文景觀與文化習俗上的異同;
(4)掌握非正式書信的寫作技巧,嘗試以Aihua的身份給Tobby回信,并為Tobby設計一條中國之旅的線路。
1.學習理解類活動
Step 1 Lead in
記憶檢索——Free talk
教師可以將學生剛剛結束的蘇州游學的照片制作成電子相冊,課前兩分鐘播放,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旅行細節(jié),歸納旅行計劃的要素:when,what,where,how,what to do,what to take。
感知與注意——Show pictures about Africa
展示有關非洲的圖片,學生觀察并描述,之后閱讀文章標題,自然引入本課閱讀文本。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蘇州游學視頻,鼓勵學生分享旅行經(jīng)歷,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同時總結旅行計劃的要素,為后面的理解和生成做準備。
獲取、概括、整合信息——Step2 Read and understand
(1)Fast-reading
活動1:快速閱讀全文,總結非正式書信組成部分,概括文章結構(見圖1)。

圖1 語篇結構
活動2:繪制出旅行線路圖
[設計意圖]活動1 引導學生關注非正式書信的寫作手法及構成部分,并建構結構圖,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訓練學生概括主旨、梳理事實性信息的能力。
(2)Detailed-reading,學生細讀課文,定位文章細節(jié)性信息,分組在路線圖的基礎上完成表1,實現(xiàn)信息轉換。

表1 文章細節(jié)信息
[設計意圖]由于文章信息比較分散,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以表格的形式概括和整合信息,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對非洲的風景和人文有較為系統(tǒng)和全面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2.學習理解類活動
描述闡釋——Step3: Consolidation
(1)Reconstruct &retell,分組討論并在上文細節(jié)信息圖的基礎上填寫表2,嘗試口頭復述。

表2 結構化知識
[設計意圖]填寫后的文本信息呈現(xiàn)明暗兩條線索,即以地點為順序的明線和以自然風光、旅行活動、心理變化為內(nèi)容的暗線。從學習品質層面看,繪制線路圖,捕捉地點線索,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挖掘暗線則是訓練批判性思維技能,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
內(nèi)化與運用
(2)Interview (pair-work),創(chuàng)編訪談類節(jié)目,以Tobby的身份回答記者提問。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指向整合運用的應用實踐類活動,引導學生在新的知識結構基礎上提問和交流,逐步內(nèi)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3.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創(chuàng)造與想象——Step 4 Group work
(1)再次聚焦非正式書信的布局、寫作手法。問題如下:
Q: Do you still remember how to write an informal letter?
Can you give more options for an informal letter?
(2)展示有關中國文化風景的圖片,比較中非風土人文的異同,分組討論并以Aihua的口吻給Tobby回信,參考旅行要素為他設計一個體現(xiàn)中國文化和風景的旅行計劃。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篇章寫作技巧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與創(chuàng)新,在比較中非異同的過程中開展學習,把所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充分體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理念。
依據(jù)《新課標》并結合本課案例,筆者基于活動觀的反思與體會如下。
英語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都應以主題語境為指向。在本課例中,讀前總結旅行計劃要素;讀中概括大意,完成信息表格填寫,形成結構化知識;讀后角色扮演提問和設計旅行線路,都最終指向了解非洲大陸概況這一主題意義。
本課學習理解活動中默讀課文,概括大意,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和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適當增加開放性問題,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本課按照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展開學習活動,話題導入激活知識,利用線路圖、表格梳理內(nèi)化知識,通過復述、訪談、設計旅游路線內(nèi)化運用知識,實現(xiàn)思維品質的不斷提升。
六要素整合的課堂活動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師應以活動觀為指導,深入研讀語篇,設計指向核心素養(yǎng)、有層次、有情境的學習活動。通過將語言、思維和文化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從而提高學用能力,發(fā)展語言能力,塑造文化品格,提升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