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國棟 張志鈺
(廣東南方電信規劃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518000)
2019 年我國正式進入5G 商用元年、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廣電四家運營商發放5G 商用牌照。中國移動獲得了2.6GHz,由于4G 和5G 部分頻段重合,需要4G 騰退D 頻段進行5G 建設。但隨著客戶流量需求增大,同時D 頻段作為4G 容量的主力頻段,并且5G 發展并非一蹴而就,4G 網絡仍起到舉足輕重的基礎承載功能。良好的網絡覆蓋,是確保客戶感知,也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前期。現網中的弱覆蓋區域將持續影響用戶感知,導致部分客戶攜號轉網。因此提高4G 覆蓋,依然是必然趨勢。如何在5G 時代處理好4G/5G 的關系,解決好二者之間的有效協同,長期并存,是當前無線網規劃與工程建設面臨的新課題。
與4G 相比,5G 的峰值速率從1Gbps 提高到20Gbps,提升20 倍;用戶體驗速率從10Mbps 增強到100Mbps,提高10 倍;頻譜效率為4G 的3 倍,移動性從350km/h 提升到500km/h,時延從10ms 降低到1ms,連接密度每平方公里連接數從10 萬提升到100 萬,提升了10 倍,網絡能量效率提升100 倍,流量密度從0.1Mbps/m2提升到10Mbps/m2。為充分發揮5G 優勢,同時兼顧4G 業務需求。因此要求5G 無線網設備應支持160 MHz 全帶寬,同時具備4G/5G 共模、頻譜動態共享等技術特性。
采用5G 設備反開3D-MIMO,Massive MIMO 是5G 的關鍵技術,主要應用于基站側。5G 設備反開3D-MIMO 是基于Massive MIMO 技術多陣列的波束賦形和垂直方向能力、由于波束方向的信號能量集中,具備較強的增益和抗干擾能力,在提升容量覆蓋需求的同時也可提升RSRP(現網指標中,RSRP 反映網絡的覆蓋情況,而SINR 值的高低反映了信道質量.影響用戶的下載速率)。5G 反開3D-MIMO 提升用戶感知度時,需要注意垂直維度的覆蓋能力與站點高度和同一基站優先給4G 分配功率資源。
4G/5G 協同建設,一方面可以采用5G 與4G 分設基帶板,同時4G 3D-MIMO 基帶板具備具備軟件升級支持5G 的能力,AAU 支持4G/5G 共模,另一方面單基帶板同時支持5G 與4G,AAU 支持4G/5G 共模。
大規模天線Pre 5G 的核心技術,基站側安裝大規模天線陣列,利用多根天線形成的空間自由度及有效的多經分量,提升系統頻譜利用效率。大規模天線技術的應用場景包括宏覆蓋、高層覆蓋、熱點覆蓋和無線回傳。大規模MIMO 通過提升天線的數量使得頻譜效率提高進而成倍的提升網絡質量,大規模MIMO具有低時延、干擾程度低、功率效率高以及系統性能優異等優點。
大規模天線將導致基站的價格上升,建站成本增高,同時流量增加帶來RRU 和BBU 之前的前傳壓力增加,方案上將前傳變成后傳短期較難實現,將導致光纖的需求增加。
中國移動經過2G-4G 的建設,基站天面空間普遍緊張,即使新增抱桿,理想天線的位置已經基本被2G 和4G 占用。中國移動從節約鐵塔租金,預留5G 天面空間出發,需對利用現有技術對天面進行整合。例如采用“4488”天線、“4+4”天線、FA/D 電調天線、“2288”全頻段電調天線等。但在實際情況中,由于現有網絡結構復雜,各頻段覆蓋能力差異較大,各制式天線的方位角和下傾角從在差異,因此在天面整合當中理想狀態是單小區3 副天線,即TD-LTE,FDD,5G 各一副天線。當TDD 和5G 同廠家,整合FDD 天線騰退抱桿。TDD D 頻段和5G 共模,TDD F 頻段獨立天面。當TDD 和5G 異廠家,分別對FDD 和TDD 進行天面整合。
對于天面特別緊張的基站,采用單小區兩副天線,即4G 和5G 各一副。4G 采用4488 全屏天線進行天面整合。
本著降本增效和5G 占用理想天面出發。結合現有天面形態給出一下幾種天面整合方案。
2.2.1 當現網4G TD-LTE D 頻段為獨立天線,
當5G 與現網4G(TD-LTE)共廠家,在天面承重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優先將4G D 頻段天線替換為4G/5G 共模AAU。
當與5G 異廠家:優選FA/D 天線獨立電調天線進行整合。其次選用4488 整合天面。
若無D 頻段天線,需要通過整合現有天面騰出天面空間用于安裝5GAAU。當900M、1800M 為獨立天線,建議拆除GSM1800 騰退天面給5G,用“ 4 + 4 ”電調天線替換GSM900天線進行整合;當900M、1800M 為非獨立天線,建議選用4488天線對900M、1800M、FA、D 進行天面整合。
2.2.2 若利用現有技術對天面整合后,仍然無法滿足5G AAU 的安裝,例如鐵塔承重不滿足、4G 建設已經對天面進行了整合,天線隔離度不達標等。需要進行新建鐵塔來滿足5G 覆蓋。
5G 部署主要面臨前傳資源、動力配套、天面等三個方面的挑戰。由于5G 的高流量帶來RRU 和BBU 之前的前傳壓力增加,方案上將前傳變成后傳短期較難實現,將導致光纖的需求增加;由于5G 設備功耗高于4G 設備,對動力配套的要求較高,現網資源多數已不滿足多家運營商新增5G 設備,需要提前對動力配套進行改造;現網資源天面縣城以上已基本占用,無空余天面資源,需要對天面采用合路天線進行整合,或新建桿塔進行5G 網絡部署。
無線網絡按照需求分析,設備選型,規劃設計的流程進行方案編制,實現對某某科技有限公司廠區的全覆蓋要求
覆蓋目標簡介: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石墨、炭素新材料及副產品研發和銷售的綜合型公司,占地面積約0.85 平方公里,毗鄰G6 高速,交通便利。
室外覆蓋需求:利用4G/5G 大帶寬特點,最大程度保障用戶感知,分別建設4G 宏站和5G 宏站專用網絡,對整個廠區進行網絡全覆蓋。
室內覆蓋需求:對廠區內高樓部、運營大樓、食堂和四個廠區辦公室采用4G/5G 專網室內分布建設
無線網絡覆蓋指標要求:

表1
總體選型原則:以“4G/5G 協同、室內外協同”為總體原則,優先采用4G/5G 雙模設備,通過室外覆蓋方式建設,對于封閉性好(穿透損耗大)、用戶密集(容量需求高)的物業點采用室內方案。
宏站選型原則:主設備采用4G/5G 共模設備,升級和維護更為便捷,5GAAU 采用64TR 且功率大于240W 的192 陣子設備,抗干擾能力更強,天線增益更高。4G 天線選用4488 或4448 天線,便于后期網絡擴展。
室分選型原則:采用4T4R 的4G/5G 共模分布式皮站,250mW 大功率pRRU 設備,匹配大帶寬,靈活實現小區合分裂與合并,改善弱覆蓋區域覆蓋性能,提升邊緣用戶體驗。

表2
室外覆蓋方案:共計規劃8 個無線網絡物理站點,每個站點為5G 2.6G 頻段和4G FDD 1800M雙制式,均為S111 三扇區載波配置,平均站間距約為350 米,天線初始掛高25 米,總下傾角9 度。

圖1

圖2
室內覆蓋方案:采用分布式皮站方式,根據pRRU 間距15-30 米的原則,并結合實際室內覆蓋面積,預計共規劃4 個室分4G/5G 共 模 站 點,19 個Rhub 和136 個pRRU 設 備,按NR100MHz+5 載波LTE 進行配置(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