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祥華
2017年9月,在愛人剛懷二胎時,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奔赴中益鄉光明村,以實際行動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從此,我開始了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苦干實干的日子。
駐村后,我便開始大規模走訪,用最短時間摸清全村基本情況。
其間,通過召開村“兩委”班子會、黨員群眾代表會、村民小組會,召集老黨員、種養能手、困難戶與個體老板等不同層次的代表座談,逐戶對村民家庭情況、收入來源、貧困戶致貧原因等進行深入細致的摸底了解,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
為確保扶貧對象精準,我堅持以是否解決群眾“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為基本原則,嚴格按照“八步二評議二公示一比對一公告”的流程和“四進七不進”、“一出三不出”的方法識別確認貧困戶和脫貧戶,全村80戶277人實現全部脫貧,確保了貧困對象“應進全進、該退全退”。
同時,我與5戶貧困群眾結成“窮親”,每月入戶宣傳黨的政策,落實惠民政策,收集訴求意見,解決實際困難,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為增強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我重點抓村“兩委”班子、駐村幫扶隊伍建設,努力建強村級班子,提升為民辦事水平,加強綜合治理,強化村黨組織政治功能。
我深知,沒有村級主導產業就沒有精準扶貧。結合全村種植玉米、土豆等傳統作物效益低下的實際情況,我們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按照全鄉“3+2”產業布局,確定發展種養殖業、勞務輸出和旅游項目,重點打造以中蜂、中藥材、經果林為重點的新型高效產業,推進農業接二連三、農民增產增收,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
截至目前,全村發展以中藥材、果蔬為重點的特色高效產業2700余畝,打造了集休閑旅游觀光、現場采摘體驗為一體的藍莓莊園,養殖中蜂1400余群,轉移就業407人。不斷深化利益聯結機制,4家龍頭企業與400余戶農戶建立穩固的利益關系,4種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實現貧困戶全覆蓋。
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脫貧的重要內容,因此,我把水、電、路、訊、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工作和幫扶重點之一。
2017年以來,全村新建及改造農村公路17.9公里、人行便道16公里,實現村通暢率、10戶以上通達率達100%;累計實施農村供水工程9處,自來水入戶率達100%,全村安全飲水100%;新建4G基站2座,完成農網改造,農戶通訊、用電實現全覆蓋;旅游接待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進一步夯實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基礎。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扶貧干部,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心服務群眾,為民謀取幸福,絕不辜負組織的重托和群眾的期盼,堅決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者系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光明村第一書記)