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了陽泉市南溝村,剛走進村子,就看到游客接待中心院里停著幾輛旅游大巴,工作人員正忙著接待游客,農家樂的大廚房里村民們正在忙著準備午餐。從6月底開始,這里的人們每天都這樣忙碌。
“快進來!”看到記者到來,46歲的王萍熱情地迎了出來。“想吃啥我讓后廚給你們準備,來了這,一定得嘗嘗南溝的特色。”
王萍本是寧夏人,二十多歲時嫁到南溝村,把戶口也遷了過來,成了正兒八經的南溝人。婚后,王萍的丈夫在煤礦上班,她相夫教子,操持家務,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也有滋有味。近年來,南溝村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又建起采摘園、舉辦槐花節,豐富旅游內涵。游人多了,村里人看到致富的機會,紛紛開辦農家樂,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別人日子過好了,王萍不甘心。她和丈夫商量,也想開一家特色農家飯店。經過外出考察,又聽取舊街鄉意見,王萍將目光瞄準在陽泉市少見的柴火雞項目上,即用柴火燒制雞、兔等食材,就著玉米面窩窩、扯面等食用。膽大的王萍拿出自家多年的積蓄,還向銀行貸了款,在2016年底動工建設總面積300平方米的小樓,2019年開張營業。

記者走進飯店,左側是廚房,右側是大廳,一層大廳里擺放著4張炭火桌和2張簡易桌。王萍介紹,飯店上下三層,一層餐廳,二三層民宿,2019年“五一”建成并對外營業。“人多的時候6張桌子都不夠坐。起先因為知道的人少,生意有些冷清,但隨著知名度逐漸提高,回頭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
“引來游人不是目的,讓游客吃在南溝、住在南溝、購在南溝才能帶動貧困戶脫貧。”南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閆潤紅說。
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翠香曾是家庭婦女,全家指著丈夫在外打工討生活,日子過得有些艱難。看到村里游人越來越多,她也萌生了開農家樂的想法。后來,她在村支“兩委”、駐村幫扶單位幫助下開起農家樂,為游客提供郊區特色飲食和住宿,一年能收入三四萬元。
如今,南溝村有160人直接參與到旅游產業中。8戶村民辦起農家樂,戶均增收3萬元。7戶貧困戶的40畝土地被市民認養,人均增收5000多元。村里還引進了市戶外運動登山協會、易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可以安排20多名婦女就業,人均增收6000多元。2016年底,南溝村實現整村脫貧。
“讓鄉村旅游給更多村民帶來收益。”閆潤紅說,下一步,村里計劃引進更多企業給貧困村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引導村民種樹、養蜂、開農家樂,既要吃上“旅游飯”,更要吃好“旅游飯”,讓村里的美景變成“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