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軍
(九江市城市規劃市政設計院,江西 九江332000)
在2002 年,IGS 為提高GNSS 服務水平,設立實時工作組,并推出針對GPS 系統及GLONASS 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鐘差實時產品,其提供的實時定位精度在0.3-0.8ns 之間。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衛星鐘差精度逐漸提升,GNSS 衛星鐘差在實時估計方面存在大量過程參數,降低鐘差實效性,需從技術方面解決該問題。
在2020 年6 月23 日,我國最后一顆北斗衛星成功發射,標志了我國北斗三號衛星完成組網,其提供的定位服務從亞太地區拓展至全世界,可為更多行業開展自然資源分析及生產管理提供幫助,有助于GNSS 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在技術發展背景下,GNSS 導航系統的空地區部分更為完善,我國加大技術投入,開展GNSS 廣域差分系統的研發與建設,該系統成功建成后,將會為用戶提供厘米級定位服務。在該系統建設中,重點在于實時軌道及衛星鐘差。就目前社會發展狀況而言,社會大眾對定位服務的需求有所提升,要求定位服務響應速度更快、定位更精準。但在衛星鐘差處理中,星載原子鐘的影響因素較多,易出現數據偏差,影響定位服務的供給效果。就此,需對衛星鐘差進行實時估計。在此基礎上,專業領域關于衛星鐘差實時估計的研究增多,IGS 組織研發的衛星鐘差產品精度在0.3-0.8ns范圍內,適用定位系統為GPS 系統與GLONASS 系統。國內學者也取得較為豐碩研究成果,崔紅正將BDS 系統為研究對象,應用非差法進行衛星鐘差的實時估計,在GEO 衛星中,最高實時估計精度為0.5ns;在MEO/IGSO 衛星中,最高實時估計精度為0.2ns。樓益棟對GPS 系統的衛星鐘差進行分析,實時估計精度最高可達0.2ns。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單系統實時鐘差產品精度與效率較高,基本滿足用戶定位需求[1]。但在4 系統實時鐘差產品研發中,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數據計算量大、效率低、鐘差時效性低等問題,需專家學者加強技術研發,推動GNSS 廣域差分系統建設。
GNSS 衛星鐘差實時估計是指根據衛星實時觀測的數據、系統衛星軌道配置狀況等內容,選擇合適的模型,對固體潮與相位纏繞等誤差進行修正。在傳統GNSS 衛星鐘差實時估計中,技術人員通常選擇非差估計方案,該方案具有精度高的優勢,主要通過雙頻載波相位與偽距觀測值,進行相位纏繞及偽距等誤差的修正,并固定衛星鐘差的模糊度。在實際分析中,因時空基準不同,會使衛星信號出現硬件延遲,引發系統間偏差,簡稱ISB。同時,在GLONASS 系統中,觀測站接收機內通道存在差異,會引發頻率間偏差,簡稱IFB。假定觀測站共觀察到a 顆衛星,則計算方程如下:


在實時估計計算中,假定歷元時刻為t,觀測站共有i 個接收機觀測到j 顆衛星,則技術人員需估計的數值為 j + (4 + a + j )×i。
在傳統實時估計方案中,數據計算量較大,估計效率偏低,且模糊度參數會對估計精度產生影響。就此,本文提出一種混合估計方案,引進歷元間差分法,整合上述偽距誤差方程及載波誤差方程,發揮二者優勢,提高估計效率與精度。在混合估計中,首先計算相對鐘差值,將其引入偽距誤差方程,初步完成衛星鐘差及接收機鐘差的估計,計算方程如下:

計算式(2)和非差觀測方程的差值,即可獲得如下計算公式:

綜合上述計算公式,可獲得最終實時估計數學模型。按照傳統估計相同的設定參數,實時估計中技術人員需估計的數值為j + (4 + a )×i ,計算流程更為簡單,可提高估計效率。
為分析本文提出混合估計方法的效果,探究其是否能夠提高實時估計的效率與精度,本文以2018 年中年積日第20 天的IGMAS、IGS 和MGEX 的實時觀測數據為樣本,分別使用傳統方案和創新方案進行數據處理,兩種方案的數據采樣效率均為4s,設定的歷元間隔為5s,對比兩種方案的實時估計精度、實時估計效率與精密單點定位效果。
在實時估計分析中,將年積日第20 天的數據為樣本,分別應用兩種方案進行衛星鐘差的計算,將二者結果與GBM事后鐘差產品計算的結果對比。GBM事后鐘差產品由德國地學研究中心研發,該產品具有較高的精度,在衛星鐘差計算方面穩定性與準確性較強,具體精度計算數據如表1 所示。

表1 實時估計精度對比表
觀察精度結果可得出如下結論:(1)在GPS 系統的衛星鐘差估計中,實時估計的精度最高為0.12ns。其中,傳統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205;創新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202,兩者相差較小,精度相差無幾。(2)在BDS 系統的衛星鐘差估計中,GEO 衛星實時估計的最低實時估計精度≤0.5ns。其中,傳統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320;創新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324,兩者相差較小,精度相差無幾。(3)在BDS系統的衛星鐘差估計中,,EO/IGSO 衛星實時估計的最低實時估計精度≤0.4ns,所有衛星的精度數值均在0.15ns 附近浮動。其中,傳統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158;創新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157,兩者相差較小,精度相差無幾。(4)在GLONASS 系統的衛星鐘差估計中,衛星實時估計的最高實時估計精度為0.15ns。其中,傳統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283;創新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285,兩者相差較小,精度相差無幾。(5)在Galileo 系統的衛星鐘差估計中,衛星實時估計的最高實時估計精度為0.12ns。其中,傳統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237;創新方案實時估計的平均精度為0.234,兩者相差較小,精度相差無幾。
總的來說,在衛星鐘差實時估計中,兩種方案的結果相差不大,創新方案的總體精度高于傳統方案,且創新方案的數據處理效率更高。在GNSS 衛星鐘差實時估計中,優先選擇混合估計方案。
在實時估計分析中,兩種方案計算的時段為第20 天的UTC2:00-UTC2:30,分別計算兩個方案在處理120 個歷元時花費的時間,以此明確實時估計效率,計算結果如圖1 所示。
觀察結果圖可知,在處理同樣數量的歷元時,混合估計方案使用的時間要少于傳統方案。同時,在平均每個歷元耗時計算中,傳統方案的時間為5.4s,混合估計方案的時間為3.6s??偟膩碚f,混合估計方案在實時估計方面效率更高。

圖1 實時估計效率對比結果
在明確混合估計方案在GNSS 衛星鐘差實時估計精度與效率優勢后,將iGMAS 的觀測數據為樣本,對混合估計方案的數據計算結果準確性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能夠準確精密單點定位。在分析中,將計算所得的衛星鐘差進入PPP 精密單點定位中。分析結果顯示,在觀測站的年積日第20 天數據分析中,衛星鐘差實時估計的定位結果如下:在南方和西方,在上方約15min的區域進行左右收斂,在此基礎上,衛星的定位結果在U 方向25min 的位置進行收斂。就此,可以判斷混合估計方案在南方的定位精度為0.03m,在西方的定位精度為0.04,在U 方向的定位精度為0.09m,屬于PPP 的厘米級定位,單點定位的精密度較高。
經過上述實驗分析,可以總結混合估計的優勢:(1)在衛星鐘差實時估計中,計算效率更高,估計效率優于傳統方案,能夠在3.6s 內完成一個歷元在四個定位系統中的數據計算。(2)為衛星鐘差實時估計中,計算精度與傳統方案相差無幾,略高于傳統方案,精度符合實時估計要求,在GPS 定位系統的衛星鐘差計算中,其實時估計精度為0.202;在BDS 系統的GEO 衛星鐘差計算中,其實時估計精度為0.324;在BDS 的MEO/IGSO 衛星鐘差計算中,其實時估計精度為0.157;在GLONASS 系統的衛星鐘差計算中,其實時估計精度為0.285;在Galileo 系統的衛星鐘差計算中,其實時估計精度為0.234。(3)在單點定位中,混合估計方案的衛星鐘差滿足厘米級定位要求,可提高實時定位的精度??偟膩碚f,混合估計方案的估計效率與精度更高,數據計算十分準確,可在衛星鐘差分析中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在GNSS 衛星鐘差實時估計中,非差估計方案的計算流程復雜、計算量大。通過對比分析,混合估計方案在GNSS 衛星鐘差實時估計中的精度與效率更高,精密單點定位效果更好,可在GNSS 衛星鐘差實時估計中推廣應用,為各個行業提供更優質的實時定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