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

【摘? 要】當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看,雙PE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效果得以提高,促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內容以小學信息技術《畫龍點睛寫標題》課堂教學為例,研究了雙PE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提高有所啟示。
【關鍵詞】雙PE教學模式;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活動
信息技術課程身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雙PE教學模式的應用,為小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練習時間與評價時間,能夠促使小學生盡快發現自身不足,不斷完善自身知識架構,最終打造出一個自主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如何能夠有效達到教學目標,成為當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之一。
1.雙PE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意義
1.1引進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新理念
在當前我國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課程改革身為教育改革的中心,在小學教學活動中,由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索,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特意強調了學生要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雙PE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改變了教師以往的教學觀念,通過引入課程新理念,不斷完善教師教學手段,使得教師身為信息技術課程的引導者,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鼓勵學生之間開展互評工作,使得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明確自身不足,有助于學生不斷查漏補缺。
1.2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切記不要始終遵循一種模式,模式化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雙PE教學模式的應用,促使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教學活動時,改變以往傳統教學課堂中的固定模式,通過引進課堂新理念的方式,為教師提供教學依據,使教師能夠做好自身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開展課程時間,建立起課程理念與實踐之前的橋梁,在此過程中,有助于教師有效把握教學本質以及規律,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
2.雙PE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為了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有效落實雙PE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打造自主高效課堂,有效落實課程教學方案。所謂的雙PE教學模式包含有練習(Practice)、展評(Evaluation)、再練習(Practice)、共評(Evaluation)這四部分,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個小的整體。雙PE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完成電腦作品時,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問題,進而進行自我校正,實現自我提升,使學生感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述有關《畫龍點睛寫標題》課程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2.1初步探究,合理設置學習任務
2.1.1課堂導入環節
課堂導入環節是教師對小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第一個步驟,結合當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導入環節的開展情況來看,存在有諸多教學導入類型,分別為開門見山式、啟發思維式以及溫故知新式,此外還可以應用情景表演式、激活思維式引導學生進入課程學習工作。筆者經常在課程中采用的是情景表演式的課堂導入方法,在正式進入課程之后,利用藝術字與普通字為學生展示“西湖美景三月天”這幾個字,讓學生感受兩種字體之間的區別。這種情景表演式的導入方法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程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中保持身心愉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2明確任務
教師在對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可以通過電子表的方式發送給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掌握調整藝術字的方法。
例如,教師以電子文檔的方式發送圖1三種藝術字體,使學生將好熱啊三個字間距調開,好冷啊三個字間距調近,將頭暈啊三個字調整正常,通過布置合理的任務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
2.1.3指導學習方法
結合當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學習方法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模式,在本節課中可以將兩種學習方法相結合,首先在課程開始之前告知學生在學習本節課程知識時,遇到困難要多加思考,提高自身自主研究能力,通過合作交流或者自行查閱教材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該步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面對困難時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迎難而上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2.2加強師生互動,教師做好導學工作
2.2.1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學生通過課程教學活動開展前的自主探究,已經對課程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此情況下,教師需要全面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完成教學活動后,選取學生為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演示如何在Word當中插入藝術字,要求在操作的過程中進行逐步講解,這樣一來,能夠為其他學生答疑解惑,其他學生提出問題時,能夠促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當學生不會講解時,可以明確自身存在錯誤的地方,這樣一來,學生之間得以互相幫助,共同交流經驗,最終改正錯誤。
2.2.2教師引導
教師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查看其他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們普遍存在的課堂問題進行講解,講解完畢之后督促學生在此嘗試解決相同問題,教師做好自身指導工作,幫助學生不斷補充、更正。在此環節,教師切記不斷全程講解,而是要在自己講解指導下,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做好導學工作,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形成新的合作學習關系。
2.2.3學生歸納,師生互評,反思提升
學生根據課堂探究結果與教師講解內容,對本節知識進行總結,掌握設置藝術字的方法,教師要嚴格督促學生開展此項活動,此環節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暴露出學生的自學問題,通過相互探討、共同欣賞,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學生互評工作,隨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反思此堂課程的教學成果,進行課堂小結,促使教師與學生都得以提升自我。在該環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傾聽學生對其他學生作品的評價以及對此堂課程的感受,幫助學生之間形成思維碰撞的火花,實現教學相長。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需要注意對學生的課程知識體系不斷完善,將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相對的解決方法轉化為信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活動時,要明白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想要應用雙PE教學模式,就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準備工作,以便能夠促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活動的課堂效率,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供保障,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雙PE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練習、評價、再練習、互相評價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明確自身不足,進而不斷完善,也能夠使得教師及時、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不斷完善自身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洪佳欽.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78
[2]張鋒平.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主線設計的路徑研究——以四年級“畫龍點睛寫標題”同課異構為例[J].教師, 2018(31):78-80
[3]于勝藍.創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9(1):161
[4]李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6(19):239-240
[5]何向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初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15(4):22-26
[6]張小平.運用語言藝術,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0):78
(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江蘇 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